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系统分类学

植物系统分类学

植物系统分类学部分
一、生物的分类及分类系统
不同的分类系统对生物划分是不同的
二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
三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
四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
五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真菌界)0
六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非胞生物界
二界系统
由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在18世纪提出和应用。

建立最早,沿用最广、最久。

对初学者更适用。

二、植物界各类群的已知种数(引自长治学院电子教案)
•藻类植物——3万种;
•菌物植物——10万种;
•地衣植物——0.25万种;
•苔藓植物——2.3万种;
•蕨类植物——1.2万种;
•种子植物——23.5万种
三、二界系统中植物界包括的类群:
四、高等植物与低等植物的主要区别:
五、植物的分类等级
界、门、纲、目、科、属、种
每个等级下面还可设亚级单位(例:亚门、亚纲、亚科、亚属、亚种)、族、组等。

种下还可设品种、变种、变型等。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种内成员有共同的祖先,基本一致的遗传基因库,有极相似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没有生殖隔离。

藻类
菌类 地衣 苔藓
蕨类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细菌 粘菌 真菌
低等植物
高等植物 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
颈卵器植物
维管植物
六、植物命名法规和双名法
为了避免一名多物和一物多名现象造成交流的不便,对植物命名特别作出的国际通用的规定,以法律的形式来保证。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规定:植物的学名须采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一种植物只能有一个学名,其它非正规的名字作为地方名、俗名等。

中名是在中国的某权威植物志等书刊上统一使用了的中国地方名,一种植物的中名也只有一个。

拉丁学名包括2个词,属名和种加词,属名为所属的上级单位—属的拉丁名词,种加词是表示此种的某个特征的形容词,或拉丁化了的形容词。

正规的种的学名后面还须附上命名人姓名或姓名的缩写。

例如:
银杏的学名为Ginkgo biloba L.(或Linn.)
稻的学名为Oryza sativa L.
鹅掌楸的学名为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大白菜的学名为Brassica pekinensis (Lour.) Rupr.
芥菜的学名为Brassica juncea (L.)Czern. et Coss.
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加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小写,命名人
的姓、名的第一个字母都要大写。

七、藻类的各门重要程度分析
藻类通常分8个门,蓝藻门、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金藻门、甲藻门、裸藻门、轮藻门。

有些系统还设硅藻门、黄藻门,等等。

藻类并不是自然分类系统中的分类单位,其中的各门也没有共同的祖先,只是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是人为的分类群。

对各大类群的亲缘关系可以大致这样理解
八、藻类4个重要门特征比较
裸藻:多为单细胞,无细胞壁,真核,有载色体,有叶绿素b,茸鞭型鞭毛,没发现有性生殖。

硅藻:多为单细胞,细胞壁为上下2个半片,真核,有载色体,有叶绿素c,无鞭毛,有性生殖产生复大孢子。

甲藻:多为单细胞,细胞壁相甲片,真核,有载色体,有叶绿素c,1条横鞭毛(茸鞭型),1条纵鞭毛(尾鞭型)大多进行分裂繁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