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影我的长征观后感1000字

电影我的长征观后感1000字

电影我的长征观后感1000字我的长征观后感【1】飞行在蓝天白云下的飞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忽然探出头去隔着玻璃窗深情地凝望着白云下的土地,用他那低沉的声音说:&ldqu;人的一生中有幸福的回忆也有痛苦的回忆,我这一生中最幸福的回忆是我的长征,最痛苦的回忆也是我的长征。

&rdqu;镜头缓缓的拉开了:战斗机不断的轰炸声,机关枪的扫射声,人们的哀嚎声,所有战场上最残酷的声音一下子铺天盖地的向我们侵袭而来。

我们的耳边回旋的是战斗的轰鸣,我们眼前浮现的画面是血染的大渡河、掉入江里死去的同胞们,还有一个不到十六岁的男孩子不停的喊爹的焦急呼唤声。

我们就这样穿越时空随着电影一起走进那个时代,红军进行漫长两万五千里道路长征的征程。

影片中的瑞伢子(王瑞)从一个青涩的少年到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党员的经历,也就这样在我们眼前铺展开来。

横渡大渡河的时候,瑞伢子和他爹他姐一起跟着红军后面走,不知道要往哪里走。

瑞伢子的爹在即将死去的时候,跟他的儿女说:你们只要跟着红军走,跟着党走就好了。

这是信仰开始发光的地方!虽然彼时信仰的光芒还是那么的微弱,虽然彼时毛主席他们并没有找到真正符合中国红军的道路,可是信仰——对于胜利的渴望、对于共产党的信赖,已经使他们所有的人都慢慢坚定要跟着党走。

到了贵州遵义,下雪的那个晚上,似乎应了那一句中国古老的谚语:瑞雪兆丰年。

那个晚上的遵义注定了是会名垂青史的遵义!在遵义召开的会议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生命线上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而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细节是:当瑞伢子给毛主席梳头发聊天的时候,聊到自己的爹死在大渡河时,毛主席紧紧地把他搂在怀里的画面。

我相信这是王瑞在影片开头中深情讲述的最幸福的回忆之一。

而毛主席和普通战士以及所有红军战士之间的那种真挚感情,我相信是信仰让他们彼此之间拥有这种感情的!共同的信仰升华了他们之间的感情,所有的红军战士都是亲人!正是这种信仰、这种感情使他们一起搀扶着走过长征两万五千里征程。

令人再也抑制不住眼泪的是抢夺泸定桥时那惊险的场面。

革命胜利的道路就是那些不畏牺牲前仆后继的勇士们,用血肉之躯铺就而成!追求中国新命运新道路,坚信中国革命会胜利的信仰,使他们不断的前进!不断的战斗!不断的牺牲!瑞伢子的爹、姐姐、姐夫都壮烈地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和鲜血。

追求解放、为革命奋斗终身的誓言——他们用牺牲做了最好的诠释!信仰使他们的名字和身躯在我们心目中永远高大无比。

我们所有的人都会一直一直记得他们!所有为了中国革命做出牺牲的人们。

人民纪念碑是我们对他们的永久纪念!影片的最后是已经高龄86岁的王瑞在看望红军博物馆回忆讲述我的长征。

所有他曾经亲身经历的细节。

他说希望今天的人们幸福的回忆多一些,痛苦的回忆少一些。

我相信所有看了这部影片的人,找到自己信仰和理想的人,也会在将来拥有很多幸福的回忆的。

因为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信仰是可以创造奇迹的!我的长征观后感【2】长征,我们都意想不到有这些悲惨的事情,都过去了。

但是,我们没有参加进去,根本不懂得长征的危险、可怕、伤亡……这些都是我们没经历过的,可是,这几天又让我们的心想被抢捅过似的。

一幅幅让人觉得很残忍的画面。

就在王瑞在老年期时回忆起时,他有开心的回忆也有悲惨的回忆,这些都刻进了的心里。

不久前,思品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很有意义的电影,那就是:《我的长征》。

看完后,我感触很深。

和我们一样小的王瑞,童年却不堪设想,他的童年是多么的悲惨,多么的可怜,却没有一点像童年,但是虽小的他却参加了红军。

小小的他却成为了红军中的一个小干部。

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有一次打战他居然打死了好几个人呢。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少年红军王瑞一家四口全都参加了长征,湘江之战的惨烈炮火夺去了他父亲的生命,王瑞被毛泽东救起。

战争给王瑞内心留下了创伤,但他依然坚定着父亲和连长说过的话,&ldqu;跟着走!&rdqu;跟着走的王瑞随着红军的胜利转折,从痛苦和阴影中更加坚强勇敢起来,但他又在红军过彝区、强渡大渡河中失去了自己的姐姐、姐夫和最敬重的连长。

继续长征途中,他亲眼目睹了毛泽东、贺子珍为了坚守红军的纪律,在紧急环境中被迫丢掉刚刚出生的女儿那动人心魄的一幕。

悲痛激发了王瑞和红军战士们更加强烈的战斗意志,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红军抢夺安顺场渡口的泸定桥。

飞渡大渡河,二十二位红军突击队员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人类战争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王瑞在硝烟尚未散尽的泸定桥头再次见到了毛泽东。

毛泽东轻轻地为&ldqu;瑞伢子&rdqu;梳理着被烟火烧焦的头发,轻声感叹:&ldqu;有红军这样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呢?&rdqu;王瑞经受了艰难困苦、血泪战火的磨砺后成长起来了。

许久没有被感动的心又一次汹涌澎湃,不是被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也不是被生死离别的哀伤。

是被一种精神,一种毅力。

不惧枪林弹雨、忘却生死哀伤,为了心目中的那个希望,跟着共产党走,这就是解放、抗战年代千百万穷苦百姓心中唯一的希望。

为了这千百万众生的希望,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许过于安逸的生活使我们忘记了些什么……七十年过去了,当年的瑞娃子已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他又回到了当年战斗的地方……我的长征观后感【3】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路,这条路可能很长,也可能很短。

有些人的路是早已造好,直通终点。

有些人的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在开辟中。

也有些人不想再往前走,终结这条路或走回头路。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路,路不一定总是直路,也可能有弯路、叉路、环路……我们每个人都在长征,为什么?因为没有其他选择,无奈……看了《我的长征》之后感觉符合现在的心情就搬过来了。

看完《我的长征》我发现很多同学的脸上都有泪痕。

《我的长征》再现了当年红军战士娄山关大捷、飞夺泸定桥等片段。

影片的开头是十五岁的红军小战士王瑞全家四口人都参加了长征。

湘江突围时,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中,他第一次认识了毛泽东,他的父亲也在惨烈的炮火中牺牲了。

残酷的战争给他的心灵留下深深的创痛,父亲和连长说过的一句话却坚定着他的信念:&ldqu;跟着走!&rdqu;看到这里,许多同学眼里都噙着泪花,为王瑞父亲的死所惋惜。

后来王瑞的亲人竹妹子所在的野战医院被白匪偷袭,竹妹子牺牲了,看着肖德昌抱着竹妹子那悲痛欲绝的神情,痛天的嘶吼。

许多同学都哭了。

最令人震惊与感动的是飞夺泸定桥的那一段。

红军强渡大渡河,三条船无法渡过千军万马。

王瑞所在部队奉命沿江而下,抢夺距安顺场渡口三百二十里的泸定桥。

悬崖羊肠小道,大雨泥泞难行,红军战士饿着肚子强行军,连长为救遇险情的王瑞落崖牺牲了。

王瑞失去了敬爱的兄长黎明时分的泸定桥一片静悄悄。

桥板被敌人拆去,剩下十三根光溜溜的铁索凌空而悬。

发起总攻之前,还差半年才满十六岁的王瑞被提前接收入党。

在王瑞等人读入党誓词的时候,我不禁热血澎湃。

既是为王瑞的入党所激励,也是为无数这样的共产党人为建立新中国所奉献的血所自豪,如果这样的队伍不赢,那什么样的队伍才会赢呢?!二十名红军号兵被集中起来吹响了惊天动地的冲锋号,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打响了。

二十二位红军突击队员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人类战争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王瑞最后一位亲人——姐夫肖德昌牺牲了,从悬空的铁索上中弹跌落到汹涌咆哮的大渡河激流中;他的彝族兄长达尔火——这位参加红军才二十多天的小伙子在把弹痕累累的红旗插上桥头堡时,也被流弹击中,头上那绺&ldqu;天菩萨&rdqu;长发随风轻飘、轻飘……王瑞在硝烟尚未散尽的泸定桥头再见到了毛泽东。

毛泽东轻轻地为&ldqu;瑞伢子&rdqu;梳理着被烟火烧焦的头发,轻声感叹:&ldqu;有红军这样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呢?&rdqu;王瑞经受了艰难困苦、血泪战火的磨砺后成长起来了。

其实影片所说很短,就是:王瑞参加红军,通过战争中事锻炼出钢铁般精神。

人民通过战争赢得现在的美满生活。

是的,想想看我们幸福生活的今天是多少人用生命换来的呢,其中有些战士留下了名字,但是那些无名的战士呢?据统计红军开始长征时有20多万人,途经还增加了数万人,但长征结束后仅剩5万余人,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又想起另一部专门描写红军过雪山的电影,描写的是炊事班的战士,他们班里最后走出雪山的就是那口为红军战士做饭的铁锅。

红军一个离我们很远但又不陌生的名字。

不知道现在的我们对于长征了解多少。

红军所经历的苦难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在《我的长征》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那个小战士王瑞说的一句话:&ldqu;跟着走&rdqu;!是啊,&ldqu;跟着走&rdqu;是一直激励着他成长的航标,由起初的盲目跟着走到最后的坚定地跟着党走,跟着胜利走。

这好像是在提醒着我们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困难,但只要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走过去,前面是个天。

现在还能想起小战士王瑞在经历一个个亲人的离去之后那种痛苦的场面,如果换做我,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这么坚定的&ldqu;跟着走&rdqu;下去。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