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与教师修养
教师的文明礼仪指的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以及社会活动中,在与学生、家长、同事及社会各方面交往时必须遵循的起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自己的“言”为学生之师,“行”为学生之范,而教师礼仪的根本内涵就是为人师表,由此可见,礼仪修养是教师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但是,我们发现不少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存在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抓得紧,对教师的文明礼仪教育抓得松;表现出学生文明习惯好,教师文明习惯差;校园内文明习惯好,校园外文明习惯差的现象。
例如:不少学校要求学生不烫发、染发,不穿奇装异服,但教师在校园佩戴首饰、烫发、染发,着装怪异的并不鲜见,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大打折扣,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深入开展。
我们深感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要深入人心,并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真正起到提高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素质,提升整个国民的文明素质的作用,文明礼仪教育必须从教师抓起。
一、教师文明礼仪素养缺失的原因
1.思想观念不统一是教师文明礼仪素养缺失的根本原因。
不少教师认为,文明礼仪教育、文明礼仪常识学习是小事,是未成年人的事,是学生的事,教师作为成年人,不应该也完全没有必要学习礼仪常识。
有的甚至把文明礼仪当作封建糟粕,认为讲文明礼仪是思想僵化,头脑不开放的表现,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
校,比较重视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育,但却忽视了对教师具体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教育;比较重视对新教师和年轻教师的入职的基本功教育,但却忽略了入职时的文明礼仪教育;比较重视老教师和骨干教师的提高培训;但却忽视了他们的文明礼仪示范性教育,就其学生和学生家长而言,评价教师比较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但却忽视教师的文明礼仪教养。
由于各环节、各部门在对教师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上没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全社会没有形成教师文明礼仪教育的氛围,致使教师文明礼仪素养缺失。
2、价值取向的倾斜是教师文明礼仪素养缺失的直接原因。
长期以来,学校形成了重智育轻德育的不良现象,人们在意识中看重的是知识、是分数。
教师能让学生考高分,就是好教师。
评职、晋级,看重的是教学成绩;评选“先进教师”、“模范教师”、“骨干教师”,看的还是教学成绩。
一个教师只要能让学生考高分,就能“一俊遮百丑”,各种荣誉、表彰奖励接蹱而来。
而文明礼仪方面的表现,不论教师做得再好,要么认为是你应该做的,反倒认为你没有其他本事,根本忽略其对学生的人格价值的影响作用。
教师文明礼仪行为的优劣及作用,很难在教师工作的评价中反映出来,其实不然,一个能在仪容仪表,言行举止方面做得好的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作用远远不亚于他对一般学科知识的传授作用。
3、规范要求的不统一是教师文明礼仪素养缺失的外部原因。
当前,对教师文明礼仪的教育目标和标准,全国缺乏统一的要求。
由于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就容易使教师文明礼仪的教育工作浮在表面,很难长期深入地开展下去。
所倡导的文明礼仪规范总是变来变去,就
容易使教师滋生浮躁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作风,把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当成形象工作、政绩工作。
4、学校、家庭、社会对文明礼仪的要求不统一是教师文明素养不高的客观原因。
一般而言,教师在学校内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基本上能自觉做到讲文明礼仪。
当前社会生活迅速扩展,再不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他们的生活领域扩展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
学校对教师的文明礼仪教育虽然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而教师在家庭和社会方面而面对的是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感到学校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是多么的脆弱,不堪一击,因此也就常常出现部分教师走出校园后,在家庭和社会上做出有违师德的事来,在社会上产生不良的影响,大失教育的形象。
5、教师入职门槛过低是教师文明礼仪素养缺失的历史和政策原因。
长期以来,教师待遇偏低,优秀高中毕业生不愿报考师范院校,客观上造成教师的来源就先天不足,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资格的认定过宽过松,使部分本身意志品质情感就有缺憾的人具备了教师资格,往往是熟视无睹。
二、提高教师文明礼仪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1.提高认识,建立完整系统的教师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体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应把教师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纳入师德教育的体系中。
广大教师必须明确教师礼仪修养,不仅是教师自尊自律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礼仪素养和文明程度。
学校要反复引导加强对教师文明礼
仪的知识的培训,不断强化教师的文明礼仪意识。
只有学校、教师,都从思想上重视教师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才能在社会形成了良好文明礼仪氛围,教师文明礼仪的教育工作才会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才会渗透到教师的正常教学工作中,体现在教师生活的方方面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建立对教师科学的评价体系。
学校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制订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做得纲要》,切实改变重智轻德的错误倾向,要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意见,切实考查教师的工作态度,履职情况和对学生知、情、意的正面影响,建立全面科学的教师评优晋级考核体系,把教师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水平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之一。
要大力宣传教师文明礼仪教育模范人物的事迹,公开鞭挞教师中不讲文明礼仪的不良行为,在全社会形成文明礼仪的良好氛围,引导教师健康全面发展,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做学生的榜样,做社会的表率。
3、建立常规的教师文明礼仪教育培训体系。
要建立教师文明教育培训的标准、方法、措施。
要制订教师文明礼仪培训的规划,建立文明礼仪培训基地,加强教师文明礼仪教育的科研工作,吸取古今中外教师文明礼仪教育的精华,礼仪教育涉及心理、形象、语言、体态、人际交流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文明礼仪厚实的专业功底、广博的礼仪知识,娴熟的礼仪技巧和科学的训练方式。
广大教师要自觉学习教师文明礼仪常识,并把它作为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手段。
要坚持学以致用,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自觉坚持教师文明礼仪的标准,做到在学校、家庭、社会一个样;校内校外一个样,始终保持人民教师良好的文明礼仪形象。
总之,加强教师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不仅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它不仅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成败,更关系着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高低。
我们要从振兴民族、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高度,只有把文明礼仪教育从教师抓起,才能从真真意义上落实从娃娃抓起,从而更好地贯彻实施《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否则,仍是打雷吹风不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