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会计作业及答案

基础会计作业及答案

基础会计作业以及答案作业一一、名词解释负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该企业。

它是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它是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的一种计算基础,即收入和费用在实际发生时进行确认,不必等到实际收到现金或者支付现金时才确认。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包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

永续盘存制:是对存货的日常记录既登记收入数,又登记发出数,通过结帐,能随时反映帐面结存数的一种存货核算方法。

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报告文件。

二、1 .“决策有用观”是一种关于( A )的观点。

A •会计目标B •会计的职能C .会计的作用D .会计的方法2 . ( A )是会计的主要内容,是会计的基础。

A .会计核算B.会计监督A .预算资金的收支核算B •各类收入、支出和节余的核算C. 营业收入及其成本费用D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C .会计分析D •会计报告3 .行政单位会计的主要内容是 A )。

4 .事业单位会计的主要内容是( B )。

A. 预算资金的收支核算B. 各类收入、支出和节余的核算C. 营业收入及其成本费用D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5 .会计以(A )为主要计量单位。

A .货币B .实物C .工时D .劳动耗费三、问答题1、简述会计六要素之间存在何种关系?为什么存在该种关系?举例说明。

答: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要素的数量关系资产+ 收入-费用= 负债+权益+ 利润等式能够成立,是因为资产与权益反映了同一经济资源的两方面,即一方面是归会计主体(企业)所拥有或能支配的各种资产,另一方面是资财提供者对资财提出的一系列要求的权益。

2 、企业销售收入的确认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3、试简要叙述材料实际成本包括哪些内容?答:材料实际成本= 买价+ 采购费用采购费用,是指企业在购入材料过程中所支付的各项费用,包括材料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仓储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以及入库前的整理挑选等。

制造业企业材料采购成本包括:(1)买价,指进货发票所列的货款金额。

(2)运杂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仓储费等。

(3)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指企业与供应或运输部门所签订的合同中规定的合理损耗或必要的自然损耗。

(4)•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指购入的材料在入库前需要挑选整理而发生的费用,包括挑选过程中所发生的工资、费用支出和必要的损耗,但要扣除下脚料、残料的价值。

(5)购入材料负担的税金(如关税等)(6)其他费用等(大宗货物的市内运杂费,市内零星运杂费、采购人员的差旅费以及专设采购机构的经费:期间费用)4、简述支出、费用和成本之间的关系。

答:费用可以分为广义的费用(即支出)和狭义的费用(即费用),广义的费用(即支出)是指企业各种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既支出,包括所得税支出等。

狭义的费用(即费用)是指作为会计六要素之一的费用概念,应按权责发生制和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确认。

包括营业成本,营业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等。

成本的发生则具有目的性,是为了获得某一项特定资产而发生代价,是费用的具体化,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作业二二一名词解释资产: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会计前提:(或称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是指对某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会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发展趋势所作的合乎事理的推断和假定。

实地盘存制:又称“以存计耗制”或“以存计销制”。

它是指在盘存中通过现场实物的盘点来确定存货数量,并据以计算出销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存货盘存方法。

财务状况说明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禾U润实现情况和分配等情况进行的文字说明。

资本公积:由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投入金额超过法定资本的部分,是企业所有者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由企业(公司)的利润以外的收入而增加的净资产。

二、1.(D )既反映了会计要素间的基本数量关系,同时也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

A .会计科目B .会计恒等式C.记账符号 D .账户2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的右端,两个因素的位置(A )。

A •不能颠倒B •可以颠倒C .没有顺序要求D .在一条件下可以颠倒3 •下列不属于会计要素的是( D )。

A .资产B .负债C.所有者权益D.成本4•下列不属于资产特征的是( B )。

A •资产必须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

B .资产必须具有一定的实物形态。

C .资产作为一项资源,它必须具有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

D •作为一项资产,应当能以货币计量其价值。

5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A )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A .一年B •一个营业周期C .一年或短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D .一年或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三、问答题1 、什么是未达帐项?它一般有几种情况? 答:未达帐项:是指银行或企业一方已经入帐,另一方尚未接到有关凭证或未能及时处理而没入帐的事项。

未达帐项一般有以下四种情况:⑴企业已记收款入帐、银行未记收款入帐的款项⑵企业已记付款入帐、银行未记付款入帐的款项⑶银行已记收款入帐、企业未记收款入帐的款项⑷银行已记付款入帐、企业未记付款入帐的款项2 、简述借贷记账法。

答: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对每一笔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的相反方向以相等金额全面地、相互联系地进行记录的一种专门方法。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记账符号、账户设置、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方法。

记账符号:“借”和“贷” 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3、什么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它一般有几种?答: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

会计主体:指会计工作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也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

会计主体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继续下去,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倒闭及进行清算。

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划分为相等的会计期间(月、季、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考核其经营活动的成果。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可以运用货币单位进行计量与反映,其币值不变。

一般在通货膨胀不大的情况下,货币计量实际上同时也假定币值不变。

4、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答:联系:会计科目是会计账户设置的依据,是会计账户的名称,账户以会计科目作为户头,会计科目的内容通过会计账户反映出来。

区别是: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分类,本身不具备结构问题,而账户则有相应的结构,反映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

相同点:两者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分类,且分类口径、方法、结果都是一致的,所以有时也将会计科目当作账户的同义语。

作业三三一、名词解释账旦:就是在会计内容划分会计要素的基础上,按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分类,以分门别类地记录和汇集经济业务数据的工具。

会计科目:是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称为会计科目。

复式记账法:是指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通常又全称为借贷复式记账法。

它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理论依据,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会计分录:就是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确定账户、金额和记账方位(即借方或贷方)的记录。

简单会计分录:是只涉及两个账户的会计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是涉及两个以上账户的会计分录。

过账:是指在会计核算中根据会计分录记入有关账户。

二、1 •在复式记账法下,对每项经济业务都应以相等的金额,在( C )中进行登记。

A •不同的账户B •两个账户C •两个或两个以上D •一个或一个以上2.有关“实收资本”账户的说法错误的是(D )。

A •其属于所有者权益的账户B •其借方登记按规定减少的资本C •其贷方登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D •期末无余额3. 下列错误中,能够通过试算平衡查找的有( D )。

A •重记经济业务B •漏记经济业务C •借贷方向相反D •借贷金额不等4. 短期借款账户的期初余额为贷方10万,本期偿还借款2万,该账户期末余额为(A )。

A .贷方8万B.借方8万 C .负12万 D .贷方12万5•试算平衡表是根据(A )确定的。

A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B•经济业务的内容C •经济业务的类型D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式三、问答题1、简述会计分录的编写步骤。

[答案]:(1 )确认发生的经济业务涉及哪几类会计科目, 具体哪个科目;(2)确定每个会计科目的发生额是增还是减,数额是多少;(3)根据资产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的记账原理,确定每个会计账户应记借贷的方向;(4)按会计分录格式书写会计分录。

2、简述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答案]: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1 )资产类账户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余额一在借方。

(2 )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余额一般在贷方。

(3 )费用类账户增加(即发生)记借方,减少(即期末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记贷方,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4)收入、收益类账户增加(即取得)记贷方,减少(即期末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记借方,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作业四四一、名词解释成本计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发生的,应计入成本的全部费用,并确定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的账户。

收入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各种收入和利得的账户。

费用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各种费用的账户。

财务成果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并据以确定企业利润或亏损数额的账户。

调整账户:是用来调整被调整账户的账面余额,以便计算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的账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