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卫生法律法规 第九章 母婴保健管理法律制度
卫生法律法规 第九章 母婴保健管理法律制度
母婴保健管理法律制度
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的,医师应当 向当事人说明情况,并提出医学意 见。
3. 产前诊断 《母婴保健法》规定,孕妇有下 列情形之一的,医师应当对其进行 产前诊断: (1)羊水过多或者过少的。 (2)胎儿发育异常或者胎儿有可 疑畸形的。
母婴保健管理法律制度
(3)孕早期接触过可能导致胎儿 先天缺陷的物质的。
母婴保健管理法律制度
学意见。 婚前医学检查意见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1)建议不宜结婚。双方为直系血亲、 三代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患有医学上认为 不应结婚的疾病,如发现一方或双方患有重 度、极重度智力低下,不具有婚姻意识能力 的;重型精神病,在病情发作期有攻击危害 行为的,应注明“建议不宜结婚”。
(2)建议暂缓结婚。发现指定传染病在 传染期内、有关精神病在发病期内或其他医 学上认为应暂缓结婚的疾病时,应注明“建 议暂缓结婚”。
母婴保健管理法律制度
分裂症、躁狂抑郁型精神病,以及其他重型 精神病。
(4)医学上认为不宜结婚的其他疾病。经 婚前医学检查,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出具婚前 医学检查证明。
2. 婚前医学检查的意见 经婚前医学检查,对患指定传染病在传 染期内或者有关精神病在发病期内的,医师 应当提出医学意见。经婚前医学检查,对诊 断患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 的,医师应当向男女双方说明情况,提出医
母婴保健管理法律制度
孕产期保健是指医疗保健机构为从怀孕开 始至产后的42 天内的孕产妇及胎儿、婴儿提 供的全程系列的医疗保健服务。孕产期保健 是母婴保健的中心环节。婴幼儿保健指对从 出生至3 周岁的婴幼儿进行的保健。
一、孕产期保健 《母婴保健法》规定,医疗保健机构应当 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
母婴保健管理法律制度
知识链接 母婴保健机构和母婴保健工作人员 一、母婴保健机构的概念
母婴保健机构是指依据《母婴保健法》 开展母婴保健业务的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以 及其他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机构。
二、母婴保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准 入许可
从事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的医疗、
母婴保健管理法律制度
知识链接 保健机构和人员,须经省、自治区、直辖 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从事婚前 医学检查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须经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 从事助产技术服务、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 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以及从事 家庭接生的人员,须经县级人民政府卫生 行政部门许可,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4)有遗传病家族史或者曾经分 娩过先天性严重缺陷婴儿的。
(5)初产妇年龄超过35 周岁的。 经产前诊断,有《母婴保健法》
规定情形的,医师应向夫妻双方说 明情况,并提出终止妊娠的医学意 见。
产前诊断技术严禁用来对胎儿
母婴保健管理法律制度
进行性别鉴定,但是对怀疑胎儿可 能为伴性遗传病,需要进行性别鉴 定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 健机构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 规定进行鉴定。
01 02 人口质量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保证母亲 和婴儿的健康权利,是社会的共识,必须运用法律加以规范。 母婴保健法是指调整在保障母亲和婴儿健康、提高出生人口 素质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掌握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内容及相关法 律制度,孕产期保健法律规定。
母婴保健管理法律制度
若受检者坚持结婚,应充分尊重受检双方的 意愿,应注明“建议采取医学措施,尊重受 检者意愿”。
(5)未发现医学上不宜结婚的情形,可以 结婚。未发现前述四种情况,为婚检时法定 允许结婚的情形,应注明“未发现医学上不 宜结婚的情形”,可以结婚。在出具任何一 种医学意见时,婚检医师应当向当事人说明 情况,并进行指导。应当注意的是,无论是 婚前医学检查和证明,还是医学鉴定和证明, 除有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外,都只是一种医
母婴保健管理法律制度
一、婚前卫生指导 婚前卫生指导是指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 进行的以生殖健康为核心、与结婚和生育有 关的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 容: (1)有关性卫生的保健和教育。 (2)新婚避孕知识及计划生育指导。 (3)受孕前的准备、环境和疾病对后代影 响等孕前保健知识。 (4)遗传病的基本知识。 (5)影响婚育的有关疾病的基本知识。 (6)其他生殖健康知识。
母婴保健管理法律制度
知识链接 胎儿性别鉴定的禁止性规定
我国政府对胎儿性别鉴定一直采取制 止的态度,《母婴保健法》明确规定: “严禁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 但医学上确有需要的除外。”这里所说的 医学需要主要是指与性别有关的遗传性疾 病的产前诊断。
《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
母婴保健管理法律制度
母婴保健管理法律制度
(3)国家鼓励、支持母婴保健领域的教育 和科学研究,推广先进、实用的母婴保健技 术,普及母婴保健科学知识。
(4)国家对边远贫困地区的母婴保健事业 给予扶持。
(5)对在母婴保健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 在母婴保健科学研究中取得显著成果的组织 和个人,应当给予奖励。
母婴保健管理法律制度
1. 孕产期保健的内容 孕产期保健包括下列内容:
母婴保健管理法律制度
(1)母婴保健指导。母婴保健指导是指医 疗保健机构对孕育健康后代,以及严重遗传 性疾病和碘缺乏病等地方病的发病原因、治 疗和预防方法提供医学意见。
(2)孕妇、产妇保健。医疗保健机构应当 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卡),定期进行产 前检查;为孕产妇提供卫生、营养、心理等 方面的医学指导与咨询;对高危孕妇进行重 点监护、随访和医疗保健服务;为孕产妇提 供安全分娩技术服务。 (3)胎儿保健。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胎儿生 长发育进行监护,提供咨询和医学指导。
母婴保健管理法律制度
母婴保健管理法律制度
1. 婚前医学检查的内容 婚前医学检查包括对下列疾病的检查: (1)严重遗传性疾病。严重遗传性疾病 是指由于遗传因素先天形成,患者全部或者 部分丧失自主生活能力,而且后代再现风险 高,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疾病。 (2)指定传染病。指定传染病是指《传 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艾滋病、淋病、梅毒、 麻风病,以及医学上认为影响结婚和生育的 其他传染病。 (3)有关精神病。有关精神病是指精神
熟悉母婴保健的概念和法律依据,婴幼 儿保健内容,违反母婴保健法律制度的 法律责任。
了解婚前卫生指导、婚前医学检查内容 及指导意见。
母婴保健管理法律制度
母亲与婴儿的健康状况不仅反映其本身的 健康素质问题,还反映社会人群的整体健康 水平,更反映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 的整体水平。
一、母婴保健的概念 母婴保健是指医疗保健机构运用现代医学 科学技术对母亲及婴儿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 全的维持与保护。根据中国母婴保健法的规 定,国家发展母婴保健事业,提供必要条件 和物质帮助,使母亲和婴儿获得医疗保健服 务。
母婴保健管理法律制度
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和临床相结合,面 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方针。
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主要包括下列事项: (1)有关母婴保健的科普宣传、教育和咨 询。 (2)婚前医学检查。 (3)产前诊断和遗传病诊断。 (4)助产技术。 (5)实施医学上需要的节育手术。 (6)新生儿疾病筛查。 (7)有关生育、节育、不育的其他生殖保 健服务。
婚前保健是指医疗保健机构对准备结婚的 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前所进行的婚前卫生 指导、婚前卫生咨询和婚前医学检查。婚前 保健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婚前保健服务,一方面对准备结婚的 男女双方进行婚前卫生指导,提供婚前卫生 咨询;另一方面,通过婚前医学检查能及时 发现可能影响结婚和生育的疾病,并及时采 取相应措施,预防和减少严重先天病残儿的 出生。《母婴保护法》规定,医疗保健机构 应当为公民提供婚前保健服务。
母婴保健管理法律制度
知识链接 三、母婴保健机构及其人员的职责 母婴保健机构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
门的规定,负责其职责范围内的母婴保健 工作,建立医疗保健工作规范,提高医学 技术水平,采取各种措施方便人民群众, 做好母婴保健服务工作。
母婴保健机构应当根据其从事的业务, 配备相应的人员和医疗设备,对从事母婴
母婴保健管理法律制度
学结论,而不是行政决定,并不具备强制执 行力。在出具这些医学结论证明后,当事人 是否可以结婚或是否暂缓结婚应当由当事人 或婚姻登记机关决定。由此可见,婚前医学 检查以科学为依据,对公民提出要求,有限 制但不强制。这对促进婚姻美满、家庭幸福, 预防和减少严重先天残疾儿的出生具有重要 意义。
知识链接 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由原国家 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委主任会议讨论通 过,并经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原国 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同意,自2016 年5 月1 日起施行。规定强调:“实施医 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应当由医疗卫生 机构组织三名以上具有临床经验和医学遗 传学知识,并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业
母婴保健管理法律制度
(3)建议不宜生育。发现医学上认为不宜 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或其他重要脏器疾病 以及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疾病,医师应向 男女双方说明情况,提出医学意见,经男女 双方同意,采取长效避孕措施或施行结扎手 术后不生育的,应注明“可以结婚,建议不 宜生育”。
(4)建议采取医学措施,尊重受检者意愿。 对于婚检发现的可能会终身传染的不在发病 期的传染病患者或病原体携带者,在出具婚 前检查医学意见时,应向受检者说明情况, 提出预防、治疗及采取其他医学措施的意见。
母婴保健管理法律制度
三、母婴保健法的适用范围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母婴保健服 务活动的机构及其人员,包括母婴保健的服 务对象和当事人,均应遵守《母婴保健法》 及其相关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从事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开展计划生育技术 服务活动,还应该遵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管理条例》的规定。 四、母婴保健服务的工作方针和技术服 务 母婴保健工作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
母婴保健管理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