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
建立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基本操作,为细菌内毒素检查人员提供正确的操作规程。
2.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
3.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查的操作。
4.职责:
QC细菌内毒素检查人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5.程序:
5.1. 定义:
5.1.1.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本法系利用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机理,
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内毒素的量用内毒素单位(EU)表示。
5.1.2.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系自大肠杆菌精制得到的内毒素,用于标定、复核、仲裁鲎试剂灵敏度和标定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的效价。
5.1.3.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系以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为基准进行标定,确定
其重量相当效价,每1ng工作标准品效价应不小于2EU,不大于50EU。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用于试验中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干扰试验及设置的各种对照。
5.1.4.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系指与灵敏度为0.03EU/ml或更高灵敏度的鲎试剂24
小时不产生凝集反应的灭菌注射用水。
5.2. 实验设备:电热干燥箱(50~300±1)℃、电热恒温水温箱。
实验用具:注射器(精度0.02ml)、针头、试管架、白胶布、砂轮、75%酒精棉球、金属直镊、注射器盒、时钟。
试剂:鲎试剂(其标示值用λ表示)、内毒素工作标准品、内毒素检查用水。
5.3. 用具除热原:试验中所用的试管、注射器、针头、金属直镊等冲洗干净,置电热干燥箱中(注射器、针头、金属直镊等放入注射器盒中封好,再放入干燥箱中),经250℃加热30分钟,除去热原。
5.4. 检查法:
5.4.1.打开洁净工作台的风机及照明开关,并用75%酒精棉球擦拭台面,打开恒
温水温箱的开关,使水温恒定在(37±1)℃。
5.4.2.用75%酒精棉球擦手消毒。
5.4.3.内毒素阳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5.4.3.1. 取内毒素工作标准品1支,用75%酒精棉球消毒瓶颈,用砂轮割开瓶颈。
5.4.3.2. 用注射器吸取1ml内毒素检查用水,加入到内毒素工作标准品中,混匀,作为内毒素标准品溶液,再从中取出适量,稀释成 2.0λ浓度的内毒素溶液,作为内毒素阳性对照溶液。
5.4.4.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5.4.4.1. 供试品的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的计算:
MVD=CL/λ
式中:L为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
C为供试品溶液浓度
λ为鲎试剂灵敏度的标示值。
5.4.4.2. 取供试品适量,加入内毒素检查用水,制成按最大有效稀释倍数稀释的供试品溶液。
5.4.5. 供试品阳性对照液的配制:从前面的内毒素标准品溶液中取出适量,加入适
量的供试品溶液,稀释成浓度为2.0λ浓度的供试品阳性对照液。
5.4.
6.取0.1ml/支规格的鲎试剂原安瓶5支,用75%酒精棉球消毒瓶颈。
5.4.7.在安瓶瓶颈处一侧先贴上一小条白胶布,在另一侧用砂轮轻划数下,从划
痕处轻轻掰开瓶帽,使瓶帽正好粘在白胶布上,把安瓶放在台面上。
5.4.8.每支中均加入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0.1ml,混匀,5支鲎试剂安瓶均如此操
作。
5.4.9.向其中两支中各加入0.1ml供试品溶液作为供试品管。
5.4.10.1支中加入0.1ml2.0λ浓度的内毒素阳性对照液作为阳性对照管。
5.4.11.1支中加入0.1ml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作为阴性对照管。
5.4.12.1支中加入0.1ml供试品阳性对照液作为供试品阳性对照管。
5.4.13. 将安瓶中溶液轻轻混匀后,将粘在白胶布上的瓶帽与割开瓶颈处对正,并封
好白胶布,放到试管架上并标明编号。
5.4.14. 把试管架垂直放入(37±1) ℃适宜水温的恒温水温箱中,保温(60±2)分钟。
5.5. 结果判断:
5.5.1.将试管架从水浴中轻轻取出,缓缓倒转180°时,管内凝胶不变形,不从管
壁滑脱者为阳性,记录为(+);凝胶不能保持完整,并从管壁滑脱者为阴性,记录为(-)。
供试品2管均为(-)应认为符合规定,如2管均为(+)应认为不符合规定。
5.5.2.如两管中1管为(+),1管为(-)按上述方法另取4支供试品管复试:4
管中有1管为(+)即认为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5.5.3. 阳性对照为(-)或供试品阳性对照为(-)或阴性对照为(+)均认为试验无效。
6. 附:
细菌内毒素检查记录ZL0086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