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跳水[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积累本课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之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3.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及对孩子深切的爱,明白遇事应先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之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1.(师板书课题——跳水)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谁跳水?为什么跳?谁让他跳?结果怎样?)2.简介作者——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
提出要求:(1)画出本课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标上自然段序号。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认读下列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3.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读后师生评议。
4.这篇课文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教师相机板书)三、品读第1—4自然段,体会猴子的放肆,孩子的生气。
1.教师指着板书,问:孩子为什么要追猴子?就为了那顶帽子?那顶帽子就那么值钱吗?请默读课文1—4自然段,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要求:(1)学生边读书边做批注。
(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个人收获。
(3)班级汇报。
2.重点品读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1)“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
)(2)“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
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3)“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猴子放肆到了极点,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离桅杆一米多的地方,还做着怪样逗孩子。
此时孩子被惹怒了,气急了。
)3.“孩子气急了”为了取回帽子,“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结果会怎样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收集有关形容情况紧急和情况危险的成语。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直奔主题同学们,当你们有危险的时候,你的爸爸妈妈会怎样做?(想办法救人)对呀,做父母的的都很爱自己的孩子。
那你们见过这样一位父亲吗?(课件播放父亲用枪瞄准孩子的那一幕)居然用枪来瞄准自己的儿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二、以读促思,体会孩子的危险1.你是从哪里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请学生读,要求读出“危险”的感觉)(1)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从文字上体会):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②从“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摇摇晃晃”“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也难以回转身来。
”“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2)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从图片上体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中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处境——难以回转身,直观感受紧张氛围。
(3)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孩子现在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千钧一发……)齐读,再次感受孩子处境的危险。
2.齐动脑,想办法。
(1)怎么办?孩子的两条腿在发抖,我们得想办法救他才行。
(学生各抒自见)(2)讨论,分析学生提出的办法,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
3.过渡: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的父亲是怎么做的呢?8.作者为什么要详写孩子面临的危急情况?三、读中悟,体会船长的机智、冷静1.指名读第5自然段。
说说船长是怎么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2.引导读,感受船长的机智、冷静、果断。
3.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水手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水手与船长对比)4.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从哪里体会到的?(立刻)四、体会船长对儿子深深的爱1.在船长刚喊出“三”孩子往下纵身一跳。
孩子得救了吗?齐读第6自然段。
2.质疑:“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四十秒钟”你觉得长吗?这里说“时间太长了”是不是矛盾呢?为什么?(每一秒都决定了孩子的安危)3.展开讨论:如果当时不跳水,作为父亲的船长会不会真的开枪呢?船长用枪逼自己的孩子跳水,他是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了?五、总结升华,回归文本1.学习课文后,你最佩服谁?佩服他什么?2.齐读第5自然段,再一次感受船长的沉着、果断、机智的人格魅力。
[教学反思]怎样做到不动声色地把学生带进故事当中呢?讲到那里,我播放了“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那一幕的视频短片,视频中生动形象的画面与人物的对话配合得淋漓尽致,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把学生带到故事发生的现场——船上,感受那种紧张的气氛,学生学得很投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由此可见多媒体的运用不一定多就是好,一定要用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这才能对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才能令文章增添不少色彩。
如果单单靠文字的描述,少了这段动画片的帮助,我想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除此,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促思。
对于孩子处于危险那部分,引导学生专心地、投入感情地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体会孩子的处境,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课上我还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进一步体会,从而使学生更加入情入境。
在讨论想办法使孩子脱险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真正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明白在当时只有这个办法是最好的。
从而感受船长表现出的沉着、果断、机智,这都是源自于船长丰富的经验、超人的智慧,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这是极大的人格魅力的进一步的展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考点梳理(全册)第一单元考点梳理考点一:字音1.易混的多音字gōng(供给)huǎng(晃眼)yān(燕园)供gòng(口供)晃huàng(摇晃)燕yàn(燕子)2.易读错的字稚.子(zhì)涟漪.(yī)蚌.壳(bàng)倭.瓜(wō)徘徊.(huái)点缀.(zhuì)旖旎..(yǐ nǐ)顷.刻(qǐng)澄.澈(chéng)考点二:词语听写昼夜耘田桑树报晓蝴蝶蚂蚱樱花拔草瞎闹锄草铲地割掉承认拴着瓢虫闲逛明晃晃圆滚滚孤零零不可胜数恍然大悟乐此不疲离乡背井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美妙绝伦良辰美景烟波浩渺茂林修竹一动不动考点三:词语积累1.动词(拼尽)力气(睁开)眼睛(钻出)地面(刮去)污迹(珍藏)梅花图(撩乱)银发2.修饰词(风光旖旎)的莱蒙湖(碧波万顷)的大海(巍峨雄奇)的高山(缕缕幽芳)的梅花(远远)地抛(随意)地飞(郑重)地递给考点四:句子赏析1.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赏析:在作者的心中,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灵性的,是自由快乐的,是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
这句话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表现了“我”的自由和快乐。
2.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赏析:外祖父希望“我”和梅花一样能在任何环境里,不忘自己是中国人,要做一个有骨气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考点五:背诵、默写1.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
2.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考点六:课文理解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那些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也写出了(农村初夏时紧张的劳动)气氛。
《稚子弄冰》选取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片段,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性格特点。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祖父的园子》通过对(“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3.《月是故乡明》通过讲季羡林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时所见美景,借离乡所见之月逊色于家乡之月来寄托(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4.《梅花魂》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以及(送别时泪眼蒙眬),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考点七:日积月累1.古诗游子吟[唐]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思乡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第二单元考点梳理考点一:字音1.易混的多音字léi(擂鼓)pō(血泊)擂lèi(擂台)泊bó(停泊)2.易读错的字幔.子(màn)遂.心(suì)弓弩.(nǔ)踉.跄(liàng)抓耳挠.腮(náo)绰.起(chāo)迸.裂(bèng)山涧.(jiàn)碗碟.(dié)拖男挈.女(qiè)顽劣.(liè)嫣.红(yān)镌.刻(juān)肋.骨(lèi)瞑.目蹲身(míng)考点二:词语听写妒忌曹操都督委托遮住水寨擂鼓呐喊插满饥渴碗碟榜文手杖申请兼顾熟悉肋骨拖着坠下胸膛两截景阳冈请勿自误神机妙算一饮而尽结伙成队喜不自胜天造地设力倦神疲三更半夜七手八脚考点三:词语积累1.词语理解客官:客人印信:印章伙计:伙伴郎中:医生客舍:旅馆货郎:商贩墨客:文人筛酒:斟酒、倒酒2.人物及绰号及时雨——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入云龙——公孙胜行者——武松浪里白条——张顺3.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宋江上梁山——官逼民反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李逵打宋江——过后赔礼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考点四:古诗积累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考点五:课文理解1.《草船借箭》以“(借箭)”为明线,以“(斗智)”为暗线,写了诸葛亮巧设妙计“草船借箭”的故事,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才能和顾全大局的宽广胸怀)。
2.《景阳冈》讲述了武松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文章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神态)进行描写,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