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对象

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对象

绪论
一.概述: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对象
1.什么是人体解剖学?
属于生物科学研究内的范畴,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研究人体的形态,机能以及它的发展规律。

2、分类;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运动解剖学、生长解剖学、机能解剖学。

3、解剖学—属于人体解剖学的分支,是研究正常人体在体育运动中对人体
态结构的影响,和在运动中的人体结构与技术动作关系。

4、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
[1]了解体育煅炼对青少年解剖特征以及人体结构的影响。

[2]了解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

[3]了解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肌肉、形体的影响。

二、人体解剖学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1、为学习体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提供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知识:
例:高等学校培养合格的中学体育师资。

专门的体育人材。

合格的体育教师——教会——传授——组织跳高中的背弓、
篮球投兰等
2、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解剖——生理——体育保健——体育测量等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研究人体运动时的结构、功能、保健等方面的规律。

例、解剖学研究人体结构。

结构是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
生理学研究人体功能。

生理功能的结构的运动形式。

例、解剖学研究人体结构后,再学保健的损伤部位的推拿来。

三.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

(一)、基本观点;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最小的功能单位为细胞——组织——器官—
—系统。

九大糸统: 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内分泌腺、感觉器官、神经系统。

2、形态和功能互相影响:
形态结构是功能的物质基础,形态结构的变化会导致功能的变化,而功能
的改变会使形态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

例、肌肉愈练愈发达。

长时间不锻练肌肉会萎缩。

肌肉萎缩会影响心脏。

内脏有病影响肌肉等。

3、人体器官组织的功能是对立统一的
例:屈肌——伸肌
交感神经——付交感神经
骨膜内有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另:人体对立统一存在,保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4、人体是发展变化的
从猿到人的变化,身高的变化。

从体育锻炼到达最优化的生存。

(二)、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方法:
1、做到三懂、四会、
方法:
<1>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指导、深入了解人体结构的原理。

〈2〉术语、概念、必需背熟、掌握。

〈3〉认识基本标本、模型、插图。

〈4〉在自己身上触模骨、肌肉的轮廓、关节、韧带、内脏的体表投影。

四、人体解剖简史
我国公元前500年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就有许多篇幅提到人体名医华陀对人体也有所了解。

1026年王惟一铸造铜人精刻经络和穴位。

宋朝宋慈约在职1247年的《洗冤集录》对人体骨骼的名称、数目、形状均有较详细的论述。

16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的解剖学家比利时人维萨利《1514——1564》是创立现代解剖学的奠基人。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解剖学的研究,在肉眼观察的基础上——借助于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来探明微细结构。

后来利用超声成像技术——放射成像——x线——cT扫描等先进技术现代医学奠定基础。

.
21世纪,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前途肯定会更加广阔。

.
教材用书; 北京体育学院的讲义; 1961年开始编写体育解剖学用书,76年——86.——90——95——97——2000版本。

五、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一)、人体解剖学姿势;略
(二)、人体的基本切面
1、冠状面
2、矢状面
3、水平面(三)、人体的基本轴
1、冠状轴
2、矢状轴
3、垂直轴(四)、人体的方位术语
1、上和下
2、前和后
3、内侧和外侧
4、内和外
5、近侧和远侧
6、尺侧和桡侧
7、胫侧和腓侧
8、浅和深
六、中空性内脏器官的组织结构
(一)、粘膜;是管壁最内层,内表面是一层被覆上皮呈淡红色,有一定的分泌、吸收和排泄作用。

1、粘膜上皮:
粘膜上皮由结缔组织构成,含血管、神经、淋巴
《1》、口腔、咽、食管、肛门能适应摩擦等
《2》、胃、肠为单层柱状上皮,有吸收、消化和分泌作用。

2、粘膜固有层:中层组织(有的器官粘膜褶起形成皱襞,有的啊凹陷成为腺,
有的突出形成绒毛)
作用:连结、营养、支持。

外面:由平滑肌束构成,有节律性、延张性、收缩性。

3、粘膜肌层
作用:有助于血液流动,营养物质吸收,脉体分泌
(二)、粘膜下组织;
位;粘膜层的外面,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含;血管、淋巴管、神经、淋巴组织等。

作用;缓冲和防御功能。

(三)、肌织膜;
位;粘膜下组织外面
构成;除口腔、咽、食管上段及肛门周围是横纹肌外其余是平滑肌构成。

肌纤维排列一般内环层
外环层
内斜肌
胃肌层中环肌
外纵肌
(四)、外膜;
位;肌织膜外面,它是最外层。

构成;由疏松结缔组织,内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作用;浆膜能分泌少量浆液,保持湿润,减少摩擦
七、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画出4条标志线,将腹部分成果个区(左右季区、左右外侧区、左右腹股沟区、腹上区、脐区、腹下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