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原理

大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原理

20XX年复习资料






专业:
班级:
科目老师:
日期:
20XXXX-20XX08学年第一学期
《政治学原理》(320XXXX020XXXX020XXXX)期末考试试题(A卷)考试对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XXXX级
本期末试卷满分为9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90%;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XXXX%。

答题要求:
1.请将所有答案统一写在答题纸上,不按要求答题的,责任考生自负。

2.答题纸与试卷一同交回,否则酌情扣分。

一、填空题(共20XXXX分)
1、广义的“国家”泛指人类自有社会以来的政治共同体,曾出现的“国家”有:()、
()、()和()。

2、衡量政治现代化的总的原则是()、()和()。

3、目前西方政治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三个主要流派是()、()和()。

二、名词解释(共20XXXX分)
1、政治学
2、社会资本
3、意识形态
4、两院制
三、判断并说明理由(共30分)
1、政党的本质特征是阶级压迫的工具。

2、革命与改革都是政治现代化的方式,两者没有实质差别,只是程度上不同。

四、简要回答(共20XXXX分)
1、政治权力有哪些类型?并作概要说明?
2、为什么官僚制在实际运作中是效率低下的?
3、在政治发展中,政治参与为什么会导致政治不稳定?
五、论述题(共25分)
从“政治”的基本内涵入手,分析并评价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发展。

20XXXX-20XX08学年第一学期
《政治学原理》(320XXXX020XXXX020XXXX)期末考试试题(A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考试对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XXXX级
本期末试卷满分为9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90%;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XXXX%。

一、填空(共20XXXX分)
1、城邦、王国、帝国、民族国家
2、合法性政治、有限政府、民众的广泛参与
3、行为主义、理性选择、新制度主义
二、名词解释(共20XXXX分)
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的形式及运作规律的科学,包括规范性研究,即政治哲学和科学性研究,即政治科学。

社会资本:是在社会或其特定的群体中,成员之间普及信任的程度。

意识形态:一定团体中所有成员共同具有的认识、思想、信仰和价值等。

两院制: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组织方式之一。

国家的立法机关由两院构成,上院和下院或参议院和众议院。

三、判断并说明理由(共30分)
1、政党的本质特征是阶级压迫的工具。

政党是社会中一定阶级或阶层的活动分子,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一种政治组织,社会承认它具有组织与扩张其主张的合法权力,它也积极介入到政治生活中,为取得或维持政权或影响政治权力的行使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政党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它是把政府形式上的结构与社会中的各种不同成分联系起来的纽带。

政党的作用体现为两方面。

一方面对社会做出反应,代表某种社会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又对社会施加控制,力图贯彻或推行政党的某种政策或主张。

如上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政党不是公共权力机关,不是国家机器。

2、革命与改革都是政治现代化的方式,两者没有实质差别,只是程度上不同。

革命是指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领导权、政府政策及社会的主要价值观,发生了迅速的、根本的、暴力的全国性变革。

一场真正的革命意味着社会和政治体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那些范围和速度上受到限制的变化,则被称为改革。

无论从结果还是过程来看,改革与革命都是不同的,有着实质差别。

四、简要回答(共20XXXX分)
1、政治权力有哪些类型?并作概要说明
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操纵性权力、人格型权力。

2、为什么官僚制在实际运作中是效率低下的?
官僚制的性质决定了它的运作不是高效的。

首先,官僚制的分工原则使普通民众无所适从。

其次,等级制又使民众等待行政机关的批复延长。

第三,行政机构是按书面文件办事的,要求来办事的民众填写繁复的表格。

最后,官僚制的非人格化使民众自认为是特殊情况的要求纳入规章的运作,没有例外。

从而引起民众的不满。

3、在政治发展中,政治参与为什么会导致政治不稳定?
社会动员产生的过高期求与政治制度化水平低之间的矛盾。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现代化意味着社会动员和经济发展。

人们与传统社会有关的态度、价值观念和期望被否定和抛弃代之以现代社会的观念。

这种被动员起来的新的社会期求面对的是制度化水平低的政治制度。

政府无力容纳这些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剧烈的政治参与造成政治不稳定。

五、论述(共25分)
从“政治”的基本内涵入手,分析并评价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发展。

政治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因为资源的稀缺性,所以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这种分配活动就是政治,而且分配必须是权威的,具有可执行性,关涉社会全体,是一个系统化的、有机的和持续的过程。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确立的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变了以往计划经济的分配方式,使市场成为分配的主导力量。

但是在涉及国计民生和公共资源的领域,国家权力机关还行使管理权。

这种转变实际是提高了政府进行资源分配的能力,使过去大而全的低效管理,转变为少而精的关键性控制,提高了国家权力的效能,进而提高了国家权力的权威性。

伴随着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一些社会问题也凸现出来,如贫富差距、社会不公和环境污染。

近期,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张,就是要对社会生活进行平衡和调整。

这正体现发展中国家在政治发展中肩负着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的职责,同时也反映出政治作为一种分配方式本身就是关涉社会全体的。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中央政府通过制定了五年计划的方式,使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逐步推进,使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以系统化的方式持续展开。

这也体现出现代化过程中,自上而下的改革模式决定改革是一种需要战略规划的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