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病学(5.1)--05-温病常用诊法-斑疹baipei

温病学(5.1)--05-温病常用诊法-斑疹baipei

斑疹紧束有根,如履透针、如矢贯的 —— 热毒锢毒较浅(预后良好) 稠密融成一片——热毒深重(预后不佳) 故叶天士称斑疹“宜见不宜多见” “ 宜见”指斑疹的透发提示邪热得以外透 “ 不宜多见”指斑疹过于稠密,为热毒深
重的表现,提示病情深重
结合脉证
疹:形如粟米、高 出皮肤,呈琐细小 粒抚之碍手
斑疹成因:热郁于内,侵入营血
斑:
胃热炽盛,内 迫营血,从肌肤 外发
病位:胃(深)
疹:
风热郁肺,内 窜营血,从肌肤 血络而出
病位:肺(浅)
故陆子贤说 “ 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
诊断意义
判断病邪的轻重 病位的浅深 病邪的性质 气血津液的盛衰 证候的顺逆
透 壮热烦躁、无汗、闷瞀、耳聋、手足发凉、舌
发 赤、脉伏

—— 发斑

之兆
发热烦躁、面红目赤、胸闷咳嗽、舌红脉数
之兆
—— 发疹
结合脉证
透 热势渐降、神志清宁

—— 邪热外透,外解里和(顺证)
之 斑出热不退或甫出即隐,发出不齐并见神昏

—— 正不胜邪,毒火内闭(逆证)
重视动态变化
如斑疹色泽由红 紫 紫黑 逐渐加重 ,反之则病情转轻。
不可妄用升提,助火上炎,造成血热妄行、 昏厥等。
不可妄用滋补,以免邪热内闭。
辨白 pei
形态:细小、表面隆起、内含浆液的白色 晶莹疱疹。包括晶 pei 和枯 pei 两种。
辨白 pei
分布:多见于颈项与胸腹,头面四肢较少 。
成因:湿热郁阻气分 从皮肤而发
蕴蒸肌肤
临床表现
出 pei 之前:身体重沉疼痛,汗出热不解 ,胸闷不适,口渴不欲饮,苔腻等。 出 pei 之后:病邪外达,上证缓解;但由 于湿热蕴蒸难化,故时有反复,分批出现 。
第五章 温病常用诊法
第二节 辨斑疹、白 pei
温 病 过 程 中 出 现 的 皮 疹 斑 疹 形 态 、 成 因 有 所 不 同 , 诊 断
意义亦有别,但斑疹每可伴随出 现,故前人常举斑赅疹,或名疹 实斑,亦有统称斑疹者
辨斑疹形态
斑:点大成片,不 高出皮肤,望之斑 斑如锦纹,抚之不 碍手,压之不退色 。
如形态由松浮 紧缩有根
热毒渐深,毒火郁闭之兆,反之则热毒外达之 象。
如斑疹分布由稀疏郎润
融合成片
热毒转盛之象
如急现急隐,或甫出即隐亦为热毒内陷
治疗原则
斑——清胃解毒,凉血化斑 (化斑汤)
疹——宣肺达邪,凉营透疹 (银翘散去豆豉加丹皮大青叶生地玄
参方) 如斑疹并见——化斑为主,兼以透疹
治疗禁忌
初透之际,不可早用过用寒凉以免冰伏留邪 。
诊察要点
观察色泽 辨别形态 注意分布 结合脉证 重视动态变化
观察色泽
红活荣润——邪热外透,气血通畅 深红紫赤——热毒极盛 色黑光亮——热毒深重,气血尚充 色黑隐隐 、四旁色红 ——火郁内伏,气
血尚活 色黑晦暗——热毒锢结,正气衰亡

黑 颜色加深,病情加

辨别形态
斑疹松浮朗润,如洒于皮面 —— 热毒外泄(顺证)
临床意义
可协助辨别病证的性质及邪正消长和津液盛 衰的情况。 白 pei 的发生——提示湿热性质的温病。
临床意义
顺证:色泽晶莹,颗粒饱满,透发之后热势 渐退,神情气爽——津气尚充,正能胜邪 逆证:色如枯骨,空壳无浆,身热不退,神 志昏迷——邪毒内陷,正不胜邪,津气俱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