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电压技术 电力系统防雷保护
高电压技术 电力系统防雷保护
二、输电线路雷害发展过程及防雷途径 1、雷害发展过程
雷电 放电
雷电 过电 压
线路 绝缘 冲击 闪络
稳定 工频 电弧
断路 器跳 闸
供电 中断
避雷 线
提高 耐雷 水平
降低 建弧 率
自动 重合 闸
8.1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
2、防雷途径(措施) (1)防止雷直击导线:避雷线;避雷线与避雷针配合;电
缆线路。 (2)防止雷击造成的绝缘闪络: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加强
8.1.3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
1.雷击杆塔跳闸率: n1 2.8h g g P1
hg—避雷线对地平均高度;g—击杆率;η—建弧率; P1—雷电流幅值超过I1的概率。
地形 平原 山区
避雷线根数 0
1/2 -
1
2
1/4 1/6 1/3 1/4
8.1.3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
2.绕击跳闸率: n2 2.8hgP P2
8.1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
一、输电线路耐雷性能指标 1、每100公里线路年落雷次数
N
100
B 1000
Td
b
4h 10
Td
[次/100公里 年]
上式中:γ--地面落雷密度
Td--雷暴日数 b--两根避雷线间的距离
h--避雷线的平均对地高度
8.1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
2、耐雷水平:雷击线路时,绝缘上不会发生闪络的最大雷 电流幅值或能引起绝缘闪络的最小雷电流幅值。
(3)导线电位幅值:
Uc
kUtop
ahc (1
k
hg hc
)
kUtop
ahc (1
k)
8.1.2 输电线路直击雷过电压
绝缘子串上的电压:塔顶电位与导线电位之差。
uli utop uc utop kutop hc (1 k ) (utop hc )(1 k )
幅值
Uli
I (Ri
雷击点的电压最大值:
UA
i 4
Zg
t
4
Zg
l
v 4
Zg
4
l v
Zg
导线空气绝缘上的最大电压:
al U AB U A (1 k) 4v Zg (1 k)
8.1.2 输电线路直击雷过电压
3.雷电绕击导线时的过电压 绕击率
1gPa
a ht 86
3.9
1gPa
a ht 86
3.35
平原地区线路 山区线路
线路绝缘。 (3)防止雷击闪络后转化为稳定的工频电弧:增加绝缘子
片数;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消弧线圈接地。 (4)防止线路中断供电:自动重合闸;双回线、环网供
电。
8.1.2 输电线路直击雷过电压
雷直击于线路的 三种情况: 雷击杆塔塔顶; 雷击避雷线档距 中间; 雷电绕击于导线。
8.1.2 输电线路直击雷过电压
hg—避雷线对地平均高度;Pα—绕击率;η—建弧率; P2—雷电流幅值超过I2的概率。
8.1.3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
3.线路雷击跳闸率
n n1 n2 2.8hg(gP1 P P2 )
8.2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雷保护
发电厂及变电所的防雷要求比输电线路高。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雷害: (1)雷电直击发电厂及变电所:采用避雷针或避雷线进行
a—保护角;ht—杆塔高度
8.1.2 输电线路直击雷过电压
绕击时的过电压及耐雷水平
8.1.2 输电线路直击雷过电压
计及电晕的影响时,Z=400 Ω ,Z0≈200 Ω,则雷击点的
电压为:
UA
I 2
Z 2
100I
绕击时的耐雷水平:当雷击点电压大于U50%时,发生闪络。
I2
U50% 100
无避雷线
小结:1、有避雷线的线路耐雷水平有所提高 2、提高耐雷水平的措施:加强线路绝缘(提高U50%); 增大耦合系数;降低杆塔接地电阻;
8.1.2 输电线路直击雷过电压
2.雷击档距中央避雷线时的过电压
8.1.2 输电线路直击雷过电压
8.1.2 输电线路直击雷过电压
雷电通道波阻抗Z0与两侧避雷线波阻抗并联值Zg/2近似相 等,则每侧避雷线上的电流波为i/4。
8.1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
3、雷击跳闸率:折算为100km、40雷暴日、线路每年因雷 击所引起的跳闸次数。
建弧率:由冲击闪络转变为稳定工频电弧的概率称为建弧 率。
E Un (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 3l1
E
Un 2l1+l2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
l1—绝缘子串的长度 l2—木横担线路的线间距离
8.1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
独立式避雷针
(1)被保护物最高处A点(高 度为h)的电位
uA
L0h
di dt
iRi
(2)接地装置的B点电位
uB iRi
8.2.1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直击雷防护
(3)场强与电压的关系:UA=E1d1 UB=E2d2 (4)空气与土壤中的击穿场强分别为:E1≈500kV/m
E2 ≈ 300kV/m (5)代入解方程可得:
d1 d2
0.2Ri 0.3Ri
0.1h
Lt 2.6
hc )(1 2.6
k)
8.1.2 输电线路直击雷过电压
耐雷水平:当绝缘子串上的电压Uli大于U50%时,绝缘子串 将发生闪络,与之对应的雷电流幅值Ⅰ为雷击杆塔的耐雷
水平。
I1
(1
k )[
U50%
( Ri
Lt ) 2.6
hc ] 2.6
有避雷线
I1
Ri
U50% Lt
2.6
hc 2.6
防护。 (2)雷电波沿输电线路侵入发电厂和变电所:采用避雷器
进行防护。
8.2.1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直击雷防护
避雷针装设设计应考虑两点:
(1)应使所有设备额和建筑物处于保护范围内。 (2)被保护设备与避雷针之间有一定距离,以防发生反击。 避雷针装设方式:独立式和构架式。
8.2.1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直击雷防护
I 2.6
代入上式得: Utop
I (Ri
Lt ) 2.6
无避雷线时:
1,Utop
I (Ri
Lt ) 2.6
小结:由于避雷线的分流 作用塔顶电位降低
8.1.2 输电线路直击雷过电压
导线电位的计算
(1)耦合分量:避雷线电位与塔顶电位相同,在导线上产 生耦合分量kUtop,与雷电流同极性;
(2)感应分量:雷电流通道的电磁场作用,在导线上产生 感应分量αhc(1-khg/hc),与雷电流反极性;
1.雷击杆塔塔顶时的过电压和耐雷水平
8.1.2 输电线路直击雷过电压
假设雷电流为i,由于避雷线的分流作用,流经杆塔的电 流小于it小于雷电流i:it=βi, β为分流系数.
8.1.2 输电线路直击雷过电压
塔顶电位
utop
Riit
Lt
dit dt
(Rii Lt
di ) dt
以 di 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