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检测2016.04语文学科试卷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请注意,不要错位。
3.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成己:成就自我①自先秦开始,儒家便逐渐形成了为己之学。
孔子对为己与为人作了区分:“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象征着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形态,“今”则代表了当时的现实。
孔子所谓为己,即自我的完善或实现,为人则是迎合他人以获得外在的赞誉,以“为己”否定“为人”,意味着将注重之点指向成就自我。
为己指向自我的充实与提高,为人则是将自我降为他人的附庸,我仅仅迎合与认同外在标准,而失去了独立的人格。
为己的最终的目标则是成己。
克己是对自我的抑制,是成己的手段,这意味着道德修养对自我的否定,一个自我造就的过程。
②成己以立志为前提。
“志”表现为一种稳定的意念,与价值目标相通;立志即意味着价值目标的自我确立。
通过立志而确立价值目标,自我才能真正由迎合于外,转向挺立自我,而为己、□□、□□的过程亦可由此获得内在的依归。
③志与己的如上关系,决定了若无必为圣人之志向,则往往难以有为己的切实功夫。
立志(价值目标的确立)既构成了为己功夫具体落实的基本保证,又为以自我认同(成己)提供了根据。
自我在世,总是不可避免地与他人共在,也往往易导致个体的消失:如果个体在与人共存中完全随波逐流,一味迎合与“己”相对的人,那么,他常常便会丧失内在的自我。
与之相对,立志意味着唤醒内在自我,超越世俗。
通过立志以超越世俗,体现了内在人格的力量,这种人格的外在形式,即是所谓豪杰。
豪杰的人格的独立性,它使自我不管处于何种境地,依然保持真诚的德性和内在的操守。
④卓然不变的豪杰之士往往带有某种狂者气象,故又称狂者。
狂者以真为尚,自信本心,没有任何矫饰,亦不为外在的毁誉所左右。
他不仅拒绝沉沦世俗,而且敢于向世俗挑战:“丈夫落落掀天地,岂顾束缚如穷囚!”这种狂者(大丈夫)作为独立的人格形象,已具有顶天立地的气概。
当然,狂者或豪杰并不是终极意义上的人格境界,志所指向的终极目标是圣而非狂。
不过,狂者气象虽然非成己过程的终点,但却可以成为走向内圣之境的中介。
自我面对世俗社会,狂者的特点在于身处此境,仍然以崇高的志向自洁其身,不为世俗所同化。
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狂者不断地迈向了圣人之境。
对狂者之境的如上提升,同时亦蕴含着对个体自主品格的注重:卓然自立构成了成圣的内在环节。
⑤超越世俗,自主自立的前提是确认自我。
离开此自我,成已的过程必然是无根的。
圣人的境界并不是出于外在强加,也非形成于忘己逐物的过程,它更多地与内在潜能的展开过程相联系。
⑥豪杰气概和狂者胸怀着重从个体存在与世俗世界的关系上挺立自我。
各人皆有成圣的根据,但其才质并不完全相同。
因此,“人要随才成就。
”才质不同,成圣的方式、途径亦往往各异。
⑦与成己方式的多样性相一致的,是人格模式的多样性。
个性的差异,决定了人格模式很难整齐划一。
走向共同的内圣之境与成就多样的个体人格,并不矛盾。
⑧自我并不仅仅表现为一种人格境界,它总是具体化于现实的生命存在。
自我身处社会之中,总是面临各种道德责任和义务,但不能因此而无视个体生命的价值:尽道德义务不应导向否定个体的生命存在。
这种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重视,巧妙地解决了了理性本质与生命存在的紧张关系。
1.填入第①段横线上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并不仅是更是B.不是而是C.是也是D.或许是或许是2.联系上文,第②段方框处填入的两个词是□□、□□(顺序不要写反)。
(2分)3.第④段加点词“这一过程”是指的过程。
(2分)4.根据③—⑥段内容,分析豪杰如何成为圣人。
(4分)5.如“成己,要尊重个体”是对本文部分内容的概括,与此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A.明天理,灭人欲。
(朱熹)B.没有公共道德,群体将不存在;没有个人道德,群体存在将无价值。
(罗素)C.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程颐)D.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王阳明)6.分析本文的论证结构。
(4分)(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
(19分)一个坚定的叛逆者①大夫第在浏阳的市中心。
浏阳人说到浏阳,不可不到大夫第。
因为大夫第不仅是一座精美绝伦的明清古建筑,更是戊戌变法第一烈士谭嗣同的故居。
②大夫第建于明朝末年,在谭嗣同父亲谭继洵担任湖北巡抚的时候,得以大规模扩建。
因谭继洵地位显赫,当地人称之为“大夫第”。
现存的建筑仅仅是原来的一小部分,但也有近八百平方米。
今天,外面已经是现代化的闹市,而一走进大夫门第的大门,就如同走进了一个迥然不同的历史时空。
在雕梁画栋之中,在从天井射进来的丝丝柔和的阳光之中,还能不能寻觅到谭嗣同矫健的身影呢?③其实,谭嗣同生前在大夫第居住的时间并不算长。
他出生在北京,青少年时代大多陪伴父亲宦游在外。
随着父亲任职地方的变化,他几乎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回湖南老家几次,都是短暂的居住。
但是,谭嗣同很喜欢这座老宅,他给自己的房间取名为“石菊影庐”。
所谓“石菊”,也就是浏阳闻名全国的菊花石,因石头青灰如玉,有雪白的花瓣状似菊花,故名。
谭嗣同的著作“旧学四种”之一便取名为《石菊影庐笔识》。
他还喜欢使用菊花石制作的砚台,并写过多首砚铭,在友人之间唱和。
菊花石的纯洁和坚硬,不正是谭嗣同自己品格的象征吗?④虽然经过了百年风霜的洗礼,大夫第的精美与讲究依然让人叹为观止。
每一扇门窗上面都有细腻的木雕,鱼儿像在水里游动,鸟儿像在空中飞翔。
遥想当年的街道上,除去这家豪宅之外,大概一般都是低矮、阴暗、破败的民房。
大夫第内的主人,位居一品,当然是冠冕堂皇;大夫第外的世界,民不聊生,饥寒交迫。
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不算贪官,一生保守而谨慎,但官位到了那一级,制度自然会给予他这样的房产和其他一切物质利益。
作为谭家公子的谭嗣同,为什么不安安稳稳地享有大夫第里的醇酒美人,而毅然选择“叛徒”的身份呢?⑤有关心灵的奥秘,是难于言说的。
谭嗣同曾经跟随父亲在陕西赈济灾民,在给老师欧阳中鹄的一封信中,他这样写道:见难民作种种状,悚然忆及去年家乡之灾。
幸有人维持之,不然,大乱一作,惨毒当不止此。
……自念幸生丰厚,不被此苦,有何优劣,致尔悬绝?犹曰优游,颜之厚矣!遂复发大心:誓拯同类,极于力所可至。
⑥这里,谭嗣同在自己的幸福与他人的苦难对比中产生严重的“不安”心理,从而开始反思自我与世界的关系。
我享有的是理所当然的吗?我应该承担的责任究竟有那些?我为承担这些责任应该去做些什么?这时候,一扇一扇的门次第打开了,光芒射得人睁不开眼睛。
这也是一种“觉”和“悟”,与当年佛祖在菩提树下的顿悟相似。
谭嗣同推开了大夫第的窗户,也推开了自己心灵的窗户。
有一种等待是上苍专门为自己设定的,人的命运便是欣喜地向它奔跑过去。
⑦漫步在大夫第内,徘徊在石菊影庐前,寝具、书桌和笔墨犹在,而主人早已离去。
他与父亲的关系是微妙的。
在他决定为失败的变法事业献身的时候,并没有忘记父亲。
他模仿父亲的口吻,写了一封痛斥自己“不忠不孝”的信件,借以让朝廷日后在清查家属时,不至于连累父亲。
而父亲呢?在儿子遇难以后,谭继洵被从轻处罚,提前退休回到浏阳,回到大夫第。
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说明谭继洵的内心是雪亮的:一天,谭嗣同的妻子因为想念死去的丈夫,禁不住在房中哭泣。
谭继洵经过门外,听见哭声便止步劝说道:“媳妇不必悲伤,别看我是朝廷的一品大员,但我儿日后在青史上的地位,不知道比我要高多少倍呢!”⑧阳光透过窗框,投射到青石板铺就的光滑的地面上,宛如顽童涂抹的小方格。
多少人的脚步,沉重或者轻盈,在这块地板上走过。
许多年前,一个坚定的叛逆者,走过长长的天井,鞋底带着天井里的青苔。
⑨7.对第①②③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谭嗣同让故乡人感到自豪,表现了其价值追求在后世得到认同。
B.以浏阳城已成为现代化的闹市,反衬大夫第的寥落和备受冷遇。
C.谭嗣同命名房间和著作“石菊”,喻示其追求纯洁坚硬的品性。
D.由城到宅逐步聚焦,引出下文对大夫第内为何出“叛徒”的追问。
8.分析第⑤段引用谭嗣同书信的作用。
(4分)9.第⑥段巧用修辞,使语意层层推进,请对此加以赏析。
(4分)10.请紧扣“微妙”一词,分析并评价谭嗣同和他父亲的关系。
(5分)11.根据作品内容推断,最适合作为本文结尾的一句话是()。
(3分)A.壮士一去兮不复返!B.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C.他再也没有回来过。
D.他走向了光明和自由。
(三) 默写。
(6分)【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2.(1)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2)不义而富且贵,。
(《论语》)(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孟子》)(4),金就砺则利。
(《劝学》)(5)悦亲戚之情话,。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6),此心吾与白鸥盟。
(黄庭坚《登快阁》)(7)二十四桥明月夜,。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8)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周邦彦《苏幕遮》)(四)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
(8分)春阴[宋] 朱弁①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注]①朱弁:(1085—1144)江西婺源人。
高宗时出使金国,被拘禁十五年。
思念故国乡关的诗歌婉转缠绵。
13.根据律诗对仗等相关知识,推测:颈联“将”的词性是,词义是。
(2分)14.对全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虽然春天来了,遥远的塞北还是黄沙弥漫,冷风阵阵。
B.颔联写没有蝴蝶给花儿做伴,乌鸦也深藏在无边的草丛之中。
C.颈联的“穷”字是说诗人境遇窘迫,哪怕在春天也无限愁苦。
D .尾联发出“竟何事”的悲怆之问,感叹东风使诗人徒增白发。
15.“酒薄难将梦到家”借“梦”写思家,含蓄委婉,请加以赏析。
(3分)(五) 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
(18分)庾敳传 [唐] 房玄龄①敳,字子嵩。
长不满七尺,而腰带十围,有远韵。
为陈留相,未尝以事婴.心,从容酣畅。
处众人中,居然..独立。
尝读《老》《庄》,曰:“正与人意暗同。
”太尉王衍雅重之。
②迁吏部郎。
是时天下多故,机变屡起,敳常静默无为。
参东海王越①太傅军事,转军谘祭酒。
时越府多俊异,敳在其中,常自袖手..。
豫州牧长史河南郭象善.《老》《庄》。
敳甚知之,每曰:“郭子玄何必减②庾子嵩。
”象后为太傅主簿,任事专势。
敳谓象曰:“卿自是当世大才,我畴昔之意都已尽矣。
”③敳有重名..,为缙绅所推,而聚敛积实,谈者讥之。
都官从事..温峤奏之,敳更器峤,目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礧砢③多节,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