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汽车设计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概述
二、汽车开发程序
2.概念设计
主要工作内容
明确产品的开发目的 产品的使用调查 产品水平分析(产品先进性分析) 形体设计:概念草图、初步布置图、美术效果图,并制作 缩尺比例模型 产品的目标成本 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 绘方案图 初步性能计算
第一节 概述
二、汽车开发程序
3.制定设计任务书
①画总布置草图(不同于方案图) 各部件的布置位置更准确。 各部件的形状、尺寸更准确。
二、汽车开发程序
5.改进设计
试制总成并进行总成试验;
试制整车并进行整车试验; 改进设计,再试制、试验。
6.鉴定定型
工艺审查,成本核算,出图,编制鉴定文件等。
第一节 概述
二、汽车开发程序
7.生产准备阶段
小批量生产,交用户使用;
同时进行生产准备——出生产图,工艺调试; 用户使用试验、改进。
8.生产销售阶段
第二节 汽车形式的选择
二、汽车形式的选择
3. 布置形式——客车(续)
特点 行李箱 地板高度 形式 FR 小 高 长 好 简单 容易 MR 小 高 短 不好 复杂 困难 RR 大* 低* 短 不好 复杂 困难 说明 设置于地板下 地板下没有传动轴、发 动机
传动轴长度 发动机冷却 操纵机构 发动机故障
第二节 汽车形式的选择 二、汽车形式的选择
3. 布置形式——货车
驾驶室与发动机相对位置: 平头式:发动机位于驾驶室内,没有独立的发动 机舱。 短头式:发动机大部分在驾驶室前部,少部分位 于驾驶室内。 长头式:发动机位于驾驶室前部。 偏置式:发动机位于驾驶室的侧面。多用于重型 矿用自卸车上 发动机位置不同: 发动机前置、发动机中置、发动机后置
汽车工程系
第一章 汽车总体设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概述 汽车形式的选择 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 发动机的选择 车身形式 轮胎的选择 汽车的总体布置 运动校核(自学)
第一节 概述
一、总体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汽车对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
使生活质量提高的具体表现有:
交通——用于工作的必须辅助时间缩短; 运输——实现“门对门”运输,提高生产率; 可以更好的利用休息时间,外出旅游、度假。
第二节 汽车形式的选择 一、汽车的分类
2. GB/T 3730.1-2001
客车 城市客车——车厢容积大;座位数少;前后桥承 载能力大;车厢地板及车门踏板高度要适当降低; 车门数多,车门宽度大些;起动性、制动性、加 速性好。 长途客车——一般为两门;座位多;座椅用可调 式;有靠枕和肘托;比功率大。 旅游客车——车窗视野开阔;舒适性好,采用空 气弹簧,有空调,对座椅要求也高。 机场摆渡车——地板低;座椅少;车门多;车速 低;外形尺寸可不受法规限制;站立空间尺寸足 够高。
第三节 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
一、汽车主要尺寸的选择
1. 外廓尺寸
参数 车型 货车、整体 式客车、越 野车 铰接式客车 半挂列车 全挂列车 长 m <12 宽 m <2.5 高 m <4 空载、 顶窗关 闭 后视镜 mm 单侧外伸量 <250 顶窗高度 mm < 车 高 的 300
<18 < 16.5 <20
确定各总成质心位置与质量大小。
确定总体布置尺寸参数。
第一节 概述
二、汽车开发程序
3.制定设计任务书
②性能计算 轴荷分配、质心位置如不满足要求,可调整总布 置草图中的部件位置。 整车主要性能——据此确定各总成的技术参数, 并保证总成之间参数匹配合理。 目的:保证汽车各性能指标达到原定指标要求。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汽车形式的选择
二、汽车形式的选择
3. 布置形式——客车
特点 发动机影响* 形式 FR 大 MR 大 RR 小 方便 前重* 较差 差 合理 较好 好 合理 好* 好* 说明 噪声、振动、气味和热 量 接近性好 前轴超载、转向沉重 后桥簧上质量增加 发动机横置
检修发动机 轴荷分配 后部舒适性 车厢面积利用
第二节 汽车形式的选择
二、汽车形式的选择
3. 布置形式——货车(驾驶室位置,续)
形式 特点 维修发动机 驾驶室机构 出入驾驶室 操纵机构 发动机影响* 方便 复杂* 困难* 复杂 大 差 困难* 简单 不便 简单 居中 居中 方便 简单 方便 简单 小 好 噪声、振动、气味和 热量 后部接近性差 需翻转、锁止机构 轮罩上方 平头 短头 长头 说明
第二节 汽车形式的选择
一、汽车的分类
2. GB/T 3730.1-2001
① 乘用车: 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 行李和/或临时物品的汽车, 包括驾驶员座位在 内最多不超过九个座位。 ② 商用车: 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 并且可以牵引挂车。 商用车可分为客车、半挂牵引车、货车。 客车: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 身行李的商用车辆,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 超过九座。
第三节 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 一、汽车主要尺寸的选择
2.轴距L
L小,则 整备质量减少; 汽车总长减少; Dmin减少; 传动轴长度减少; 纵向通过半径减少。 L过小, 则 车箱(厢)长度不足,或后悬过长。 上坡或制动时轴荷转移过大,制动、操纵稳定性 下降。 车身纵向角振动增加,平顺性降低。 传动轴夹角变大。
第二节 汽车形式的选择
二、汽车形式的选择
2. 驱动形式
表示法: m×n(m车轮总数,n驱动轮数) 影响驱动形式选择的因素:
总质量ma大,汽车轴数增加,m、n才会大。
汽车通过性要求高时,应该采用全轮驱动形式。
驱动轮数少,结构简单,成本低。
第二节 汽车形式的选择
二、汽车形式的选择
3. 布置形式
布置形式——指发动机 、驱动桥和车身(驾驶室)
的相互关系和布置特点而言。 布置形式对汽车的使用性能有重要影响。 乘用车、商用车布置形式差别很大。
第二节 汽车形式的选择
二、汽车形式的选择
3. 布置形式——乘用车
形式 特点 转向特性 越障能力 动力总成紧凑 地板 轴距 机动性 发动机散热 行李箱容积 FF 不足* 最强 紧凑 平坦 短* 好 好 够 FR 不足 较强 否 不平* 长 差 好 够 RR 过多 较强 紧凑 平坦 短 好 不好 不够* 转向空间、驾驶员视野 有传动轴 发动机布置在轴距外 说明 前桥轴荷大
国内、外同类汽车技术性能分析和对比
拟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第一节 概述
二、汽车开发程序
4.技术设计
①总成设计师: 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出的条件和总体设计师的要求 进行总成设计。
②总体设计师:
协调总成与整车、总成与总成之间的矛盾; 进行整车性能计算、运动校核; 编制技术文件;出试制图。
第一节 概述
二、汽车开发程序
3.制定设计任务书
③编写设计任务书
可行性分析,包括市场预测,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分析,产 品开发目的,新产品的设计指导思想,预计的生产纲领和 目标成本及技术经济分析等
产品型号及其主要使用功能、技术规格和性能参数
整车布置方案的描述及主要总成结构、特性参数 三化水平(如标准件占百分比数,通用件占百分比数)
第一节 概述一、总体设Fra bibliotek应满足的要求设计应满足的要求:
1、汽车外廓尺寸应符合GB1589–1989《汽车外廓 尺寸限界 》的要求 2、轴荷分配要合理,并应符合有关道路法规的限定 要求 3、汽车各项性能,要求达到设计任务书的给定指标 4、进行有关运动学方面的校核,保证汽车有正确的 运动和避免运动干涉。 5、拆装与维修方便 四好标准:好用、好看、好造、好修
第二节 汽车形式的选择
二、汽车形式的选择
3. 布置形式——乘用车(续)
特点 形式 FF 容易 简单 简单 需要* 短* 较弱* 差* 大* FR 容易 简单 简单 不要 长 较强 较差 大 RR 困难* 复杂* 复杂 不要 长 较强 较好 小 转向、驱动 前轮胎 质心后移,附着力小 后轴负荷小,抱死侧滑 维修费用高 说明 布置后门、货箱困难 管路长 改装方便性 供暖除霜机构 操纵机构 等速万向节 轮胎寿命 爬坡能力 制动稳定性 正碰损失
第一节 概述
二、汽车开发程序
1.汽车新产品开发流程
阶 段 新车设计 工作内容 设计任务书 编制阶段 工厂产品发展规划 ↓ 概念设计 ↓ ↓ 设计任务书的制定 ↓ 市场预测,使用调查,产品水平分析, 形体设计,工艺分析,产品的目标成本。 产品的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绘制 方案图,初步性能计算。 绘制总布置草图,初选主要技术参数。
第二节 汽车形式的选择
二、汽车形式的选择
3. 布置形式——货车(驾驶室位置)
特点 形式 平头 短* 好 小 好* 高 差* 短头 居中 居中 居中 居中 居中 居中 长头 长 差 大* 差 低 好 发动机罩、翼子板 盲区小 货箱大 空载前轴荷大 说明 车头变短 总长、轴距 机动性 整备质量 驾驶员视野 面积利用率 驱动性能
使生活质量降低的表现:
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光化学污染; 车祸——使人们的健康、生命受到损失; 不可再生资源逐年减少
第一节 概述
一、总体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人们对汽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节能——汽车要节油和开发新能源两方面; 环保——通过法规对排放和噪声提出更严格要求; 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很好的保护乘员;
正碰安全性
第二节 汽车形式的选择
二、汽车形式的选择
3. 布置形式——货车(发动机位置)
特点 形式 FR 多种* 合理 容易 方便* 简单* 低 拥挤* 大 不好* MR 对置 不好 困难 困难 复杂 高 宽敞 小 好 RR 对置 不好* 困难 困难 复杂 高 宽敞 小 好 平头式 噪声、振动、气味和热 量 长头式 说明 直列、V型、对置 满载后桥易超载 发动机故障 接近性好 长头式、短头式 发动机形式 轴荷分布 发现故障* 维修发动机 操纵机构 货箱地板 驾驶室空间 发动机影响* 驾驶员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