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排污许可证申领技术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以此为准)

排污许可证申领技术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以此为准)

排污许可证申领技术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重庆市环境保护局二○一二年目录第一部分适用范围 (1)第二部分评估依据 (2)1法律法规、规章 (2)2标准、技术规范 (3)第三部分术语及定义 (4)第四部分评估报告内容 (6)1企业概况 (6)2企业周边环境功能区划及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7)3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8)4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制度执行 (9)5企业主要工程内容 (12)6企业产排污状况分析 (18)7污染物治理设施匹配性分析 (28)8在线监测装臵运行情况 (31)9排污许可证监测计划方案 (32)10环境风险防范及引发突发环境事件情况 (33)11环境违法情况 (33)1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37)13整改与建议 (42)14结论及建议 (39)15附图 (44)16附件 (44)第五部分评估报告格式 (46)1封面 (46)2内封面 (46)3前言 (46)4报告编制单位责任表与资质证书 (46)5目次页 (46)6正文 (46)7附件 (46)8评估机构及企业对报告的承诺书 (46)第一部分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按《重庆市排污许可证申领评估报告分类管理名录》需编制报告的工业企业排污许可证申领技术报告的编制。

第二部分评估依据1 法律法规、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27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重庆市长江三峡库区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重庆市控制燃煤二氧化硫污染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23号);《重庆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26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限期治理管理办法(试行)》(环保部令第6号);《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5号);《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保部、国家发改委令第1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修订)的通知》(渝办发…2012‟142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渝府发[2011]35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考核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办发[2011]95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渝办发[2011]303号);《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及抽查表》(环办…2011‟48号);《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及抽查表》(环办…2011‟48号);《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经营记录簿标准化考核评估细则》(渝环…2012‟52号);对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如有新的规定,按照新的执行。

2 标准、技术规范《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臵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重庆市规整排污口(源)技术要求》;对其他有关标准、技术规范,如有新的规定,按照新的执行。

第三部分术语及定义排污许可证制度指排污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领排污许可证,并按排污许可证规定排放污染物的环境管理制度。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指排污者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申报登记并如实提供有关资料的环境管理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指排污者依照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的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三同时”制度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限期治理制度指对现已存在危害环境的污染源,由法定机关做出决定,强令其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并达到规定要求的制度。

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指以环境质量目标为基本依据,对区域内各污染源的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实施控制的环境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流程图指以图解的方式整理、标示工艺过程,包括输入和输出系统的物流﹙含废弃物﹚和能量流。

物料平衡通过测定和计算,确定输出系统物流的量﹙或物流中某一组份的量﹚和输入系统物流的量﹙或物流中某一组份的量﹚相符情况的过程。

自动监控设施指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控、监测污染排放的仪器、流量(速)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和数据采集传输仪器、仪表,是污染防治设施的组成部分。

固体废物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臵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资。

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委托处臵指排污者将其产生的污染物委托给具有法定资质和处臵能力的第三方进行有效处臵并跟踪其处臵效果的行为。

第三方对排污者委托的污染物处臵负责,排污者有权力、义务和责任跟踪污染物的处臵效果,如污染物未按照规定有效处臵,排污者将承担连带责任。

第四部分评估报告内容1 企业概况主要包括企业名称、法人代表、生产地址、行业类别、企业规模、建设时间、投产时间、生产经营现状、占地面积、企业的历史发展沿革,并附企业历史沿革情况介绍表(表1-1)。

主要产品、设计能力,主要原辅材料。

基准年实际生产能力、生产负荷,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情况。

附注企业所在区域彩色地理位臵图、项目所在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图。

说明:地理位置图需标注比例尺、图例、方位标识。

表1-1企业历史沿革情况介绍表名词解释:基准年,指申领此次排污许可证的参照年,此次排污许可证申领技术审查,基准年为2011年。

2 企业周边环境功能区划及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2.1 环境功能区划(渝府发[2005]135号),根据《重庆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重庆市地面水域适用功能类别划分规定》(渝府发[2012]4号),《重庆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渝府发[1998]90号)等文件相关规定,描述评估企业生产地址所处区域大气、水和声环境功能区划。

2.2环境敏感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行业准入等规定,有明确防护距离要求的,评估企业防护距离范围内是否存在居民区、学校、医院、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河流/湖泊/水库等敏感点;无明确防护距离要求的,涉及化工、医药等产生有毒有害或异味气体的企业,调查范围不少于500米,引起群众投诉的,范围扩大至2-4公里.附企业周边环境敏感点分布及外环境关系图。

表2-1厂址周边环境敏感点一览表2.3企业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企业生产地址所处区域大气、水和声环境功能区划,列表给出企业执行的废水、废气、噪声污染物等排放现行标准。

3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列表(见表3-1)说明企业所有工艺、产能、主要设备、主要产品清单,逐一判断是否符合产业政策。

表3-1 产业政策执行情况4 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制度执行1.结合评估企业资料和现场调查情况,核实企业新、改、扩建工程,并对各期新、改、扩建工程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制度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时以1998年11月29日起实施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和2002年2月1日起实施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时间节点为准。

分别用表4-1、表4-2列出。

表4-1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说明:存在问题一栏填写“未批先建”、“久试不验”、“批小建大”、“越级审批”等。

表4-2企业现有产品、环评审批情况一览表102.对照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和竣工环保验收审查意见提出的环保要求,逐一说明核查企业建设和运行的实际落实情况。

用表4-3、表4-4列出。

表4-3环评批复意见落实情况一览表表4-4环保竣工验收批复落实情况一览表5 企业主要工程内容5.1 工程项目组成表简要介绍企业现有主要工程的内容、状态及厂区平面布臵情况。

对企业现有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介绍,列出项目组成表。

参照表5-1。

绘制厂区总平面布臵图,应标注比例尺、图例、方位标识、厂内主要生产设施、公用设施、环保设施、主要污染源位臵和污染物排放口等。

给出主要生产设施及环保设施图片。

表5-1企业工程组成表5.2 主要生产设备主要生产设备按表5-2给出。

表5-2企业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5.3 原辅材料消耗量企业基准年主要原、辅材料和能源消耗按表5-3给出。

表5-3企业主要原、辅材料、能源消耗情况5.3 工艺流程按企业实际情况给出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图,根据企业主要原辅材料消耗、能源消耗情况采用方框图的形式给出企业基准年物料平衡图和水平衡图,其中物料平衡图应给出总物料平衡图、有毒有害物质物料平衡图。

有关图例见下图。

14图例2 水泥行业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图图例3 物料平衡图图例4 水平衡图(单位:m3/h)6 企业产排污状况分析此节需要核准企业的2个量,即①企业按照当前设计能力生产时的最大排放量;②企业基准年实际排放量。

污染物产生及排放量可采取物料衡算法、排污系数法及污染源监测数据法进行核算,计算方法选取的原则是二氧化硫及特征污染物采用物料衡算法,其它污染物采取排污系数法,监测数据一般情况下只作为对前两种方法的验证。

6.1 按当前设计能力生产时的最大排放量(1)废水评估企业废水情况见表6-1至表6-4:表6-1废水产生情况表6-2废水及其污染物排放量(产排污系数法)表6-3废水及其污染物排放量(在线监测数据)表6-4废水及其污染物排放量 (监督性(委托)监测数据)根据产排污系数核算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并用在线监测数据、监督性(委托)监测数据、进行验证和校核,确定企业废水污染物(表6-5)。

表6-5废水污染物排放量总量(2)废气评估企业废气情况见表6-6至表6-12:表6-6废气产生情况物料衡算法核定的数据)表6-7废气及其污染物排放量(产排污系数法核定的数据)表6-9废气及其污染物排放量(在线监测数据)表6-10废气及其污染物排放量(监督性(委托)监测数据)表6-11三种方法计算结果统计表6-12废气污染物排放量总量表(3)噪声根据监测报告评估企业厂(场)界噪声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