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真菌病毒”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格、图示的方法,描述细菌、真菌、病毒的主要特征。
2.概述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3.尝试设置对照实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4.在识图练习和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积极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描述细菌、真菌、病毒的主要特征。
复习过程:
导入:老师呈现春天的校园里花开花谢的景象,由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问使花瓣化作春泥的是谁?引出本节课题
任务一:细菌、真菌、病毒的主要特征
请根据课前的复习,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描述细菌、真菌、病毒的特征。
(5分钟)(课本P72-77,90),让学生回顾知识,为进一步详细复习做好铺垫。
重点突破一:细菌、病毒、真菌的形态和大小
关键点拨:
1.细菌个体微小、都是单细胞的,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
2. 病毒比细菌小得多,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3. 真菌有多细胞的也有单细胞的;有个体大的也有个体微小的
重点突破二:青霉和蘑菇的结构
让学生看课本的图示,然后完成学案上的填图,老师找学生交流答案,
并对知识进行总结。
关键点拨:
1.青霉着生孢子的结构呈()状
2.多细胞真菌的菌体都是由()构成。
重点突破三: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请同桌互相描述下图中各结构名称并填写)
本知识点以识图为主考查,先让学生正确识图并填图。
弄清各结构有什么区别。
关键点拨:
1.鞭毛、荚膜是细菌的特殊结构,有的细菌有,有的没有。
2.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生物。
真菌和动植物都属于真核生物。
3.细菌与真菌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
4.病毒的结构简单,由()和()组成,没有()结构。
重点突破四:细菌、真菌、病毒的生殖(通过图示让学生总结)
关键点拨:1.真菌主要进行()生殖,酵母菌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可进行()生殖。
2.芽孢是细菌的(),不是繁殖结构。
3.形成()和快速繁殖的特点使细菌分布广泛。
通过复习总结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进一步完善任务一中的表
格。
任务二:细菌和真菌的培养
让学生阅读课本P66、67、70,自主复习以下问题并识记(3分钟)
1.什么是菌落?(P67上)
2.细菌和真菌菌落各有何特点?(P67中间)
3.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有哪些?(P67下)
4.细菌和真菌的生存必需具备哪些条件?(P70)
5.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有什么特点?(P70)
重点突破一: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让学生看图加以区分,并描述各自的特征。
重点突破二: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重点突破三: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运用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做到学以致用。
任务三:实验分析
实验一: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请阅读“检测手上的细菌和真菌实验过程”(68-69页)并思考:
1. 为什么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
2. 步骤3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哪一步?
3. 为什么要有两套装培养基的培养皿?各做什么用?
实验二: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
请结合课本P71—72页,同桌互相描述巴斯德实验的过程并交流以下问题:
1.在巴斯德制订的计划中,实验变量是什么?
2.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将肉汤煮沸?
3.根据研究结果,巴斯德得出了什么结论?
四、整理回顾本节知识
五、达标检测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初中生物科有了大概的了解,并逐渐根据以往经验探索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本学期学生的不足之处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复习课比较沉闷,学生不能很好的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
2、课堂注意力不够集中,老师反复强调过的知识点,一些学生还是记不住。
3.学生懒于动手,错别字现象严重。
所以根据以上问题设计了导学案,运用小步子快反馈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课知识点较多,运用小步子快反馈的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运用学案可以避免使用课件一闪而过,没有留下痕迹,学生很快就会遗忘的缺点,效果较好。
简单知识运用问题导学,让学生自主复习,教师只是对易错点进行点拨,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材分析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根据生物的特征可将各种生物分成不同的类群。
微生物通常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类群。
本节课复
习包括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的第一、二、三节以及第五章的内容。
横向比较细菌、真菌、病毒的主要特征,为进一步学习它们的作用以及人类对细菌、真菌、病毒的利用打下基础。
通过培养细菌、真菌的菌落,回顾如何设置对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达标检测
1.下列有关几种微小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们均为单细胞生物
B ④的细胞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C.③与①的主要区别是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①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③依靠孢子进行繁殖
2.下列属于真菌特征的有( )
①细胞内无成形细胞核②细胞内有真正细胞核③进行孢子生殖
④通过分裂方式繁殖后代
⑤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
⑤ D.②④⑤
3. 下面是三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类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
B.丙生物营腐生生活
C.乙和丙生物都能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③
D.三种生物的繁殖方式完全一样
4.下列四种生物,在细胞结构上,哪一种生物与其他三种有明显的区别( )
A.蘑菇
B.酵母菌
C.青霉菌
D.乳酸菌
5. 去年5月,我市发现了首例H7N9禽流感病例。
下列对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H7N9病毒是一种动物病毒
B.病毒的细胞很小,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C.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D.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
6. 下列有关病毒、细菌和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营寄生生活,属于原核生物 B.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C.细菌和真菌都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D.一个菌落内的所有个体都属于一个种
课后反思
生物复习课,与新课是有明显区别。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中考的趋势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不拘泥于教材,强调以能力和教育价值立意,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本地实际和环境问题,考试涉及的内容比较广,信息量大。
因此,上好总复习课,提高复习质量,才能最大的限度地取得复习效果。
我重在让学生自已根据问题的引领自主复习,学生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师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只是对关键问题进行点拨,使学生在复习这三部分内容时能形成知识体系。
经过这样的归纳,使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从而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设计练习时,题型的选择上要侧重于有辩析作用的“选择题”。
练习的设计还可以抓住学生常见的一些错误设计练习,这样针对性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本节复习课中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既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加深理解,系统掌握,全面提高,综合运用,还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习惯和态度的形成。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中温故而知新,收到理想的复习效果。
但仍存在教学手段单一,学生活跃度不够,对于学生的评价手段没有做到多样化。
课标分析
细菌、真菌、病毒属于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课标中作如下要求,本节课是复习这一二级主题的第一课时,对于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作为第二课时
1.描述病毒、细菌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