父母应该和青春期孩子一起成长
青春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和危机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矛盾或挑战,需要家长的关爱和指导。
这个时期孩子生理上的成熟带来了心理上的成人感,他们要求获得人格的独立和尊重。
但由于个体的心理发展的滞后,加之父母没有做好调整的准备,使得青少年许多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亲子之间的冲突也随之增多。
另外,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面临急剧的社会时代变化,产生心理困惑和矛盾的概率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高,通过社区、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势在必行,其中家庭尤其是父母对青春期孩子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往往是以亲子关系为纽带,以亲子沟通为途径实现的。
大量研究表明:
1、父母的情感温暖能够提高孩子的成就动机,让孩子积极的向往成功, 充满自信, 较少忧虑, 乐于接受困难的任务,有利于孩子发展外向、情绪稳定、关心他人、易于适应外部环境等性格特征。
2、父母对孩子行为、情绪的及时接纳与反馈,能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让孩子感受到积极的社会支持,减少孩子负面情绪和敌对行为。
3、有效的亲子交流与信任对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作用。
4、父母给予的积极支持是和高自尊、学业成功以及道德发展水平高联系在一起的,而缺乏父母的支持则完全导致负面的影响:低自尊、成绩差及反社会行为。
5、父母如果对学生的心理需求采取拒绝的态度,或表示不安,或出现矛盾反应,将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破坏学生对家长和他人的信任感,长此以往,出现更多的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孩子是否能安全度过青春期危机,父母的社会支持是关键,父母如果能够和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支持,孩子就能够积极的面对青春期的各种挑战、形成健康、稳定、统一的人格,达到身心和谐,为青年期的求学、择业、婚姻打下良好基础。
注:
*成就动机是指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 并努力达到完美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从与其有重要社会关系的他人那里所获得的心理方面的益处,如受到尊重和肯定、在解决问题方面获得帮助、情感和信息的交流和共享、重要他人的陪伴等。
参考文献
1、张庆辞、栾国霞、李建伟:《初中生成就动机与自尊、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
志》2006 年第14 卷第6 期)
2、左占伟、石岩:《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石家庄学院学报》第7 卷
第6 期)
3、严万森、童辉杰:《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与父母依恋、同伴依恋的关系》(《社会心理科学》2010 年第
1 期)
4、黄树香:《初中生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社会心理科学》期2010年第5期)
5、许芳:《青少年亲子沟通现状与干预研究》2007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林振龙、陈敏、邱洁英:《青少年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第
11 期
7、陈丽娜、张明:《中学生感觉寻求、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第1期)
8、黄悦勤、云敢梅、石立红、张桂芝、许又新《中学生人格偏离与父母养育方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第l4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