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地理概况第14单元中国地理第一节中国地理概况考点一|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考向1中国的地形和气候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2.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2017·北京高考)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第3~4题。

3.据图可知()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4.该区域()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2018·湖北重点中学二模)秦岭是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和气候、生态分水岭,山脉平均海拔2 000米以上。

太白山是秦岭主峰和最高峰,对南北气流阻隔作用较强,使得南北温度差异大,且南北坡温度随海拔变化的规律性不同。

下图为“太白山南北坡1—12月份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5~6题。

5.关于太白山南北坡各月气温垂直递减率及变化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坡和北坡年内变化趋势一致B.气温相对高的月份南北坡均表现出较高的气温垂直递减率C.南北坡的最大值均为夏季,最小值均为冬季D.年均直减率北坡小于南坡6.与南坡相比,北坡夏季气温垂直递减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日照时数高B.地形阻挡,气流下沉C.植被覆盖率高D.风速大◎考向2中国的河流和自然资源(2016·全国卷Ⅱ)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

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

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

据此完成7~9题。

7.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A.1~3月B.3~6月C.6~9月D.9~12月8.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A.径流量增大B.河道淤积C.流速加快D.河床展宽9.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水贫困测度,简单而言即对水贫困程度的测算。

下图为“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A.总体看,西北重于东南B.由南向北逐渐加重C.由东向西逐渐减轻D.与经济水平成负相关11.造成贵州成为高水贫困地区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候B.植被C.地貌D.土壤考点二| 中国的经济地理特征◎考向1中国的农业读我国四种农作物的分布图,回答1~3题。

1.①②③④四种作物分别是()A.小麦、水稻、棉花、油菜B.小麦、棉花、花生、水稻C.小麦、油菜、花生、甘蔗D.甜菜、甘蔗、棉花、水稻2.我国北方地区不能种植图中农作物④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不足B.水分不足C.土壤贫瘠D.地势低洼3.下列省区中既有棉花分布又有油菜分布的省区是()A.新、川、豫、贵B.湘、鄂、皖、赣C.冀、鲁、豫、晋D.黑、吉、辽、内蒙古(2017·北京高考)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

读图,回答第4~5题。

4.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A.新,耕地、牧草地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内蒙古()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6.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和优势农业产区,对带动我国农业整体素质提高,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下图是我国部分农产品优势产区布局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自然条件分析:西北地区棉花种植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制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2)东北和京津沪地区都是我国牛奶优势产区,东北牛奶产区主导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京津沪牛奶产区主导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都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比较两地农业生产的差异,填写下表。

东北地区长江流域主要粮食作物农业地域类型优势社会经济条件◎考向2中国的工业7.(2018·湖南十三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集群化效应初步显现,基本形成了以东北、京津、中部、西南、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见下图)。

材料二资料显示,中国汽车从年产量不足200万辆,激增到超过850万辆,只用了6年时间。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中国在全世界汽车产业的排序已经从第8位升至前3位。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国,第一大潜在市场。

(1)在六大汽车产业群中,东北汽车产业群竞争优势较大,试分析该地发展汽车工业的主要竞争优势。

(2)分析我国汽车产销量一直增长的原因。

(3)汽车产业以产业集群的模式发展,具有较强的经济效应,试分析这种发展模式的好处。

◎考向3中国的交通(2018·北京东城一模)沪昆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的快速客运通道之一,全线于2015年建成通车。

下图为沪昆高铁干线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下列铁路干线,纵向与沪昆高铁干线交会的是()A.陇海线B.湘黔线C.京九线D.浙赣线9.沪昆高铁干线()A.途经昆明、武汉等省级行政中心B.横跨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C.跨越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D.沿线地区多泥石流、洪涝等灾害(2018·河南洛阳二模)下图为我国30°N纬线经过的六省(区)的公路网密度和公路货运占该省(区)总货运量比重图。

据此回答10~11题。

10.与①省(区)比较,②省(区)公路网密度小的主要原因是()A.山区面积大,地表崎岖B.人口稀少C.河流密布,多洪涝灾害D.资源贫乏11.③省(区)公路货运量占总货运量比重小的原因可能是()A.地质灾害频发B.公路里程短C.运输方式多样D.经济水平低1.A 2.C[第1题,由图示信息可判断,甲城市大致位于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乙城市大致位于我国东部黄淮平原一带。

两地纬度大致相当,但由于秦岭阻挡,冬季风对甲城市影响较小,故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7月份普遍高温,根据图示信息,两地均温大小不易判定。

第2题,根据图示经纬度,结合铁路和河流,可进行区域定位。

] 3.B 4.A[第3题,B对:读图可知,5月起35°N以北地区降水增多,说明雨带开始北移。

A错:读图可知,清明节之前35°N 以北地区降水较少,故不是各地都阴雨连绵。

C错:秋高气爽的天气常出现于我国北方地区,即35°N以北地区。

D错:伏旱天气一般出现在我国长江流域,即35°N以南地区。

第4题,A对:读图可知,该区域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量较大,则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

B错:我国东部季风区主要属于外流区。

C错:我国东部降水主要受季风影响。

D错:该区域南部经济较发达,人口密度南部大于北部。

] 5.B 6.B[第5题,图示夏半年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都较高,而冬半年较低,故B正确。

图示南北坡在4—7月变化趋势相反,则A错误;南坡最大值在4月份,为春季,则C错误;计算可知,北坡年均直减率要大于南坡,则D错误。

第6题,夏季盛行偏南风,南坡为迎风坡,气流上升释放热量而气温垂直递减率较小;北坡为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而气温垂直递减率高。

7.D 8.B9.A[第7题,读图可知,甲时段河床较深,水位较高,是河流冲刷作用的结果,主要发生在汛期。

受锋面雨带进退的影响,浙江东部地区的雨季主要集中在6~9月,此时为河流的汛期。

图中乙时段河床较高,是泥沙淤积的结果,应为枯水期,因此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由汛期到枯水期的时段,9~12月符合,故选项D正确。

第8题,水库竣工后,汛期水库下游流量减小,径流冲刷河床的作用减弱,河道淤积加重,故选项B正确。

第9题,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可以减弱潮流带来的泥沙补给,从而减少河流的泥沙淤积,故选项A正确。

] 10.A11.C[第10题,读图,根据图例分析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总体看,西北重于东南,A对。

由南向北多数地区水贫困程度加重,但中间有特殊地方,不是逐渐加重,B错。

由东向西情况复杂,没有明显变化趋势,C错。

与经济水平高低有相关性,但没有严格的比例关系,D错。

第11题,贵州省成为高水贫困地区,与气候无关,因为这里气候湿润,降水多,A错。

植被较多,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是缺水的主要因素,B错。

该地位于云贵高原,属于石灰岩地貌,多漏斗和溶洞等,降水多沿地下河流走,导致地表水缺乏,成为高水贫困地区,C对。

土壤缺水,但不是水贫困的原因,D错。

]1.C 2.A 3.B[第1题,图中①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②作物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应为油菜;甘蔗分布在南方,④作物应为甘蔗。

第2题,甘蔗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北方不适合种植,主要原因是热量不足。

第3题,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平原同时也是棉花的主产区。

] 4.A 5.B[第4题,内蒙古草地所占比重最大,由此可判断土地利用类型Ⅱ为牧草地;读图可知,甲的其他及未利用地所占比重最大,牧草地比重次之,可判断甲为新疆。

第5题,B对:内蒙古东西跨度大,东部降水量较大,主要为森林;西部降水量较小,主要为荒漠草原。

A错:内蒙古降水较少,水域面积小,水能资源不丰富。

C错:内蒙古气候较干旱,以牧草地为主,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易造成土地荒漠化。

D错:内蒙古与贵州的其他及未利用地比重相差不大,但内蒙古面积远大于贵州,故内蒙古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贵州多。

]【答案】(1)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沙质土壤水源缺乏(2)饲料丰富靠近消费市场(3)东北地区长江流域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农业地域类型商品谷物农业季风水田农业优势社会经济条件人均耕地多(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力丰富【答案】(1)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悠久;原料、燃料丰富;汽车配套工业体系完整。

(2)我国人口众多,而人均汽车拥有量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经济收入提高,汽车消费市场的潜力巨大;国家政策的支持,以汽车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