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及简介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及简介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及简介
黄柏的功效和作用
1、黄柏治小儿热痢下血:黄檗半两,赤芍药四钱。

上同为细末,饭和丸,麻子大。

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饮下,大者加丸数。

(《阎氏小儿方论》)
2、黄柏治小儿脓疮,遍身不干:黄檗末,入桔矾少许掺之。

(《简便单方》)
3、黄柏治痢疾:黄柏300克,翻白草450克,秦皮300克。

将翻白草、秦皮全部及黄柏200克,共水煎两次,合并煎液,用文火浓缩成膏状,将剩余100克黄柏研细粉加入膏中,搅匀,低温烘干,研细粉。

每服一、二克,日三次。

(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4、黄柏治小儿脐疮不合:黄檗末涂之。

(《子母秘录》)
5、黄柏治妊娠及产后寒热下痢:黄檗一斤,黄连一升,栀子二十枚。

上三味,细切,以水五升,渍一宿,煮三沸,服一升,一日一夜令尽。

呕者加橘皮一把,生姜二两。

(《千金翼方》)
6、黄柏治男子阴疮损烂:一、煮黄檗洗之,又白蜜涂之。

二、黄连、黄檗等分,末之,煮肥猪肉汁,渍疮讫,粉之。

(《补缺肘后方》)
7、黄柏治小儿热泻:黄檗,焙为末,用米汤和丸粟米大。

每服一、二十丸,米汤下。

(《十全博救方》)
8、黄柏治痈疽肿毒:黄檗皮(炒)、川乌头(炮)等分。

为未调涂之,留头,频以米浴泔润湿。

(《濒湖集简方》)
9、黄柏治消渴尿多能食:黄檗一斤,水一升,煮三、五沸,渴即饮之,恣饮数日。

(《独行方》)
10、黄柏治奶发,诸痈疽发背及妒乳:捣黄檗末,筛,鸡子白和,厚涂之。

干,复易。

(《补缺肘后方》)
11、黄柏治伤寒身黄,发热:肥子十五个(擘),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伤寒论》栀子柏皮汤)
12、黄柏治肺壅,鼻中生疮,肿痛:黄檗、槟榔等分。

捣罗为末,以猪脂调敷之。

(《圣惠方》)
13、黄柏治筋骨疼痛,因湿热者:黄檗(炒)、苍术(米泔浸、炒)。

上二味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

二物皆有雄壮之气,表实气实者,加酒少许佐之。

(《丹溪心法》二妙散)
14、黄柏治唇疮痛痒:黄檗末,以野蔷薇根捣汁调涂。

(《圣济总录》)
15、黄柏治热甚梦泄,怔忪恍忽,膈壅舌干:黄檗(去粗皮)一两。

捣罗为末,入龙脑一钱匕,同研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一丸至十九丸,浓煎麦冬汤下。

(《圣济总录》清心丸) 黄柏的简介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檗或黄皮树的树皮。

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

黄柏原名黄檗,檗意通襞,意思是衣服上的皱褶,黄檗树皮厚实,纵向沟裂明显,故名檗,其色黄,故称黄檗,现在简化为
黄柏。

黄檗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吉林辽宁等地,因此又叫关黄柏。

黄皮树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四川云南等地,因此又叫川黄柏。

目前临床上用的黄柏,以关黄柏为主。

黄柏要生长15-20年才可取皮入药,生长周期很长,所以药材来之不易。

多年大树,取皮则伤之,故皮类药材,我都少用,不得已需用时,也尽量少用,以从天地好生之德。

黄柏味极苦色鲜黄,善入中土。

其苦寒敛藏之力,善于清解湿热,其通达微润之气,善于流通水湿。

湿气郁滞,在上宜汗以发之,在中宜斡旋运之,在下宜流通泻之。

黄柏流通之力,善泻下焦湿热,故常用于下焦湿热为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