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据分析的方法
4、阐释分析法
这种分析,就是对引用的理论(名言)作解 释,通过正反分析,证明论点的确凿。运用这 种分析方法,一般从阐释概念人手,也可用在 叙述事例之后,对事物进行评析。看例: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意思是说由 于适用场合的不同,一尺有不够长的时候,一寸 却有多余的时候.这个俗语形象地说明了事物 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本身的长处和短处.
需要注意的是:
材料分析的方法有许多。需要说明 的是,同一论据,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法, 到底用哪一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而 且,有时常综合运用几种方法。但无论 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记住,分析的目 的是为使论据更好地证明论点,使论点 更加突出,更具说明力,因此,分析必 须紧紧地围绕论点。
(4)第四步:分析说理。这是本段最重要 的一步。因为没有分析说理,光列举一个两 个事例,不进行分析说理,那这举出的事例 就不能成为分论点的论据,也就没有说服力。 那么怎样进行分析呢?常用的有两种分析说 理方法,即因果法和假设法。 (5)第五步:本段小结。照应本段开头, 重申这一节的分论点。可加上“因此”或 “所以我认为”等字样。这样一来,本小节 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说理板块
6、意义分析法
例如,要证明“有从点滴小事做起”这 个论点,一篇文章举了雷锋的事例后,作了 如下分析: 正是从这许多的平凡小事中,人们发现 了一个高尚、纯洁的灵魂。他的一生闪耀着 时代的光芒。他像一个闪光的路标,指引着 人们去做好事,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的道德与 文明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一节分析揭示了所做的意义。
8、辩证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就是用发展的、联 系的观点分析材料,既要分析事物本 身内在联系,又要分析该事物与其他 事物间的联系,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 也要看到其反面;既要照顾到事物内 部的矛盾,也要注意到非主要矛盾。 同时,还必须注意主要矛盾和非主要 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和转换。
看例
看待问题要全面客观,更不可以己之长攻人 之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哲学家乘渔夫的船 过河,他嘲笑渔夫不懂数学失去了三分之一的生 命,不懂哲学又失去了一半的生命.风浪来,船即 将沉没,渔夫说,你不会游泳,全部的生命将没有 了.在这个故事中,哲学家确实知识渊博,他懂数 学又精通哲学,这是他的长处.而渔夫呢,知识贫 乏,对数学哲学一窍不通,这是他的短处.但是哲 学家虽有长处,也有短处,而且他的短处正是渔 夫的长处.哲学家没有全面地看问题,片面地用 自己的长处来攻击别人的短处,其结果自然被人 反唇相讥.
议论文文段
议论文段的写作可采用“五步法”来完
成 (1)第一步,段的首句:一定要摆放这一 小节的分论点。开门见山,使阅卷老师明 白你这一节要论证什么问题。 (2)第二步:引用名人名言。从理论上对 分论点进行论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理论 论证。要注意名人名言与分论点有关系, 如没有联系,则不能起论证作用。 (3)第三步:列举典型事例,古今中外, 正反事例均可。所举事例要紧扣分论点。 写法上简要叙述即可,不要过多描写。
9、比较联系法
说苹果落地,是多么平常的事情,牛顿看见了,却要 问出个所以然来,结果创立了“万有引力”说 …... 我们中国的孔子,也是个好问的人。他到太庙里 去,看见每样事物都要问.他知道老子熟悉典籍,就去向 老子问礼。他能够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难道真是天 生的? 够了,够了,不必多举了。举出这几个人物,无非 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 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但是不能不求知识,不能不明道理。 要求知识,明道理,处处都会碰到问题。不能勤于发问, 是多么可惜啊。(作比较,联实际)
论据分析方法例谈
1、因果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 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 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 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 深化。
释例
如在一篇《人要立志》的文章中,作者写道: 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古今中外,许多取得 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被“埋没”的命 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 华罗庚曾经埋没在小店铺里……为什么他们没有 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终有建树?因为 他们是生活的强者,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 的命运;不管在什么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 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如果真是千 里马,又不失千里之志,终有腾飞的一天。因此, 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 努力拼搏,终于脱颖而出。
7、归纳分析法
在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 后,对这些论据比较分析, 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 扣在要证明的论点上,这种 分析方法称之为“归纳法”。
例 解
要学会”战胜自己”
俗话说,事在人为.人是有很大潜力的,关 键是要充分认识自己,真正战胜自己. 一些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在向自己的学 习目标迈进的时候,往往都有那种”战胜自己” 的体会.战胜什么呢?比如,要大清早起来读书, 就要战胜自己睡懒觉的习惯;上课时,就要战 胜自己思想不集中的毛病;晚上搞好晚自习, 就要战胜自己老要看电视的念头:天冷读书, 就要战胜怕冷;夏天读书,就要战胜自己怕热 和蚊咬等等.总之,战胜自己,就要善于抑制自 己那些偏离和违背学习目标的思想和行为.
பைடு நூலகம்
3、假设分析法
假设某中结果的条件不存在,会发生什么样 的结果。同时与原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 这种比较来论证观点的成立。 如为了证明“立志”的重要性,一篇文章 引用王羲之练字的例子,接着分析道:“假如 王羲之根本没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 过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 字,王羲之其人也不会被我们所知。正因为他 从小就立下高远的志向,才会有坚强的意志去 苦练书法,才会成就一代书法家。”
5、条件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就是分析论据存在的条件, 从而揭示论据与论点的逻辑关系。例如: 一代伟人毛泽东心忧天下,十五六岁就 树立了改造中国的志愿;周恩来少年时代就 树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明确目标. 他们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一个人只有树立 了远大的志向,才能不断进取,自强不息,为 国争光,为人类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