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6课 戊戌变法典型练习

第6课 戊戌变法典型练习

第6课戊戌变法典型练习发布时间:2008-10-03作者:感谢方明提供来源:本站原创浏览数:3343夯实基础典型题1、使康有为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警醒并要求变法的事情是()A.洋务运动的失败B.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C.鸦片战争的失败D.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2、康有为发动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联名上书的事件发生于()A.1894年B.1895年C.1897年D.1898年3、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运动标志的事件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C.《天演论》的发表D.“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4、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的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的事件是()A.公车上书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洋务运动5、维新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做的最多的一项工作是()A.创办工厂B.游说太后C.资产阶级思想宣传D.组织武装斗争6、下列报刊杂志中与维新派的变法运动无关的一项是()7、下图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宣传自己的变法思想,在北京成立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团体的旧址,此团体应该是()A.强学会B.兴中会C.同盟会D.华兴会8、戊戌变法发生在农历戊戌年,这一年是()A.1895年B.1897年C.1898年D.1901年9、下列人物中哪一个人物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10、在戊戌变法的法令中,属于政治方面的内容是()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B.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C.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D.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11、“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首绝命诗出于一位甘为变法流血的维新人士,其作者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光绪帝12、以下人物中不属于戊戌六君子的是()A.谭嗣同B.康有为C.杨锐D.刘光第13、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A.商鞅变法B.公车上书C.百日维新D.光绪维新14、戊戌变法的实质是()A.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B.一次知识分子参与朝政的运动C.一次封建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D.一次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能力提高典型题易错题15、“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B.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C.清政府腐朽统治D.《马关条约》的签订16、“公车上书”里提出要“变法”,这里的“变法”是指要建立()A.资产阶级的君主专制政体B.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C.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政体D.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制度17、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A.爱国知识分子和开明地主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C.光绪帝和部分清政府官员D.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阶级18、戊戌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主要是()A.顽固派的强大B.光绪帝被囚禁C.袁世凯的告密D.帝国主义的破坏19、维新派的改革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因为()A.维新派反对清政府B.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C.改革完全是错误的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创新题20、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A.康熙帝B.道光帝C.光绪帝D.宣统帝21、同学们举行猜谜活动,有则谜语是“身体好才能工作好”,谜底是维新时期的一位历史人物,他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光绪帝22、假如你是生活在维新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你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B.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C.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D.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23、如果你生活在19世纪末的北京,想了解维新变法的思想,可以通过下列的哪些途径①阅读《万国公报》②参加强学会③阅读《新青年》④参加兴中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4、如果你想搜集有关梁启超的史料,以下网页我们不需要登录的是()A.历史名人网B.戊戌风云网C.中国变法与革命网D.辛亥风云网拓展探究典型题综合题25、戊戌变法法令与洋务运动措施相似的是()A.改革政府机构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D.兴办新式学堂26、下列人物中,领导戊戌变法或赞同支持戊戌变法的有()①康有为②梁启超③谭嗣同④翁同龢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7、光绪帝积极支持维新派并实施变法的主要原因有()①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②光绪帝不甘做亡国之君③变法可巩固以他为首的“帝党”的势力④根据慈禧太后实行“新政”的旨意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8、见右图,回答问题(1)此图中的文件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此事件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2)请说出此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领导者?(3)此事件结果如何?有何意义?29、阅读下列材料“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

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

准许创立报馆、学会。

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请回答:(1)这些材料是近代史上哪一次改革的内容?除材料中的措施外,还有哪些内容?(2)请说出这次改革的两位重要领导人、以及改革开始、失败的标志。

(3)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改革?改革有何积极意义?(4)这次改革的失败给当时的中国仁人志士什么样的启示与教训?探究题30、阅读材料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材料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材料三“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

让我来作第一个吧!”请回答:(1)这些话是谁说的?他是什么阶级什么派别的代表人物?(2)他是在什么事件中被杀害的?一同被杀害的还有哪几个人,他们被称为什么?(3)“贼”指何人?为什么“无力回天”?(4)“死得其所”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看?聚焦中考典型题31、(2006年内江市)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公车上书②组织保国会③创办《万国公报》④组织强学会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④② D.①②④③32、(2006年河北省)1895——1898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主张()A.救国图存,变法自强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33、(2006年通州市)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永载史册,主要是因为他们()A.发起了洋务运动B.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C.领导了辛亥革命D.参加了新文化运动34、(2006年盐城市)19世纪末,中国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其主要人物有A.林则徐、魏源B.李鸿章、左宗棠 ()C.康有为、梁启超D.孙中山、黄兴34、35、(2006年茂名市)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百日维新”指的是()A.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B.康有为等发起的戊戌变法C.陈独秀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D.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运动开放研究典型题3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次变法运动的悲剧性结局几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不仅缺乏经济基础和民众基础的骤变根本不可能,而且无实权的皇帝和无权力的维新士子结合形成的变法集团的软弱,有实权的太后和有权力的守旧官僚结合形成的反变法集团的强大。

材料二过去的一种很有影响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属于改良运动。

其实,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都是以改良面目出现而性质根本不同的两种运动。

材料三古有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近代的戊戌变法也没有成功,到了80年代,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运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步骤,实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这不能不说是汲取了前人的历史教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嘛。

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只要我们奋发图强,中国是会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请回答:(1)材料一中提到的是哪次变法运动?结合材料说出这次变法运动为什么“悲剧性结局几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2)比较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说明它们“都是以改良面目出现而性质根本不同的两种运动”。

(3)“古有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近代的戊戌变法也没有成功”,20世纪80年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夯实基础典型题1、B2、B3、B4、B5、C6、D7、A8、C9、D 10、B 11、C 12、B 13、C 14、A能力提高典型题易错题15、D 16、B 17、A 18、A 19、B创新题20、B 21、A 22、A 23、A 24、D拓展探究典型题综合题25、D 26、A 27、A28、(1)公车上书。

背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

为了救亡图存,变法图强。

(2)1895年,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

(3)结果由于封建顽固派的阻挠,上书没有成功。

但是,上书的内容广泛传播,在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次上书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规定的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29、、(1)戊戌变法。

提倡办实业,改革财政;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改革科学制度;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等等。

(2)康有为和梁启超。

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施变法,变法开始。

失败的标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大肆搜捕维新派人士,杀害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

(3)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具有爱国和进步意义。

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4)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探究题30、(1)谭嗣同。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2)在戊戌政变中被杀害。

一同被杀害的有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

他们被称为“戊戌六君子。

”(3)“贼”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因为维新派只依靠一个手无实权的光绪帝,又没有发动群众,当顽固派发动政变时,无力反抗。

(4)“死得其所”是指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

我认为他的死表明了他为了国家的进步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气概,这种精神激励后人,唤起民族觉醒,我们要学习他那种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谱写了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令人敬仰。

聚焦中考典型题31、B 32、A 33、B 34、C 35、B开放研究典型题36、(1)戊戌变法。

点拨:可从缺乏经济基础和民众基础,顽固势力过于强大等方面回答.(2)点拨:从领导阶级、内容、目的等方面说明。

洋务运动的领导者是封建地主阶级,戊戌变法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

内容上戊戌变法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而洋务运动主张不触动封建地主阶级的根基。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而戊戌变法是为了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

(3)点拨:题目比较开放,可围绕其中一个方面回答。

如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这一先进阶级领导下,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进行的改革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