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母亲的歌作文案例二:“献给母亲的歌”写作指导【案例信息】案例名称:《献给母亲的歌》授课教师:贺红伟(西城区实验学校,中学一级教师)【教学设计】“献给母亲的歌”写作指导——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之三北京市西城区实验学校贺红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从文学作品中认识母爱,叙写生活小事体现母爱。
2.过程与方法:从生活琐事中感受母爱,抓住体现母爱的细节表现母爱。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母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在感悟母爱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事抒写母爱。
三、教学难点:抓住体现母爱的细节表现母爱。
四、教学教具:多媒体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学主要内容教师活动设境引出课题学生活动以音乐及画面唤起学生内心情感。
导入设计意图课前 2 分钟:多媒体创设情感受母爱、亲情。
境蕴蓄情感探究写法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新说母爱:根据提示,交流认识母爱的博大,闻报道中认识母爱的博大。
搜集的资料。
蕴蓄写作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到的点滴母爱。
与学生共同探究如何抒写母谈母爱:根据自己的生活从生活中感受母经历和体会。
思考:如何抒写母爱爱,使作文内容生活化。
1. 写具体事爱:2. 抓住细节以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为例, 1. 读课文片段。
引导学生借鉴好文章写作方法。
在认识、感受母爱的基础上,引领学回顾课文内容。
发现好文生探究抒写母爱的章的写法。
要领,水到渠成。
2. 比较阅读,评改习作引导学生比较,评改。
片断,明确抓细节写母爱的要领。
明确抒写母爱的要领: 1. 写具体事 2. 抓住细节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⑴探究什么是细节描写。
⑵明确细节描写的作用。
进一步讨论、探究:通过讨论、探究,让学生把握细节描⑴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写的要领,并能够⑵了解细节描写作用运用于作文之中。
总结抒写母爱的要领。
⑶掌握细节描写的原则课堂总结布置作业七、板书设计:教师结语:引用小诗两句布置下节课写作文:作文题目及作文要求。
准备好作文本【教学反思】回顾这节课,我有以下这样一些反思心得:发扬光大之处:2. 能够悉心听取组内老师建设性的建议。
比如黄老师为我提出的关于细节描写的问题。
我不但主动接受,而且积极动脑修改教学流程。
3. 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积极查阅相关资料,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把这些备课资料利用过来,为己所用。
4. 平时教学中不图省事,深入钻研教本,用先进的教学思想领路,完成大纲中要求的高难度教学任务——比如综合性学习。
5. 在课后评改学生的习作中发现,学生在这节课上已获悉了写作的一些要领,而且能够运用于作文之中,这充分体现了这节课的有效性。
6. 因为这节课我上的是“母爱”的主题,因此在上课前我在教学班已经开展了一些前期活动,包括对学生家庭状况的了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对母爱的需求等等,在情感上和学生走进了,所以课堂上师生的默契也让我们的课堂熠熠生辉。
所以情感铺垫要继续发扬。
反省改正之处:2. 由于还是有一点点紧张,教学环节之间过渡语欠推敲,没有充分展示出语文教师的语言魅力。
3. 板书设计欠美观。
上课后重新设计,觉得细节描写后面的三个词应该用大括号括起来,然后把它们竖排版就更好了。
4. 课堂上学生讨论时间太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给了学生一分半的时间展开讨论。
再加上学生看有外人听课感到紧张,致使讨论不够充分,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还应加强学生活动,要给学生充分活动的时间。
要让师爱体现在等待中,这也是教师的一门学问和一种境界。
献给母亲的歌回忆起母亲与我走过的十一年岁月,脑海中浮现着那一幅幅令人回味的场景,我组织着语言,写下心中一串串的感悟,可能,在描写母亲的笔墨上,我无法用华丽的语言,但是,朴素无华的语言也依然可以使母亲欣慰至乐。
不曾忘记,深夜对桌旁那一杯香浓的牛奶,不曾忘记,受委屈而落泪时,那一个温暖的拥抱,不曾忘记,跌倒无助时,那一次亲切的搀扶,不曾忘记,那一个又一个瞬间,微小却弥漫着感动,源于那份最纯的母女情,自从出生的那一天起,这一份感情就持续而又默契地传递着。
今天,已不知是第几个母亲节,但看见的仍是厨房中母亲徘徊着的忙碌的身影,不免又涌上几分酸涩,或许您已经淡忘了这个本属于你的节日,但是,我不会,永远不会,这份坚定,源于浓于水的血液。
妈妈,我爱你——一份源于所有孩子的心声,一句给所有母亲的赞歌。
《献给母亲的歌》作文教学设计设计者:李晓凤话题展示:母亲的爱,像一条长河。
她恬静,偶尔会泛着微微的涟漪;她清澈,可以看得见河底的块块卵石;她轻柔,如春风缓缓送我前行??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曾这样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今天,让我们用最真挚的诚意,为母亲献上一首赞歌。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0字左右。
【教学目标】学会选材,能够选择新颖真实紧扣主旨的材料进行作文创作。
1.正面取材:选取生活中最真实最感人的素材表现中心。
2.侧面选材:通过侧面转述故事,或者选择同主旨语言材料深化中心。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能写出事例中体现母爱的细节,丰富文章内容。
【前期体验】安排学生进行以下体验活动。
1.关于描写母亲赞美母爱的文章、歌曲、图片等素材。
2.和同学讲讲你心中的母亲,或者母亲的故事。
3.进行专题采访:亲人(朋友、邻居)眼中的母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音乐《母亲》《烛光里的妈妈》渲染氛围。
(歌词同步)无论是阎维文的《母亲》还是羽泉的《烛光里的妈妈》,这些歌情真意切,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我们走多远,也走不出母亲爱的牵念。
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一永恒的主题——母爱,共同唱响“献给母亲的歌”。
二、体验交流1、道不尽的母爱要求: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把自己捕获的最精美的语句、诗文等做好记录。
1〖实现目标:侧面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抒情语言素材为文章增色添彩。
〗2、我与母亲的故事资料中的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母亲,你对自己的母亲又有怎样的认识呢?请你诉说你与母亲之间最让你难以忘怀的一件事。
B.学生根据内心的记忆,精选其中最真切的感动,讲述自己与母亲之间最真实最感动的一两个小故事。
先让学生说自己想到的事例,教师先不急于指导细节,尽可能多得让学生说自己想到的事,第二个学生说事例的时候,教师就开始引导能集中体现母爱的一句话,写一件事,可以先从一句话开始。
如:你注意到妈妈接你时那体贴的眼神了吗?你注意到妈妈那____了吗?〖选材指导:1.真实:生活中真实而平凡的感动。
2..避免俗套,力求新颖。
〗3、他人眼中的母亲形式:采用访谈式,展示访谈记录。
(采访自己亲人、朋友、邻居以及母亲自己)思考:筛选他人眼中关于母亲的材料,保留什么,摈弃什么。
〖选材指导:选材应紧紧围绕中心展开,与中心无关的材料一律不用。
〗方法:必要的侧面描写,烘托主人公的品质。
注意简洁、精当,不能淹没重点描写对象。
〖实现目标:善于围绕中心选材,一切材料服务于中心。
〗4.母爱颂歌:情感升华,送给母亲的最真诚的话语。
示例:妈妈,如果有一天,你老了,会不会安心的把手交给我呢?这是女儿我美丽的期待!三、方法指导:1、选材:真实感人,不落俗套。
2、拟制抢眼的文章标题:(《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母亲,我读懂了你》《雨中的绵绵情意》《妈妈,我想对您说》《妈妈,假如有天我失去了你》)22、用词指导:锤炼词语,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作动态造型。
如:等车时,母亲为我紧了紧围巾。
..3、寻找形象的情感载体:如《红毛衣?白头发》一文中作者将母爱聚焦于母亲为我织的“红毛衣”上,并用“白头发”来表现母亲为“我”付出的辛劳,“红毛衣”“白头发”视觉形象对比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中的“红毛衣”和“白头发”就是文章的载体,这些形象的事物能帮助作者与读者交流,能装载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文章内容的聚焦点、活力点和情感的触发点。
生活中这样的载体很多很多,一个苹果,一碗面条,一瓶纯净水;枕头、被子、衣服??无不承载着母爱深情。
如果我们能找到承载母爱的形象,并以此为线索,还可使文章思路清晰,主题更加鲜明。
4、细致白描:母亲的眼睛、手、腿脚、背影等。
5、细节描写指导: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细致的描绘。
很多时候,一个精彩的细节就会使文章满篇生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待母爱,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善于张开感觉的网,从极为细小的事中捕捉到母爱的醇香,并使之定格为永恒。
而这样的细节在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在。
如:上学时的目送、放学时的眺望、生病时的愁容、外出时的唠叨、吃饭时的夹菜、夜凉时的掖被??只要我们细心感受,母爱的呵护时时刻刻围绕我们周围。
6、打造优美的个性语言优美的个性化的语言,不仅能准确地传递思想,形象地再现画面,也能很好地为写作主题服务。
比如,一位同学叙述母亲细心地收藏了她从儿童时开始的10多年用过的手帕,对每一方手帕的故事都津津乐道。
她很不理解母亲为何能记得那些琐碎的事情,而自己却大多忘记了。
最后,她终于明白:“因为爱,所以记得。
”这一颇似警句的语言,不仅高度概括了母亲慈爱的感情,而且还具有了一定的哲理,深刻而生动。
也可以巧用修辞,如:她的眼睛花了,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
〖实现目标:善于从纷繁的事例中选择真实新颖的素材充分展现创作主旨。
〗四、归纳写作:板书设计:《献给母亲的歌》选材:真实新颖紧扣中心构思:精美语句入文章传神细节传神韵侧面烘托添色彩情感升华凝真爱3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