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文言文断句导学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导学案

2016 年高考文言文断句导学案、高考真题导入1、(2015 全国卷新课标 I ) 文言文阅读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袺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 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偹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 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 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 事中,进兵部尚书。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宣和末 //高丽入贡 //使者所过 //调夫治舟 //骚然烦费 //傅言 //索民力以妨农功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 //奏贬蕲州安置 // B 宣和末 //高丽入贡 //使者所过 //调夫治舟 //骚然烦费 //傅言 //索民力以妨农功 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 //贬蕲州安置 // C 宣和末 //高丽入贡使者 //所过调夫治舟 //骚然烦费 //傅言 //索民力以妨农功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 // 同苏轼奏 // 贬蕲州安置 //D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 //所过调夫治舟 //骚然烦费 //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 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 //奏贬蕲州安置 //【答案】 A【解析】从动词和名词的关系来看,动词“贡、过、谓”的发出者分别是“高丽、使者、 宰相”,所以以上动词应该紧跟着发出动作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故可以排除C 、D 。

而 选项 A 、B 的不同只在于动词“奏”的主语是谁,很明显, “奏”不是孙傅自己发出的,也 不是突然冒出的苏轼发出的,而是宰相发出的动作,故“奏”不应紧跟名词“苏轼” ,所以 排除 B 。

2、 (2015 山东卷 ) 文言文阅读武王问太公曰: ”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国有难 .君避正殿。

召将而诏之曰: ‘社稷安危,一在将军。

今某国不臣,愿 将军帅师应之也。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 入庙门,北面而立。

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 ‘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 。

复操斧持 柄,授将其刃,曰: ‘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 。

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

勿以三军为众 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将既受命 /乃令太史卜斋 /三日之太庙 / 钻灵龟 /卜吉日 /以受斧钺B 、将既受命 /乃令太 / 史卜斋三日 /之太庙 /钻灵龟 /卜吉日 /以受斧钺C 、将既受命 /乃令太史卜 /斋三日 /之太庙 /钻灵龟 /卜吉日 /以受斧钺D 、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答案】 C 【解析】注意陈述对象的变化,事件的切分二、小练习1、给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

靖郭君谓谒者: “无为客通。

”齐人有请者曰: “臣请三言而 已矣 !益一言,臣请烹。

”靖郭君因见之。

客趋而进曰: “海大鱼。

”因反走。

君曰: “客有于 此 。

” 客 曰 :“ 鄙 臣 不 敢 以 死 为 戏 。

” 君 曰 :“ 亡 , 更 言 之 。

” 对 曰 : “ 君 不 闻 大 鱼 乎 网 不 能 止 钩 不 能 牵 荡 而 失 水 则 蝼 蚁 得 意 焉 今夫 齐 亦 君之 水 也 君 长有 齐 荫 奚以 薛 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 无益也。

”君曰:“善。

”2、用“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

贫贱之致物也难, 虽欲过之奚由 ?出则 以 车 入 则 以辇 务以自 佚 命之 曰 招蹶 之 机肥 肉 厚酒 务 以自 强 命之 曰 烂肠 之 食靡 曼 皓 齿 郑 卫之 音 务以自 //而于中国无丝//而于中国无丝//而于中国无丝乐命之曰伐性之斧三患者贵富之所致也。

故古之人有不肯贵富者矣,由重生故也,非夸以名也,为其实也。

则此论之不可不察也。

1、【答案】君不闻大鱼乎/ 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 亦君之水也/ 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2、【解析】“出入”相对,“命之曰”排比出现,“三患者”又是对前面三种并列情况的总结。

【答案】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机/ 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三患者/贵富之所致也。

三、规律及方法探究1、读文段给文言文断句,关键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通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碰到断句,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通读全文,通过通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2、找虚词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的地方。

文言文中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今、且、惟、斯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出现在句中或分句开头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

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比如且夫、若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开。

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观/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我们通过熟读段落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 “也” ,置于句首的有于是、以、夫、则、而、故。

这一语段共有18 处标点,可以依据虚词来判断的就有8 处之多。

例: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以殆矣” 这一语段中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位于句末的虚词有也。

找出这些虚词,本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3、观对话文言文中的对话,引文常常以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要根据对话双方来断句。

如:沛公曰熟/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依总分例: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子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然后分别阐述各自是哪三乐,即全段为总分关系5、据修饰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针排比对比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利用此特点,我们可以熟练的断句。

例:(1 )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上两例中都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断句。

例:(3)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余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国策•中山策》)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以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注意到了这些对称句,断句就迎刃而解了。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6.辨句式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如“……者……也”这一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 “乃” “即” “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 “孰与••… 乎” “其……乎” “安……哉” “何……为”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 “受•… 于……” “见……于……”等是被动句式;还有“如……何” “况……乎” “何(以)••… 为”等固定句式。

这些都是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句式中的“不亦……乎”这一句式可用于准确理解句意并断句。

四、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 )题(3分)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

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

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

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

其治以脉,不以证,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______________ 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一长而已,无兼善之者。

来旴江,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

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夭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

嗟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B 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C 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D 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题。

(3 分)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

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感训,幼儿卓荤;初读《诗》,舍书叹曰:" 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⑴ 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B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C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D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 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3、阅读《治官如治家》完成第(3)题(3 分)治官如治家,古人尝有是训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