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为IPRAN基础培训.pptx

华为IPRAN基础培训.pptx


进行PTN网络的规模建设, 实现TD数据业务承载
IP RAN PTN MSTP
由于LTE需求, PTN需要三层功能
采用PTN核心层支持三 层的方案,继续集采
Page 10
分组传送技术路线选择分析
业务需求
LTE/LTEA
高起点建网,一步到位
IPRA N
IP业 务
PTN升级 路线
IPRAN路 线
3.5G 2G/3G 2G/3G
业务割接
PTN (静态方案)
IP-RAN (动态方案)
使用网管完成基础配置。 网管和设备通道通过网关网元与 非网关网元的私有协议自动打通
使用网管完成基础配置。 网管和设备DCN通道通过DHCP方式的自动打通
通过网管实现端到端业务下发
通过网管实现端到端业务下发
网管提供设备,端口,业务的性 能采集和呈现
MSTP
MSTP:(muti-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 多业务传送平台
PTN
IP/MPLS
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分组传送网络
IP/MPLS:(Internet protocl )互联网协议, 为路由器的主要协议, 综合业务承载网络
经过调研,现有MSTP网络 资源够用,认为分组技术不 成熟,暂不进行建设
启动分组网试商用,IP RAN/PTN都有建设,摸 索经验
大力发展3G启动分组研究, 由传输专业操作,考虑到综 合承载需要,三层功能成为 必须,既定IP RAN方向
启动分组设备采购,涉 及123个本地网,全部采 用IP RAN组网方案
U P E
Page 4
控制层 业务模型 可靠性 可维护性 安全性
PTN:网管集中控制 •设备无控制层面,不进行拓 扑学习,转发路径由网管人 工下发; •保护路径预先配置,网络异 常时收敛速度快。
IP RAN:设备分布式控制 •设备有控制层面,进行拓扑
学习,经过同步后所有设备
的转发表一致;
R
S G
•网络异常时靠协议收敛,也
VC1
SDH
VC2
VC
VC3
分组弹性管道
Flexible Tunnel
Tun1 Tun2 Tun3
Free Bandwidth
MSTP
二层 静态 点到点连接 通道交换 无复用
IP
PTN
三层 动静态 多点连接
二层 静态 点到点连接 二层 动静态 多点连接
包交载网技术概述
业务安全
路由器在“专网专用”的组网模 式下同样具备非常高的安全性
管理安全
安全隐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业务的 开放性、终端智能化,PTN承载开放 性业务时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PTN与路由器通常均采用“带内网管” 的方式进行管理,管理安全等级相当
Page 8
目录
- 1、IP RAN技术演进探讨 - 2、三大运营商承载方案对比 - 3、联通IP RAN组网方案 - 4、IP RAN关键技术 - 5、IP RAN运维 - 6、IP RAN发展
E-VRRP E-APS PW Redundancy ICB PW
VPN FRR
LSP 1:1
收敛时间 50ms
50ms 50ms 50ms 50ms
200ms 200ms
Page 6
控制层 业务模型 可靠性 可维护性 安全性
IP RAN的可维护性接近SDH
开局部署
业务下发 性能监控 告警监控 故障定位
测试诊断辅助故障定位
可视的故障定位功能
破环加减点/基站与RNC归属关系 破环加减点配置少,通过网管协助实现加减点;
调整使用TCAT工具完成
基站与RNC归属关系调整不需要承载网修改配置
Page 7
控制层 业务模型 可靠性 可维护性 安全性
IP RAN设备安全性优于PTN
设备安全
组网安全
经过复杂Internet网络的洗礼, 路由器具备更为丰富的设备安全 防护特性
Page 5
控制层 业务模型 可靠性 可维护性 安全性
PTN/IP RAN的可靠性均能满足业务要求
技术 PTN
保护项 RNC/BSC双归
PW业务 LSP路径 IP RAN RNC/BSC双归 PW业务
L3VPN业务 LSP路径
保护技术 MC-LAG MC-LMSP
VRRP
PW APS
LSP APS
过渡网络: 分组化降低 ETH基站承载 成本;
PTN+弱三层
MSTP 静态二层网络
主要应用于2G、大 客户专线等较小颗粒 的价值型业务承载
PTN 静态二层网络
路由器 动态二/三层IP网络
静态MPLS(PWE3 ) 技术,应用于2G/3G 移动回传
主要应用于互联网、 固定宽带业务承载, 向综合业务承载演进
Page 3
控制中心在哪里?
2G
3G
LTE C
S G
网管提供设备,端口,业务的性能采集和呈现, 同时支持端到端IP SLA质量检测。
支持告警统一呈现,告警压缩, 告警屏蔽和告警相关性
支持告警统一呈现,告警压缩,告警屏蔽和告警 相关性
通过告警实现大部分的故障定位; 通过告警实现大部分的故障定位;提供LSP Ping,
提供LSP Ping,ICMP Ping等OM ICMP Ping等OM测试诊断;提供基于业务路径
无线演进带来新需求 MSTP后去向何方?
2015年
2009年
3G 2G
LTE
单基站带宽需求:2M 单基站带宽需求:30M 单基站带宽需求:150M
BSC
BSC
BTS 二B层TS 组网BTS BTS MSTP
二层组网
三层组网
?3G:大带宽 LTE:更大带宽+三层组网
分组技术缓解承载压力
SDH 硬管道
可预先配置保护路径。
控制层 业务模型 可靠性 可维护性 安全性
能否支持多点业务?
引入三层技术的必要 ➢多点业务:固定互联网、 三层大客户专线、IPTV、 LTE等。 ➢能否用点到点技术模拟多 点需求?
•业务流向相对固定的 情况下可以。 •N(接入点)*M(业务 点)过大时无法实现。 ➢三层技术天然支持多点互 访,是多业务承载的必然。
2
Page 9
中国运营商移动承载建设历史回顾
2009年
2010年
在8个本地网启动IP RAN/PTN试点,结论是都 满足移动承载要求
科技委会议认为IP RAN/PTN都不成熟, 需继续研究
2011年
网发启动以IP RAN为主的 测试和集采,IP RAN成为 主流模式,厂家纷纷跟随
2012年
网发继续启动IP RAN集采, 与高端数据设备一起采购, 共启动2次规模集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