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变调

浅谈变调

浅谈变调关键词:变调上声去声一七八不重叠形容词语气词“啊”文章摘要:处于具体语流中的音素以及声调等语音要素,会受到邻近音的影响,或者因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变化需要,它们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为语流音变。

而变调是其中主要的音变现象。

本文主要介绍几种主要的变调,即上声、去声、“一、七、八、不”等的变调。

说话或朗读时,要把音节组成词、句连续发出。

在连续的语流中,音节之间、音素之间、声调之间相互影响,就会产生语音变化,这就是音变。

普通话语音中常见的音变现象有:轻声、变调、儿化、语气词“啊”的变化等。

今天我们仅就其中的“变调”展开简要的谈论。

在谈变调之前,我们先简要介绍一下“声调”。

声调的完整意义是指音节在发音过程中的高低抑扬性(音调,或称音高)及顿挫性(韵尾,或闭塞音)。

音调高低可以由阿拉伯数字的调值表示,模仿音阶1-5.调值55表示音节的调高相当于5(so),时长两拍。

要准确地确定一个声调的调值,需要借助灵敏的电子仪器来记录和分析。

声调不同会导致相同辅音和元音的音节和词语含义不同,此即所谓的变调时所造成之语意歧异性。

现代标准汉语包含四个声调,即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

轻声一般不当作是声调。

变调又称为连接变调,即是将声调变化之方法使用于字词音节并合上的处理。

变调在梵文里的意思为“合并在一起”。

在所有的声调性语言里改变声调的程序是一种主动形态的行为,不过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是一种语言上比较普遍性的声调并合运作形态。

在现代标准汉语里,最普通的变调规则即是在一组两个第三声的合音节中,须将合音节中领先的第一个音节提升到第二声。

举例来说,nǐhǎo(汉语拼音,汉字的意思即:“你好”)为最普通的中文问候语,nǐ与 hǎo都是原调“第三声”,不过合音节第三声的“nǐ”须提升为“第二声”“ní”,“你好”要念成níhǎo。

现在,我们来介绍几种主要的变调:一、口语中的变调有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分别适用于不同语体——在书面语言中,在复音词和成语中是一种读法,在口语中当单音词用,或在反映日常生活事物的某些复音词中,其语调要发生变化。

例示如下:①差(书)chā:差别差价差额阴差阳错差强人意——(口)变调为chà(阴平变去声):差不多差一块就差你一个真差劲儿②逮(书)dài :逮捕力有未逮——(口)变调为dǎi(去声变上声):逮兔子不知道上哪儿逮他去③翘(书)qiáo:翘首以待翘楚连翘——(口)变调为qiào(阳平变去声):翘尾巴翘胡子④塞(书)sài:要塞边塞出塞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口)变调为sāi(去声变阴平):活塞瓶塞乱塞一气塞的严严实实认识:口语音节语调变化的情况大致为阴阳上声与去声的互相转变,大多情况下是阴平、阳平调变化为去声调。

二、不同语义环境中的变调由于与不同的字义紧密联系,不少多音字的声调即随机发生变化。

例示如下:①场(书)chǎng:场合场面场所冷场捧场——其他语境中变调为cháng(上声变阳平):场院圩场外场一场大雨一场好戏②处chǔ(有动作义):处分处罚处置处理处女——其他语境中变调为chù(上声变去声):处长处所长处益处大处深处③创(书)chuàng:首创创办创举创新——其他语境中变调为chuāng(去声变阴平):创伤创口创痍④供gōng:供应供养供求提供—— gîng(阴平变去声):供状招供供品供养(指祭祀)供奉供职供认⑤量liáng:量杯测量量身高丈量土地——liàng(阳平变去声):数量变量最大限量量体裁衣量入为出⑥难nán:难兄难弟(难得的兄弟,含贬义)困难(可读轻声)世上无难事——nàn(阳平变去声):难兄难弟(共患难的)排难解纷责难发难⑦宁níng:安宁宁静息事宁人——nìng(阳平变去声):宁可宁愿宁缺毋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⑧强qiáng:强制强渡强化强横博闻强识——qiǎng(阳平变上声):勉强牵强强迫强词夺理强颜欢笑认识:不同语义环境中的变调,大致情况也是阴平、阳平与去声调的互变,变为上声的情况相对较少。

三、不同语调环境中的变调这种变调,常常是由后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引起的。

在普通语中,这类变调又可分为几种情况:⒈上声的变调上声在语流中变调的一般规则是“前变后不变”,也就是作前字时变调;作后字(在词、句末尾)时保持单字调值214不变。

上声变调的规律如下:上声音节单念时读本调,即降升调(214)⑴上声在非上声音节前变“半上”,只降不升,调值为21.头一个字是上声,第二个字是阴平、阳平、去声,这个上声字的调值就失去上升部分,变为一个新的调值。

即:上声(214)+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半上(21)+非上声例如:上升+阴平 214+55—→21+55好书北京统一小说许多首都普通老师小心主张等车武装喜欢打听好说九千北方火车海军祖宗演出早操宝珠几斤上声+阳平 214+35—→21+35好人祖国海洋语言旅游改革旅行古城口才敏捷草原满足举行想赢你们两船酒瓶朗读脸盆脸庞党员伟人羽毛企鹅上声+去声 214+51—→21+51好话解放巩固法律稳定少数晚会感谢土地美丽满意丑恶努力鼓励踊跃只是伟大许诺好树两次九万宝贵宇宙果树美术注:这是由这个曲折调自身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后面有字时,如果仍读出上声部分,既费力又生硬。

⑵两个上声相连时,第一个上声由214变为35,和阳平的调值相同。

即:上声+上声—→阳平+上声 214+214—→35+214 例如:水手理想友好勇敢野草洗脸好米起码所有品种粉笔土改美好减少可以党委鼓舞好马讲演乳品打水保险想买水果影响我俩厂长总理领导草稿稿纸好伞小组老虎很好⑶上声在轻声音节前变成半上或近似阳平。

A上声与本调是阴平、阳平、去声的轻声字相连,变为半上。

例如:比方讲究枕头老实口气脑袋B上声与本调是上声的轻声字相连,变为近似阳平。

例如:打手小姐想起讲讲法子响起哪里讲法写起眼里水里,C上声与本调是上声的轻声字相连,变为阴平。

例如:小子椅子耳朵马虎铲子D上声重叠表示亲属称谓的词,变为“半上+轻声”。

例如:姥姥姐姐婶婶宝宝奶奶⑷三个上声相连,根据词语结构有两种情况:当词语是“双单格”时,前两个上声都变为阳平,调值分布为35-35=214.如:洗脸/水、选举/法、胆小/鬼、跑马/场、处理/品当词语是“单双格”示,第一个上声都变为半上,第二个变为阳平,调值分布为21-35-214如:小/俩口、老/领导、冷/处理、米/老鼠、纸/老虎⑸一连串上声相连,先根据语义或气息分成音节组,再按相应的变化规律变调,最后连成一句话。

如:我/很了解/你俩请你/允许我/讲/蒙古语我五姐/也许有/几种/老版本/《水浒传》2、去声的变调两个去声音节相连,前一个若不是重读音节则变为“半去”,即53的调值;后一个字仍念全降调51. 即去声(51)+去声(51)——→半去(53)+去声(51)例如:上课大会变化细致快去木料运算烙印害怕电话令箭变态再见变调办事快速互助道路计划漂亮运动著作试验3、“一、七、八、不”的变调I、一的变调一的基本调是阴平,单念,在语句末尾,表序数,在一连串数字中,都念本调。

例如:一、二、三,说法不一,第一,一中,一九九年,不管三七二十一,他住在一楼,表里如一,初一,统一,五一①、在去声前变阳平 55+51—→35+51例如:一件,一样,一课,一夜,一去不返,一见如故,一遍,一向,一律②、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变去声51例如:一天,一年,一本,一斤,一国,一百,一点儿,一晚,一干二净,一成不变,一举两得,一同,一起③、夹在重叠的动词中间变轻声例如:看一看,试一试,想一想,听一听,笑一笑II、不的变调不的基本调是去声。

单念,在语句末尾,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都念本调。

例如:不,我不,偏不,不同,不听,不良,不吃,不好,三不主义,不开,不知道,不统一,不同意,不可磨灭,不学,不行,不懂,就不①、在去声前变阳平 51+51—→35+51例如:不去,不是,不至于,不怕,不露声色,不对,不在,不会,不够,不利,不佳②、夹在重叠动词或形容词之间,或述-补之间,或肯定否定连用时读轻声例如:差不多,挡不住,行不行,去不去,好不好,要不要,留不住,起不来III、七、八的变调“七”、“八”的本调是阴平。

单念,在语句末尾,表序数,在一连串数字中,以及非去声字前,都念本调。

例如:第七,第八,腊八,七斤,八斤,七年,八亩,七、八、九,横七竖八“七”、“八”在去声调前可以变为阳平,也可以不变。

例如:七万,八万,八件,七倍,七上八下,七擒七纵根据今年来在北京的调查,中年以下的人,“七”“八”有不变调的趋势。

学习普通话,“七”“八”可以不变调,在非去声前也不变调。

四、重叠形容词的变调⑴AA+儿式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如果重叠部分儿化,第二个音节不管原来是什么调,都应念成阴平。

例如:短短儿的,快快儿的,好好儿的,远远儿的,慢慢儿的,满满儿的⑵AA式如果重叠部分不儿化,则保持原调不变,第二个音节也可变为阳平。

⑶AABB式双音节形容词重叠,有时第二个音节轻读,第三、四个音节都念阴平,也可以不变。

例如:整整齐齐,清清白白,欢欢喜喜,高高兴兴,快快乐乐⑷ABB式单音节形容词的叠音后缀,不管它原来是什么声调,也都念阴平。

例如:亮堂堂,沉甸甸,热腾腾,软绵绵,绿油油,毛茸茸,脆生生,红彤彤,黄澄澄朗读时如表现出比较庄严的语气或书面语,一般可以不变。

五、叹词“啊”的变调叹词“啊”的基本读音是“a”,但随表达感情的不同,也要相应发生变调。

1、当表示惊异和赞叹时,变调为阴平。

例示:①、啊(ā),下大雪啦!②、啊(ā),今晚月色可真美呀!2、当表示追问或难以相信的情感,变调为阳平调。

例示:③、啊(á)?你说呀,你为什么回来了/④、啊(á)?这种话是他说出来的?3、表示惊疑、为难时,变为上声调。

例示:⑤、啊(ǎ)?这可怎么办呢?⑥、啊(ǎ)?让他去合适吗?4、当表示应诺、认可,或表示明白过来了,或表示较强烈的惊异赞叹,变为去声调。

例示:⑦、啊(à),我是王连长,您是团长吗?⑧、祖国啊(à),母亲!以上即是我们要介绍的几种主要的变调,把握好各种词语的变调,朗读时就比较顺口,别人听着也悦耳,声音不会太僵硬。

所以,掌握主要的变调,对我们平时与人交流有莫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袁彩云主编《实用现代汉语》冯志纯主编《现代汉语》张登歧主编《现代汉语》吴启主主编《现代汉语》张斌主编《新编现代汉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