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育儿知识大全

育儿知识大全

育儿知识大全育儿知识大全之宝宝早教方法:不同月龄婴儿早教方法大不同0~6个月建立安全与依恋家长在抚养这个月龄阶段的宝宝时,首先要满足其生理需要,这是最急促的任务,与此同时也要关注宝宝的心理、智力发展。

面对新生儿,家长们首先要为宝宝创造安全稳定的抚养环境,提供较好的抚养条件。

其次要与宝宝建立起安全与依恋的关系,这也是这个月龄阶段的宝宝最需要的。

家长要多观察宝宝,从宝宝的各类反应中寻找规律,学会从宝宝的哭闹、翻转等各类反应中读懂宝宝的需要;其次要帮助宝宝形成稳定的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另外,家长如果需要暂时离开宝宝,一定要给予宝宝语言或表情提示,给予安抚,不要以为宝宝年纪小就忽略掉这一点。

长期以来,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以母亲为主体而父亲经常是缺失的,因此需要提醒家长,在与宝宝建立起安全与依恋关系的过程中,父亲也要发挥起应有的作用,这样宝宝长大以后会更勇敢。

7~9个月好奇心的初步萌发这个月龄阶段的宝宝开始对外部事物表现出好奇,他们要开始学习爬行了。

从这个月龄起,家长可以开始对宝宝进行“认知、语言、运动、交往、艺术”这五项能力的培养。

首先,学习爬行是这个阶段的重要工作。

它能促进宝宝大动作的发展,为学习站立和行走打基础,也能满足宝宝探索外部事物的好奇心。

同时宝宝的食指也开始分化了,家长可以对其进行精细的手部动作训练。

其次,这个月龄段的宝宝自我意识开始初步觉醒,家长可以教宝宝勇敢地在别的小朋友面前介绍、表达自己,从而让宝宝认识自我,学会与人交往。

良好的亲子阅读习惯,也需要在这个阶段建立起来。

家长可选择一些以图画为主、色彩鲜亮、页数不超过20页、纸质较硬不容易被宝宝撕破的读物,将宝宝同向抱在怀中,把书摆在离宝宝视线15厘米左右的位置,用轻柔的语气为宝宝讲述书中的故事。

虽然这个阶段的宝宝还没有理解能力,但他可以感受到愉悦的氛围,也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

10~12个月探索精神进一步激发这个月龄段的宝宝已经学会爬行,并开始学习站立和行走。

逐步解放双手后,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进一步被激发。

宝宝的认知能力在这个阶段有了进一步提高。

家长可以借助一些漂亮的玩具,教宝宝理解大小、里外、因果等逻辑概念。

宝宝的语言天赋也即将觉醒。

7至9个月期间还只会说单音节,这个阶段的宝宝开始朝着双音节发起进攻了。

一岁以后宝宝就将进入语言能力的爆发期,在这个阶段家长应多多跟宝宝进行交流,为其语言的发展打好基础。

在交往能力上,宝宝也开始有了进一步加强,家长可以教其学习握手、再见等基本的社交礼仪。

本帖助威记录父母是孩子生活的第一位导师,对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性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人之初,性本善”从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作为爸爸妈妈的我们除了要担负起哺育宝宝的责任,还必须肩负起教育孩子,为他未来的生活给予正确建议的责任!因此“早教”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专家说了0-3岁时宝宝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间段,所以爸爸妈妈们都不想错过这个好时段,让宝宝的大脑充分甚至是超常的发育,成为一个天才宝宝!但是到底何为早教呢???很多妈妈都不惜花重金送宝宝到早教中心去学习,小至三个月大至2-3岁的宝宝都有早教中心给安排的特殊课程!但这些早教中心真的有效果吗?真的能够让宝宝的大脑更好的发育吗???淘妈们一起来各抒己见吧!!!我理解的早教是要根据孩子自身成长的特点,在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语言、社会性几个方面提早一步准备,顺其自然的进行教育。

大运动:让宝贝坐在小床围栏里,靠近栏杆处放上一个玩具,鼓励宝贝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自己站起。

通过标准:如果宝贝能自己用手拉着栏杆站起,并且小脚能一直稳稳地站在床面上完全站直即为通过。

精细动作:大人抱着宝贝坐在桌前,把一粒小丸放在桌上,鼓励宝贝捏取。

通过标准:如果宝贝能动作协调地将小丸用食指和拇指捏起即为通过。

适应能力:把一块方木放在桌上,当着宝贝的面用杯子盖住方木;然后把杯子的把手对着宝贝,鼓励他们去找,观察他的反应。

通过标准:如果宝贝能主动拿掉杯子,取出藏在下面的方木即为通过。

语言能力:对宝贝说一些简单的词语如“爸爸”、“妈妈”、“拿”、“走”等,鼓励其模仿发音。

通过标准:宝贝能模仿发出1-2个音即为通过。

社交行为:问宝贝“大人在哪?”“爸爸在哪?”“电视机在哪?”等问题,观察他们的反应。

通过标准:如果宝贝能去看所提到的人或物即为通过。

育儿知识大全之早教误区:误区之一:目标定得太高。

在家长们的心中,都给孩子设计了美好的未来,许多家长们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孩子要是晚认了几天字,少学了几个单词是天大的失误。

更有一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现在并不出色,以后也不会有“大出息”。

其实人生的起跑线不止一条,人生随时都有不同的起跑点。

误区之二:盼孩子是“神童”。

调查发现,希望孩子“正常发展”的只有三成,大多数家长希望孩子是“超常”的,最好是位神童。

其实,超常和低智力的儿童所占的比例都非常少,90%以上的儿童都是正常孩子。

如果家长非要给正常的孩子定一个超常的标准,那结果只能等于拔苗助长。

误区之三:过分地强调知识灌输。

有些家长把教育片面地理解为传授书本知识,他们不顾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硬性地给孩子规定学习任务,让婴幼儿像学生那样坐下来学习,剥夺了他们玩耍的时间,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很不利。

误区之四: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孩子毕竟是孩子,具有孩子的天性,办事不可能像大人那样考虑周全,犯错误时有发生。

如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孩子就会觉得事事办不好,事事都难办,从而失去前进的信心,长期这样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大误区一是忽略家庭教育。

孩子的价值观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父母在早期教育中的地位,旁人不可替代,父母的身教对于孩子性格、习惯、价值观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早教等同于学习。

不少家长把早期教育视同于早期学科教育,孩子1岁以内学认字,3岁以内学外语。

夏先生认为,会识字、会背诗只是简单的记忆模仿,并不代表孩子真正的智力和能力。

0至3岁的孩子正处于情绪情感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早教的重点是把握好语言、智能、体能、感官等七个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和规律,采取鼓励性学习,创造快乐环境,开发其本身已有的潜能。

三是幼儿只适于学习单一母语。

每个幼儿都具有多语言功能。

为给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目前金宝贝全部采取全英文授课。

教师来自于11个不同国籍,而其在国内招聘的教师则要求专业外语八级以上、有爱心,而且要经过4至7个月的培训才能上岗。

四是早教机构大同小异。

早教机构形似,但在理念、课程、环境、师资等方面都不尽相同。

作为家长,选择时应注意两点,一是课程不能是单向吸收,要给孩子足够的表示时间和机会;二是所有学习都应是多感官学习,调动的感官越多,吸收力度越大,学习效果越好。

【导读】家,是我们心中的避风港,对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但是,父母许多无心的用语,往往却成为对孩子的巨大伤害。

现在,本文将为你剖析父母经常不当使用的6大教养关键词,并且告诉你正确用法,以免伤及孩子的幼小心灵关键词1:不行、不可以每天从幼儿园回家之后,小宇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打开电视收看他最爱的卡通片,而妈妈每天回家后的第一句话就是“不可以看电视”,然后硬生生地将电视关掉。

首先说明原因这种情境经常在家中上演,许多大人主观上认定不好的事,都会直接跟孩子说“不可以”,但是却并未告诉孩子背后的原因。

邱老师在此提醒各位父母,在说“不可以”前,应先清楚说明为什么“不可以”。

或者以聊天的方式引导孩子相互讨论、共同解决,比如跟孩子通过协商的语气来对话:“这个卡通片要演30分钟,可是我们等一下就要吃饭了,该怎么办?”另外,不妨用正向的提醒来代替负面的禁止,比如以“我们要先吃饭”来代替“不准看电视”。

如果总是一味禁止,反而在提醒孩子要记得看电视,进而让孩子对被禁止的事更有兴趣。

避免行为僵化让孩子了解背后的原因,还有另一个重点是避免其行为出现僵化。

曾经有一位妈妈特别担心孩子的安全,所以要求孩子放学后都在公寓大门口等她,不能到其他人家中,当然也不能吃别人给的东西。

妈妈一直要求孩子这么做,孩子也乖乖听话。

但是。

有一天妈妈在回家途中遭遇车祸,直接被送到医院,而孩子就这样一直站在门口等,当邻居表示关心时,他也不敢搭理。

直到妈妈醒来后,才想到“我的孩子还在楼下等我”。

由此可见,孩子不明白在楼下等妈妈的原因,妈妈也未曾与孩子谈到其他应变措施,所以孩子只是傻傻地听话等着,以避免被责骂,久而久之就成了僵化的行为模式。

关键词2:等一下每个星期二的晚上,妈妈回到家中做完家事,往往还得加班。

而小娜总是会发现一些新鲜事想和妈妈分享,所以在一旁说个不停,妈妈却总是对她说:“妈妈正在忙,你先等一下,好不好?”采用反应式倾听在和孩子说过“等一下”之后,父母往往就没有了下文,而且也不会留心自己说过这句话,但是孩子却是满心期待。

不管“等一下再说”“等一下再买”,还是“等一下再跟你玩”,如果经常使用而又没有下文,那么这种前后不一致的说话方式就会让孩子失去信任感。

因此,在忙碌时不妨采用反应式倾听,即先重复孩子的语意,然后表明自己在忙,比如:“看来你很喜欢这个玩具呢!可是妈妈正在忙,等一下再听你说,好不好?”这样的方式能让孩子有被尊重的感觉,他自然也会尊重妈妈有事情要处理的状况。

不过,在忙完后一定要记得去做刚刚允诺孩子的事情。

关键词3:你看你小华正在学习自己吃饭,每次吃饭总是将时间拖得很长。

这一天,2岁的小华又用手拿着西瓜往嘴巴里塞,滴得衣服、桌面和地面上都是西瓜汁,于是妈妈忍不住大吼起来:“你看你!脏死了,吃得像猪一样!”重视正向语言父母有权表达自己的情绪,但要特别留意自己的用字遣词,很多时候可以稍微修正一下用法。

就像上述情境中,父母只是无心发出去耐性的语气词,脸上也伴随不满的表情,而孩子也知道自己做了惹父母生气的事。

但是,如果父母没有进一步解释生气的原因,就会让孩子贬低自己。

比如上面这个事例,就可以提醒孩子:“我们要用叉子吃西瓜,这样更方便。

”事后请孩子协助擦拭桌面和地面,这样既能让孩子吃得开心,又可学习协助妈妈做家务。

培养自尊心两三岁的孩子正是自尊心开始萌芽的时候,而自尊来自正面经验的累积,切勿随便批评和嘲讽。

如果父母压抑不住情绪,直接把情绪性话语扔向孩子,那么孩子只能感受到父母的愤怒和生气,却不知道错在哪里,时间一久,就会贬低自我价值。

因此,父母需要先安抚情绪和处理当时的事件,而不是先发泄个人的情绪。

此外,有时父母还会因为自己心烦,从而对孩子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

请注意,不论自原因是什么,只要把自己的情绪反映到孩子身上,就应诚实地告诉他原因,如果纯粹因为自己心烦,甚至要主动向孩子道歉。

关键词4:我早就说小康开心地拿自己完成的拼图展示给妈妈看,妈妈却来了一句:“我早就说你可以拼好的嘛!上次没拼好,一定是因为你不够专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