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地排水塑料管道安装1. 总则1.1 为在埋地排水塑料管道安装中, 合理应用材料, 充分发挥塑料管道的优良性能, 做到技术先进、安全方便、确保质量、提高效益, 请认真阅读本手册。
1.2 本手册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无内压作用的埋地排水塑料管道的安装, 排水水温不大于40 ° C 。
1.3 本手册适用于在一般地质条件下或酸、碱性等腐蚀性土壤中安装管道, 在湿陷性黄土、膨胀土、永冻土地区, 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4 本手册内容主要依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 122:2001 ), 管道设计应执行该规程。
管道工程的所有环节, 均应符合国家及本地区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5 本手册适用所有管材、管件、密封圈、粘接剂等均必须符合国家或企业的有关产品标准, 并具有产品出厂合格证等有效证明文件。
2. 管道材料及选用2.1 川路塑胶集团目前生产的埋地塑料管有硬聚氯乙烯(PVC-U) 实壁管、芯层发泡管和双壁波纹管, 各类管道的适用条件和连接方式均有差异, 应按使用要求选择管道材料。
2.2 2.1 所指管道, 可以用于建筑物外或市政、场地、道路、园林、农田水利埋地无压排水, 也可用于矿井通风, 在满足耐蚀和耐温条件时也可用于工厂无压排水和工艺循环水无压输送, 还可用作电气、电信缆线护套管。
2.3 在车行道下敷设的管道, 应选用环刚度不小于8KN/m2 的管材; 在非车行道下敷设的管道, 可选用环刚度小于8KN/m2 的管材。
2.4 塑料管内壁粗糙度系数为0.010, 混凝土管为0.013, 据有关资料, 在相同使用条件下, 塑料管输水量比混凝土管高30% 。
根据实际使用经验, 可以选比混凝土管径小的塑料管或适当减小泄水坡度。
2.5 公称直径不大于250mm 的管道可选用硬聚氯乙烯实壁管、芯层发泡管和双壁波纹管, 250 ~500mm 的可选用硬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 大于500mm 的可选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 双壁波纹管。
2.6 弹性密封圈和粘接剂由我集团配套供应。
3. 管道安装3.1 一般规定3.1.1 管道应敷设在原状土地基或经开挖后处理回填密实的地层上。
当管道在车行道下时, 管顶复土厚度不得小于0.7m 。
3.1.2 管道应直线敷设, 不得强制弯曲。
双壁波纹管可利用橡胶密封圈连接处转角, 相邻两节管材纵轴线转角不得大于 2 °。
3.1.3 管道可以同槽施工, 但应符合一般排水管道同槽敷设设计、施工有关规定。
3.1.4 管道穿越铁路、高等级道路路堤及构筑物等障碍物时, 应设置钢筋混凝土、钢、铸铁等材料制作的保护套管。
套管内径应大于塑料管外径0.3m 。
套管设计应符合有关规定。
3.1.5 管道基础的埋深低于建( 构) 筑物基础底面时, 管道不得敷设在建( 构) 筑物基础下地基扩散角受压区范围内。
3.1.6 地下水位高于开挖沟槽槽底高程的地区, 地下水位应降至槽底最低点以下0.3 ~0.5m 。
管道在安装、回填的全过程中, 槽底不得积水或泡槽受冻。
必须在回填土回填到管道的抗浮稳定的高度后才可以停止降低地下水。
3.1.7 管道施工的测量、降水、开槽、沟槽支撑和管道交叉处理等技术要术,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 及本地区排水管道技术规程中有关规定执行。
3.2 沟槽及基础施工3.2.1 沟槽底部净宽度应按各地具体情况确定, 一般为管道外径加0.6m 。
3.2.2 开挖沟槽时应严格控制基底高程, 不得扰动基底原状土层。
基底设计标高以上0.2 ~0.3m 的原状土, 应在铺管前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
如遇局部超挖或发生扰动, 不得回填泥土, 可换填最大粒径10 ~15mm 的天然级配砂石料或最大粒径小于40mm 的碎石, 并整平夯实。
槽底如有坚硬物体必须清除, 用砂石回填处理。
3.2.3 雨季施工应尽可能缩短开槽长度, 且应成槽快、安装快、回填快, 并采取防泡槽措施。
一旦发生泡槽, 应将受泡软化的土层清除, 换填砂石料或中粗砂。
3.2.4 人工开槽时, 宜将槽上部的混杂土与槽下部可用于回填的良质土分开堆放, 且堆土不得影响沟槽的稳定性。
3.2.5 管道基础必须采用砂砾垫层基础。
对一般的土质地段, 基底可铺一层Ho 为0.1m 的粗砂基础; 对软土地基, 且槽底处在地下水位以下时, 宜铺垫厚度不小于0.2m 的砂砾基础, 也可分两层铺设, 下层用粒径为 5 ~40mm 的碎石, 上层铺粗砂, 厚度不得小于50mm , 见表3.2.6 。
3.2.6 管道基础支承角2 α应依基础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管径及埋深等条件由设计计算确定, 可按表 3.2.6 采用。
表 3.2.6 砂石基础的设计支承角 2 α3.2.7 管道基础应按设计要求铺设, 厚度不得小于设计规定。
基础各部位所用材料和压实度应符合图 3.6.7 和表 3.6.7 的要求。
3.2.8 管道基础在接口部位的凹槽, 应在基础完成后铺设管道时随铺随挖。
凹槽长度L 宜为0.4 ~0.6m ,深度h 宜为50 ~100mm , 宽度B 宜为管外径的1.1 倍( 图3.2.8) 。
在接口完成后, 凹槽应随即用砂回填密实。
图 3.2.8 管道基础在接口部位的凹槽3.3 管道安装方法3.3.1 管道可采用人工安装。
应将管材依次平稳地放在砂砾基础管位上, 可用人工抬管入槽或用非金属绳索溜管入槽, 严禁穿心吊装、用金属绳索勾吊两端管口或将管材翻滚抛入沟槽。
3.3.2 安装承插口管材, 插口插入方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由低点向高点依次安装。
3.3.3 切割管材时, 断面应垂直平整, 不得有破损。
3.3.4 用橡胶密封圈连接管道时应按以下步骤操作:①. 检查橡胶圈规格是否正确, 有无破损。
把承口内工作面和插口外工作面、特别是安装橡胶圈的凹槽清理干净, 不得有泥土、杂质。
在承口内工作面涂上润滑剂。
②. 按正确的位置和方向装好橡胶圈, 波纹管橡胶圈应装在插口管端的第二个凹槽内, 平壁管椽胶圈应装在承口凹槽内。
在低温下施工时应采取防冻措施, 不得使用冻硬的橡胶圈。
③. 把两段管子的轴线对准, 慢慢插入。
小口径管可以在插入管的端头放一块木档板, 用撬棍将插入管徐徐推进承口至适当深度。
大口径管可以用非金属绳索套紧插入管, 用紧线器或手拉葫芦将插入管拉进承口至适当深度。
严禁用金属器械、施工机械等硬物强行推顶管材, 以免损坏管口, 造成泄漏。
3.3.5 用粘接方式安装管道时应按以下步骤操作:①. 检查管材和管件, 管件不得有破损, 管材如有破损, 可将破损段截去后使用。
插入管端头应按图 3.3.3 的要求倒出坡口。
图 3.3.3 粘接管插入端头的坡口②. 管材插入端外表面和管件承口内表面必须擦拭干净, 不得有尘土和水渍, 表面有油污时, 必须用丙酮等擦净。
③. 检查管材和管件配合的松紧程度, 以管材能插入管件承口1/2 ~2/3 为宜。
可按管件承口深度在管材插入端划出承插深度标记。
④. 用毛刷在粘接部位涂上专用粘接剂, 先涂管件承口, 再涂管材插入端, 顺轴向由里到外均匀涂抹, 不得漏涂或过量涂抹。
⑤. 涂好粘接剂后, 应立即将管材插入管件, 用力推进至承插深度标记处, 稍微旋转管材( 不得超过1/4 圈), 以使粘接剂更加均匀, 然后保持外力一分钟, 不使管材从承口退出。
⑥. 插接完毕后应立即将接口处挤出的粘接剂擦干净, 然后将连接好的管道静置固化,0oC 以上至少5 分钟, 0oC 以下至少15 分钟。
3.3.6 雨季施工应采取防止管道漂浮的措施。
可先回填到管顶以上至少一倍管径的高度。
当管道安装完毕尚未回填即遭水泡时, 应复测管道中心线和管底高程, 并检查管道外观, 如有位移、漂浮、拔口等现象, 必须返工。
3.4 管道修补3.4.1 管道安装后出现损坏, 破损部位的面积或裂缝长度和宽度不超过规定时, 可以进行修补。
3.4.2 硬氯乙烯实壁管和芯层发泡管发生破损时, 可用粘贴方式修补。
粘补件材质、成份和机械强度必须与管材相近, 最好从相同规格的管材上截取。
粘补前必须经烘( 温度不得超过120 ℃) 、弯对粘补件整形, 使之与管材外表面贴合良好。
破损孔洞直径或边长不大于20mm 时, 用直径不小于100mm 的圆弧形板作粘补件, 板的厚度不得小于管材壁厚的 1.2 倍。
破损孔洞达20 ~100mm 时, 用不小于破损孔洞最大直径加100mm 的圆弧形板作粘补件, 板的厚度不得小于管材壁厚的 1.5 倍。
裂缝长度不大于管材圆周长的1/12 时, 可用长度不小于裂缝长度加100mm 、宽度不小于60mm 的圆弧形板作粘补件, 板的厚度不得小于管材壁厚, 板的两端应修成圆弧形。
3.4.3 修补前应先排净管内积水, 将破损处修整剔平, 并用水清洗干净, 粘补件也应同时清洗。
擦干水渍后用环已酮涂刷管道和粘补件粘接部位基面, 待干后尽快涂刷粘接剂进行粘接。
3.4.4 对不大于20mm 的破损, 粘接完毕后可用土工布包裹固定, 对大于20mm 的破损, 粘接完毕后可用铅丝绑扎固定。
24 小时后方可试压、回填。
3.4.5 管道修补完成后, 必须对管底的挖空部位按支承角2 α的要求用粗砂回填夯实。
3.4.6 慎用焊条焊补或化学止水剂等修补措施。
3.4.7 当管道破损部位的大小超过3.4.2 的规定时, 必须更换破损管段。
更换的管段与原有管道连接困难时, 可砌筑检查井或连接管井予以连接。
3.5 管材与管井连接处的施工3.5.1 管道与管井( 检查井或连接井) 的连接, 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施工。
3.5.2 管道与砖砌或混疑土浇制的管井可通过中介层连接。
具体作法是: 清洗干净管材或管件与井壁相接段的外表面, 均匀地涂上一层粘接剂, 并立即撒上一层粗砂, 固化10 ~20 分钟就形成了表面粗糙的中介层, 再用水泥砂浆砌入管井的井壁内( 图3.5.2) 。
中介层的长度视管井壁的厚度而定, 一般不应低于240mm 。
图 3.5.2 管道与管井的中介层连接3.5.3 管道与管井之间采用柔性连接时, 可用预制混凝土套环和橡胶密封圈接头。
混凝土套环应在管道安装前预制好, 其内径与相应管材的承口内径相同, 内壁必须平整光滑, 无孔洞和鼓包, 厚度不小于60mm , 长度不小于240mm , 强度等级不低于C20 。
混凝土套环必须预先用水泥砂浆牢固地砌筑在井壁内, 其中心线应对准管井轴线。
橡胶密封圈内外径必须根据承插口间缝大小及管材外径按有关规定确定。
安装时先把橡胶密封圈套在管材适当位置上, 然后把管材插入混凝土套环内, 至胶圈压紧即可( 图 3.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