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审计》观后感.doc

《国家审计》观后感.doc

《国家审计》观后感
《国家审计》是一部让人耳目一新的电视剧,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也随之逐步严重起来,处于一种发展的态势,金钱、权利和黑恶势力交织在一起。

以徐咏萍、叶开、黄柯、袁忠诚、金逗逗等人为代表的审计人员恪尽职守、坚持原则,用最纯朴的人性,为人们树立了审计工作人员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高尚职业形象,也让更多人了解审计这份神圣的工作。

从怀疑到取证,审计人员经历了重重干扰和困难,只为查出违规违法行为,揪出国家干部队伍中的蛀虫,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减少了不必要损失。

该剧真实反映出审计部门在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然而身为一名审计干部务必有迎难而上的精神!剧中,周维海作为一名审计局长,对老同学的请求不动摇、不懈怠,仍然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弘扬审计正气。

徐咏萍在审计东州医院时,一方面职业道德和良知,要求她做一个正直的人;另一方面,为了自己的亲人,又不得不屈从于一些社会不良风气。

她的纠结让人心疼,这就是我们有血有肉的审计人。

我不禁思考,审计人到底是怎样一群人?
也许他们是这样一群人,面对被审计单位的刁难恐吓,局长
振聋发聩拍案而起的怒斥证据坐实了没有?坐实了,移送纪委监委这是对责任和担当的助威,对公平正义的呐喊。

那是一群面对问题线索移送后陆续跟踪,一次次到纪委监委索要处理结果的执着人;那是一群为了保证扶贫审计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可以两天一夜不睡觉的夜猫子是伏案在茶几上忙碌审查凭证忘我工
作的人;是在自己姑母突然离世,依旧不忘工作再三叮嘱,部署工作的人;那是一群为了迎接上级档案考核,可以连续上班十来天,每晚加班至深夜十二点的人;那是一群经常被外调,却无暇顾及终身大事的人;还有一群常年下乡扶贫,工作日无法在单位,却总是心系工作,周末默默跑去加班、不求回报的人;每周末路过单位经常看到车牌为苏C550DB为代表的轿车静静地停在审
计局门口,就像它的主人一样默默加班加点工作的人。

审计人究竟是怎样一群人?是一群经常被局长熊的啪啪的,转身就可以斗志昂扬攻坚克难的人;是一群楼上楼下来回奔跑忙得小辫不沾脊梁骨的人;是一群在勘查现场面对施工单位刁难不配合,据理力争不卑不亢的人;是在核对工程量过程中,面对施工单位对协审人员的无端辱骂,振臂咆哮把项目给我停下来,找天王老子说情都不行,不道歉就停审力挺我们协审的人;是调离审计岗位时主席台上泪洒会场泣不成声,主席台下掩面抽泣、偷偷抹眼泪的一群人;这是一群多么热爱审计的人啊!也许只有在离开审计岗位时才会迸发出类似生离死别的伤感,而后化作两行热泪....华丽辞藻千千万,却难以形容我们审计人。

虽然我们头
顶上没有国徽,却时刻把国徽装在心里。

我们就是这样一群人,忠诚、专业、公正、担当、阳光、尊严的审计人!
古人云:律人首律身、正人先正己。

手握监督权力,审计人员要特别警惕别有用心之人的金钱诱惑,要像剧中的徐永萍那样一身正气、忠于事业、尽职尽责、光明磊落。

唯有如此,才能耐得住寂寞,顶得住歪理,扛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考验。

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努力提高自己,不断完善自我。

审计人责任如山,使命光荣,让我们一起携手向前,担负起新时代赋予审计的新使命。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学习体会
1.三个转变表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向。

第一个转变主涉职业教育的结构;第二个转变主涉职业教育的效益;第三个转变主涉职业教育的模式。

三个转变的实质是:转结构、提效益、改模式。

2.第一个转变转结构。

职业院校类型至少应有四个:府办类院校、企办类院校、民办类院校、混合类院校。

从趋势看,四类院校的占比,府办类院校应该略高一些。

由政府举办为主向
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并非意味着今后政府都不办职业院校了。

支撑地方政府重点扶持的支柱类产业的专业、其他类型院校不想办或办不了的专业应该由政府通过直接举办院校来建设。

3.第二个转变提效益。

提高质量,至少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毕业生的质量;二是学校社会服务或叫学校功能。

提高质量就是提高职业教育社会效益。

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并非简单化地压缩规模,应该是在坚持职普比大体相当规模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毕业生培养的质量和其他社会服务的质量。

4.第三个转变改模式。

(1) 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

需要指出的是:全国技工院校基本不存在参照普通教育办学的问题。

因为绝大多数技工院校早已经在实行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教育模式了。

(2)国际上,职业教育模式主要有学校本位、企业本位、校企合作、社会本位四种。

教育与经济关系松散的发展中国家往往采用学校本位,即学校主导的职业教育模式。

我国是学校本位职教模式的典型代表,日本是企业本位职教模式的典型代表,德国是校企合作职教模式的典型代表,美国是社会本位职教模式的典型代表。

(二)实施建议:
1. 转结构的建议:府办类、企办类、民办类、混合类四类院校,比较理想的占比排序应该是:府办类民办类企办类混合类。

前二者在反映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力量方面具有较大规模与非营利性相结合特点,可能成为今后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两大方面军。

特别是民办院校中的非营利性学校,等于准公益类性质,是减轻政府办学负担,解决技术技能人才不足问题的重要力量,应该高度重视,大力支持。

为此,建议地方政府在落实《》中,不仅要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也应强调:公办职业院校与民办职业院校是两种不同的职业院校,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在加强法律规范,过程监督,质量评价等工作的基础上,实行府办类院校民办类院校并举的政策。

2. 提效益的建议: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和职业院校在落实中考虑两点:毕业生质量和其他社会服务质量。

毕业生质量的评价,建议聚焦于学生毕业前的学业成绩和毕业后的就业状况,且以后者为主。

毕业后的就业状况主要包括毕业生的稳定就业、工作业绩、工资收入和用人单位满意程度。

其他社会服务质量的考评,建议首先明确定位职业院校功能四个:学制教育、职业培训、技能评价、就业创业服务。

其次,通过政策供给,要求职业院校履行四个功能以提高应有但忽略了的办学社会效益。

3. 改模式的建议:当下我国职业教育模式的提法很多,我认为,人社部实行多年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切实可行且有明显效果,值得借鉴。

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建议在人社部校企双制、工学一体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元素:素养培育,成为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素养培育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