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任期届满述职报告

任期届满述职报告

华东师大联办骨干教师培训班,拓展了视野。

2010年有20名教师参加北师大进修,2011年有35名教师在华东师大学习。

2009年,有20名教师被评为市、县“优秀教师”或“优秀班主任”;童建树老师更先后荣获国务院第五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首届“四川省中小学榜样教师”称号;2010年,唐远琼、杨述刚、林兰3位教师获省一等奖,9名教师获市一等奖,20余名教师在省市县执教示范课;童建树老师再荣获“四川省榜样教师”、“泸州市十佳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2011年,江洋老师被评为“全国排舞推广先进个人”。

现在,学校共有省市县级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300多人次,名师队伍建设已初见成效。

(二)注重学校协调发展,形成“一体两翼”办学格局一是完善泸县二中外国语实验学校办学体制。

泸县二中外国语实验学校的体制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因此被一票否决,甚至有失去“国示高中”的牌子的危险;经过一年的努力,2009年9月,外国语实验学校顺利外迁,并平稳过渡。

这不但解决了办学体制问题,也为泸县二中高中部提供稳定的优质生源基地,更为高中部的后续发展拓展出了更大空间。

今天泸县二中的稳步发展,没有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外迁,就没有我们良好的生源基础,就没有我们高中规模扩大的空间,就没有我们今天仍然在泸州高中教育的领先地位。

二是泸县二中城北分校的扩建。

在多方的努力和争取下,在县委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10月,泸县二中城北分校征地31.5亩。

政府现已经投资1600余万元,第一、二期工程已经顺利完成,第三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学校由2008年的18个班1400余人发现在现在的34个班2400余人。

到2013年可达到45个班近3000人。

2011年泸州市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居全市城区公、民办初中第四名。

三是高中应届规模不断壮大。

2009—2010学年度89个教学班,学生5720人;2010—2011学年度101个教学班,学生6355人;2011—2012学年度有113个教学班,学生6995人。

(三)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8年8月,学校提出“1366”的工作思路,即:一个主题、三项任务、六大目标、六大工作。

其中一个主题就是“质量和发展”。

特别是加强了应届生的管理与研究。

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努力,应届生高考成绩年年上升。

2009年,应届重点上线265人,本科上线970人,2人考入北京大学,夺取泸州高考20连冠;2010年,应届生重点上线341人,本科上线1133人,3人考入清华、北大,夺取泸州高考21连冠;2011年,应届重本上线404人,本科上线1173人,黄雪勤以626分勇夺泸州市文科状元,3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夺取泸州高考22连冠。

新加坡公费留学得到了保持,现已经有5名同学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

首届留美班陈雨等11人全部升入美国圣莫妮卡学院、美国绿河学院等知名学府。

(四)加强品牌建设,提升社会影响力泸县二中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在创建中促进规范,在创建中促进发展,在创建中树立形象。

2008年下半年,学校建成了“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四川省省级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四川省优质服务诚信示范单位”、“四川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复查获好评。

2009年,学校建成“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青少年‘阳光测向’活动基地”、“全国语文学习科学实验学校”、省级“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等,先后接受省教育督导评估检查、省级文明单位复查、共青团中央调研等,均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成功承办“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和“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吸引了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等数十家媒体、网络的长时间关注,有力扩大了泸县二中的社会影响力。

2010年建成了全国“第三届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四川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四川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省级“无吸烟单位”。

2011年10月2日成功举行了建校70周年庆典活动。

本次庆典活动迎来了省市县有关领导的关注,共接待校友1609人,嘉宾896人。

本次庆典活动组织有序,安全高效,既彰显了泸县二中人的热情,向来宾们展示了70年的光辉业绩,得到了来宾们的充分肯定。

近日,学校聘请国际矿产资源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何知礼教授,担任学校第一任名誉校长,既能就近得到大师的指点,也为加强与知名高校的联系、与知名专家和学者的沟通搭建了平台,更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形象和校园文化品位。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校园文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文化建设,一是精神文化建设。

2010年9月,为了改造校园文化环境,把校园打造成“学习的乐土、精神的圣殿、生活的家园”,聘请重庆市川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结合学校发展历史、办学理念等,设计了《泸县二中校园文化设计方案》,现已经争取到了校园文化建设专项资金100万元,正处于建设之中。

可以预见,整个方案完成后,泸县二中的校园文化氛围必将提升至少一个档次,环境育人的理念,初步具备实现的基础。

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髓。

三年来,学校为丰富师生课余文化生活的文体活动投入资金数百万元,开展了文艺演出、体育竞赛、游泳比赛、登山活动等。

《泸县二中通讯》、《子音》、《半亩方塘》、古诗词学会、青年教师协会已初步成为广大教师展现精神风貌的平台。

今年开学之初,学校又提出了努力提高教职员工的幸福指数,正在努力为之奋斗。

(六)特色教育逐渐彰显一是专业化心理教育。

学校设专职心理教师,均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学校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课正式纳入学校正式课程计划;已为全校学生举办数十个专题心理讲座。

在校外,为泸州市国家级重点职高树风职高、普通高中、乡镇中学举行数十场心理讲座,为泸州市骨干班主任、市中小学中层干部等作四场心理教育专题讲座。

唐远琼老师先后五次受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及重庆教育学院之邀作“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技巧”等三个主题的专题讲座。

二是成人式的德育教育。

学校以升降国旗为载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已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亮点,在中学树立了典范。

以建设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为重点的法纪教育,使学校在全国中学预防毒品教育中树立了一面旗帜。

以以古诗词创作和对联创作为主导形式在学生中进行古典文化教育,让学生在泸州市屈原魂古诗词大赛和楹联大赛上独步泸州学生诗坛,显示出我校学生厚重的文化修养。

三是艺体教育领风骚。

2010年四川省中学生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四川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中超B组第二名。

截至2010年,全校无线电赛事获奖人数已达185人次;尤其值得赞赏的是,2009年,在保加利亚举行的欧亚无线电测向锦标赛中,共有美国、俄罗斯等29个国家参赛,熊升旗代表祖国参赛,勇夺男子80米世界冠军。

2010年,陶小兰同学获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无线电测向比赛全能一等奖,达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获省体育局一万元嘉奖;2010年8月,2011级罗雨同学参加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获青年女子组全国冠军,为四川参赛队夺得唯一一枚金牌。

2010年,校舞蹈队获四川省“中学舞蹈啦啦操第一名”;2011年11月6日,由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办的“2011年全国排舞大赛总决赛”,泸县二中舞蹈队一举夺得四个一等奖,教练江洋老师创作的《红星闪闪》通过国际排舞标准审核认证,成为中国第一支推向世界的排舞国标曲目。

(七)校园平安祥和泸县二中一直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

很早就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的安全教育管理制度,每学期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安全职责;加强与社区和派出所的联系,强化了对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巡查和整治,完善安全设备设施配置。

2010年成立安全保卫处,更加强对安保人员的培训。

三年来,学校实现了安全“零”责任事故,保障了师生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这在向我校这样规模的学校中,是罕见的。

(八)强化后勤管理工作,保证教师待遇稳中有升在这三年里,学校的经费运行日渐艰难。

外国语实验学校外迁,使我们每年减少了1000多万元的收入;规范收费行为,导致双休日补课费、外教费、信息技术费等收费相继取消,学生代征费减少;学校的贷款压力没有减少;随着学校规模的壮大,教师人员增加,每月的津贴补助就要增加20多万元。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仍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开源节流,保证教职员工的福利待遇。

引资安装直饮水系统和打卡消费系统,学校在没花一分钱的情况下,改善教室、学生公寓和教师办公室的饮水条件,更节约了一大笔水电开支;争取资金完成对学生宿舍的改造,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相应提高的住宿收费标准,增加学校自有收入;争取资金更换运动场草坪、分批完成教室多媒体设备的安装,改善了办学条件;学校还压缩招待费等开支。

这些措施确保了教职员工的福利待遇按时发放。

2010年起,课时津贴增加1元,看起来少,但累计起来每月就需增加上10万的支出;从本期开学起,每位教职工每月得到150元的生活补助,全年增加60多万元。

同时,保证了教师外出学习考察、进修、教研教改等正常支出,在当前我县各高完中的经费运作都很紧张的情况下,我们能保证按时发放各种津补贴,还能有所增长,真的很不容易。

三年来,成绩是可喜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校园文化建设还有待加强,书香校园还基本停留的形式上,精神层面的校园文化还有待深化;二是特色学校的打造亮点不亮,学校特色还需要提炼和深化;三是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还有较大空间,尤其是特优生培养模式和成活率的提高;四是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够,人浮于事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泸县二中未来的发展思路泸县二中发展到今天,是来之不易的。

泸县二中已经不仅仅是泸县二中人的泸县二中,已经成为了一张名片,是一个品牌。

如何让这张名片更亮丽,让这个品牌更响亮?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这就必须找准定位。

我们认为: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学校发展成为川南第一、四川一流、全国知名的的现代化学校。

为此,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大力加强学校的品牌建设。

学校品牌建设是学校面对竞争环境必须采取的生存战略。

品牌已经成为学校赢得家长和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因此,谁先树立品牌意识,重视品牌建设,谁就会在竞争中抢得先机,占据主动,谁就能够占领教育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学校品牌是指具有一定知名度、美誉度的学校综合内涵的概括。

它是一种无形资产,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作用。

学校的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的战略性工程,需要经过科学的精心的专业的策划与实施。

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四川省重新评定示范高中的机遇,力争一次性创成“一级示范性高中”。

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加强与知名高校和专家、学者的联系,巩固学校已有的品牌成果,进一步拓展品牌空间,扩大社会影响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