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终端行业实施方案

智能终端行业实施方案

智能终端行业实施方案
产业投资建设规划
智能终端即移动智能终端的简称。

移动智能终端拥有接入互联网能力,通常搭载各种操作系统,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化各种功能。

生活中常见的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收入、平板电脑、笔记本、可穿戴设备、车载智能终端等。

现阶段,相关产业依托巨大的市场需求,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变化,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行业发展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基本实现了上一阶段产业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

为加快调整优化区域产业发展,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第一部分指导思路
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

坚持走新型产业化道路,加快产业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

第二部分坚持原则
1、加强引导,市场推动。

完善法规和标准,规范产业市场主体行为,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2、坚持创新发展。

围绕战略性新型产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
新和产业创新,加快产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提高产品档次,提升企业
效益。

3、产业联动,协同发展。

统筹协调产业与关联产业联动发展,培
育关联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成链发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
行业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扩大高端产品服务供给,加快产业和产
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4、因地制宜,示范引领。

着眼区域实际,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
水平,逐步研究制定适合区域特点的能效标准。

制定合理技术路线,
采用适宜技术、产品和体系,总结经验,开展多种示范。

5、坚持协调发展。

注重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与资源、
环境相协调,实现合理布局,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有序发展。

6、开放融合。

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
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
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第三部分产业环境分析
智能终端即移动智能终端的简称。

移动智能终端拥有接入互联网能力,通常搭载各种操作系统,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化各种功能。

生活中常见的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收入、平板电脑、笔记本、可穿戴设备、车载智能终端等。

近几年,近年来,我国智能终端产业不断创新,并取得了突出成绩,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和消费国。

产业正在实现由大到强,移动智能终端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从2015年的9221.9亿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10935.9亿元。

各细分产品领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

其中手机与平板设备发展较为成熟,行业进入稳步发展阶段;而智能家居与可穿戴智能设备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行业出货量快速增长。

根据工信部数据2018年我国智能手机产量为14.19亿部,2019年我国智能手机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0.3%,以此推算2019年我国智能手机产量约为14.23亿部。

2019年全年,智能手机出货量3.72亿部,同比下降4.7%,其中Android手机在智能手机中占比91.2%。

近几年随着国内智能家居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持续增长,2015年我国智能家居产品出货量仅为5780万台,2019年已经增长至19870万台。

可穿戴设备作为智能终端中较为“年轻”的细分领域,近年来市场表现释放亮眼,销售数量与额度持续提高,市场扩容不断。

大中华区作为全球可穿戴设备最大的市场,近年来的出货量基本可占据全球出货量的主要比重,2019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9924万台,同比2018年增速超30%。

2019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复苏:出货量达2241万台,自2015年以来首次出现反弹,同比增长0.8%。

商用市场下滑幅度较大,出货量约480万台,同比下降16.4%。

除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低迷的影响,企事业单位需求下降导致商用市场低迷的关键因素。

第四部分区位环境分析
经济总量实现翻番、达到xx万亿元,在全国的排位跃升xx位、居第xx位;在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情况下,地方财政收入税收占比保持xx%以上,实现了量质齐升。

城市经济发展呈现深层次结构性变化,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逐步形成,绿色能源优势逐步显现;制造
业和特色现代农业得到质的提升,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状况正在改变。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增
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x%,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xx%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xx%左右,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
县全部摘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

当前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
遇期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我省发展也同样面临着有利条件和困难风险
挑战。

从有利因素看,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拓展了对外合作新
空间。

从不利因素看,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存在,新一轮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对我省重点行业发展形成约束传导。

国内对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治理
以及投资增长放缓,直接或间接影响一些行业发展,也对扩大投资产
生影响。

(一)推动管理创新
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以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为主攻方向,
以资本为纽带、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力争在军民深度融合、科
技成果转化、金融创新、人才培养和激励、开放创新等方面取得重大
突破。

(二)加强科技创新
强化知识创新。

加强管理、信息与通讯、材料、航空、航天等重
点学科建设,建设一批基础研究品牌学科和精品专业。

依托国家重点
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及重点龙头企业,建设国家实验室。

加大基础
和应用基础研究,围绕可能产生颠覆性突破的重点领域进行战略布局。

增强技术创新。

依托国家重大技术创新工程,组织实施省级重大
科技专项。

吸引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和创新型企业来陕设立研发机构,
鼓励省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国内外机构建立科技合作机制。

(三)强化产业创新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拓展产业链,推进创新链与
产业链双向互动,实现技术链、资金链、服务链融合发展。

第五部分发展目标
到xx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xx亿元,年均增长xx%以上。

第六部分主要任务
(一)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以骨干企业为重点,在规划期内培育若干家创新示范企业。

鼓励
和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原始创
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

(二)实施产业集聚发展工程
依托优势企业,整合要素资源,支持区域以产业为特色的产业基
地建设。

产业基地要根据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实行“差别竞争、错位发展”,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

(三)实施重点企业培育工程
加大对行业重点企业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引导各类资
源要素向行业龙头企业集聚,鼓励龙头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并购重组。

引导中小企业开展专业化配套、承担国家和省重点产业化项目、参与
制定相关标准。

到xx年,重点培育xx家年销售收入超xx亿元企业,
培育xx家具有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支撑、发展潜力大的领军型企业,
培育xx家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具有高速成长能力和鲜明专业特色的行
业骨干企业。

(四)加强组织协调
完善多部门联动机制,研究制定促进产业行业去产能、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研究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制定具体推进方案。

(五)搭建信息服务平台
搭建信息服务平台。

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引进电子商务、信息咨询、通信服务、网络服务、软件服务、电视广播服务等专业性服务机构,积极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依托行业协会构建信息服务平台。

为行业管理提供详实的数据,为决策提供辅助参考。

(六)强化政策落实,优化产业结构
以新型工业化为牵引,加快推进消费升级,开展示范试点,推进新型产业发展,不断扩大应用市场。

协调各部门职能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促进全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

第七部分实施保障
(一)加大管理支持力度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提升部门服务管理效能,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