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精选教育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doc(最新整理)

2019精选教育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doc(最新整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本章我们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引出了伟大的牛顿第一定律,然后又通过活动体验到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感受到其实科学就在身边。

本章的另一个重点就是摩擦力,他是初中所学三大性质力中的之一。

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了我们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

二、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 1、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的从实验中得出,它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

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

2.惯性(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考点/易错点 2、二力平衡1.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简单记为: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

2.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比较(1)己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或寻求物体平衡的方法、措施。

4.力和运动的关系不受外力静止状态受平衡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变(合力为零)匀速直线运动受力情况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改变受非平衡力的作用运动状态改变(合力不为零)运动方向改变(拐弯)考点/易错点 3、摩擦力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接触并挤压。

(2)接触面粗糙。

(3)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摩擦力的分类(1)静摩擦力: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滑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3)滚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滚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

4.静摩擦力(1)大小:0﹤f≦Fmax(最大静摩擦力)(2)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5.滑动摩擦力(1)决定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4)在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匀速直线拉动木块。

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大小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6.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1)增大摩擦的主要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小摩擦的主要方法:①减少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用滚动代替滑动;④ 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用气垫的方法)。

三、例题精析【例题1】【题干】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量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B.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C.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D.航天员在宇航仓中没有惯性【答案】A【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度量。

质量较小的物体惯性较小,质量较大的物体惯性较大。

由此可知 BCD 都错,A 正确。

【例题2】【题干】“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公历大约为3 月20-21 日期间),《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 春分是玩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如图所示当鸡蛋在水平桌面上竖起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鸡蛋的重力和鸡蛋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B.鸡蛋的重力和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鸡蛋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桌子受到的压力和桌子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B【解析】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四个条件缺一不可.A. 鸡蛋的重力作用在鸡蛋上,鸡蛋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桌面上,二力方向相同、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符合二力平衡条件,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A 错误;B. 鸡蛋的重力和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 B 正确;C. 鸡蛋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 C 错误;D. 桌子受到鸡蛋的压力、地面的支持力和重力的作用;桌子受到的压力和桌子受到的支持力,它们的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D 错误。

【例题3】【题干】在奥运会上,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是要在手上抹一些镁粉,而在杠上做回环运动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他这样做的目的是()A 、前者是增大摩擦,后者是减小摩擦; B、前者是减小摩擦,后者是增大摩擦;C、两者都是增大摩擦;D、两者都是减小摩擦。

【答案】A【解析】镁粉是比较粗糙的,抹在手上,增大了手和单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手握单杠不能太紧,是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的;故选 A.【例题4】【题干】如图所示,在水平放置足够长的平板上,重为5N 的铁块在水平向左的拉力F 的作用下铁块沿直线水平向左运动,此时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1.2N。

铁块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随时间 t 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2s 内,铁块做匀速直线运动B.2—6s 内,铁块做匀速直线运动C.0—2s 内,拉力等于 1.2ND.2—6s 内,拉力等于 1.2N【答案】BD【解析】由图乙可知,在 0~2s 内,铁块的速度是变化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 A 错误。

在 2~6s 内,铁块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B 正确。

在2~6s 内,铁块在水平向左的拉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平衡力的作用,拉力 F 和摩擦力大小相等,所以此时拉力 F 等于 1.2N。

在 0~2s 内,铁块对平板的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大小不变,此时拉力F 大于摩擦力,铁块做加速运动,故 C 错误,D 正确。

答案为 BD。

四、课堂运用【基础】1、甲、乙两车发生相撞事故,两车司机均前额受伤,以下关于两车相撞的判断中错误的是()A. 运动的甲、乙两车迎面相撞B. 甲、乙两车追尾相撞C. 运动的乙车与静止的甲车迎面相撞D. 运动的甲车与静止的乙车的迎面相撞【答案】B【解析】运动的甲、乙两车迎面相撞,两车司机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而使前额受伤;运动的甲车与静止的乙车迎面相撞或运动的乙车与静止的甲车迎面相撞时,两车司机由于惯性可能会使前额受伤;故 A、C、D 选项中的现象中,两车司机均前额受伤,都可能使前额受伤,B选项中,追尾的话后边车上的司机会向后仰,前额不会受伤.故选 B2、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当物体静止时,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C.物体所受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D.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力的合力可能为零【答案】B【解析】若两个力的合力为零,则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物体在受到平衡力作用时,会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 错误;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道,物体不受力可以处于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B 正确;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时,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故C 错误;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则这两个力的合力必不为零,故 D 错误,故选 B。

3、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足球在静止时没有惯性,运动时才具有惯性B.跳远运动员起跳以前要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C.赛车在高速行驶时不容易停下来,是由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答案】D【解析】A.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一切物体不管它是否受力,也不管它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都具有惯性,故 A 错误。

B.跳远运动员起跳以前要助跑,是为了利用惯性,从而跳的更远,故 B 错误。

C.由于赛车具有惯性,在高速行驶时不容易停下来。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运动速度无关,故 C 错误。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故 D 正确为答案。

【巩固】1、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0 ~5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0.4m/sB.0~7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1.5m/sC.2s~5s 内,小车受到的合力不为零D.5s~7s 内,小车受到的合力不为零【答案】A【解析】由图象知道,在 0-5s 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 2m,小车的平均速度v=s/t=2m/5s=0.4m/s,故 A 正确;由图象可知,在 0-7 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 6m,小车的平均速度v=s/t=6m/7s≈0.86m/s,故 B 错误;由图象知道,在 2s-5s 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 0m,小车是静止的,静止状态时受到的是平衡力,故小车受到的合力为零,所以 C 错误;由图象知道,在 5s-7s 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即小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一种平衡状态,小车受到的合力为零, D错误,故选 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