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发〔2013〕24号关于印发《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的通知各市州教育局、高等学校、有关单位:为全面贯彻落实《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我厅制定了《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湖南省教育厅2013年7月1日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为加快推进我省教育信息化步伐,根据《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和《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15年)》,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建设教育强省和“数字湖南教育”为目标,以基础能力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加快应用为着力点,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显著提升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1.统筹规划、分类指导。
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各级各类教育特点,瞄准教育信息化发展制高点,科学谋划顶层设计,确立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不断缩小“数字鸿沟”。
坚持分类指导,鼓励创新应用、先行先试、形成特色,切实推动教育信息化优先发展、快速发展,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2.转变观念、完善机制。
坚持观念先导,在内涵把握上,转变“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为“为教育现代化而信息化”;在建设方式上,转变“使用者自己建”为“企业参与建”;在发展方向上,转变“建设主导”为“应用主导”。
推进机制创新,构建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学校应用、服务驱动”的新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3.应用驱动、重点突破。
紧贴教育改革创新,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内容更新、教师教学方法创新、学生学习手段多样化、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形成教育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互动并进的良好局面,在县域内“三通”建设机制创新、运用信息化破解教育发展难题、管理信息化深度应用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4.整合资源、共建共享。
充分利用各种政策、资金与资源,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加强全省范围内校际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互动,实现校际间同步教学和联合教研,实现“校际互动、教学互助、资源共享、均衡发展”。
三、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初步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基本建成与我省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基本建成全省标准统一、业务整合、数据共享、特色鲜明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及教育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工作机制和多渠道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及评价体系,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
1.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基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
要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构建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云,实现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数字资源全覆盖,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努力缩小区域、城乡和学校之间的数字化差距。
2.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也是教育信息化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
要大力推进职业院校尤其是农村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提升实习实训、项目教学、案例分析、职业竞赛和技能鉴定的信息化水平,发挥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巩固规模、提高3.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
要加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建设好高校数字图书馆,开发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依托各类信息化平台和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数字化科研4.增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能力,建设高水平教育信息化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基石。
要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普遍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明确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岗位职责,持续开展专业人员5.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科学规范的体制机制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要切实明确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机四、重点项目(一)教育信息化网络环境建设计划1.建设湖南省教育网络中心。
建立高标准、大容量、能调度管理全省教育业务网络运行的湖南省教育网络中心,建设基于省教育网络中心物理环境的湖南省教育数据中心,至2015年,网络出口带宽、服务器数量、数据存储容量能基本支撑教育厅机关及厅委直属单位的信息化需求,并为部分县市区和学校提供虚拟化服务。
开展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虚拟化技术在全省教育网络中的应用试点,提高网络信息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使用效率。
2.建设教育网络服务云平台。
充分整合省教育网络中心、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省高校数字图书馆、部分高校及市州(县区)教育网络中心等物理环境的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和运营商的网络资源,初步建成包括云基础平台、云资源平台和云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的湖南省教育云服务系统,面向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支持IPv4/IPv6的公共存储、计算服务、安全认证及各种支撑工具等通用基础服务,支撑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和管理信息化。
其中,包括建设“基础云”服务平台,全面推广应用教育电子身份号;建设基于云平台的安全认证体系,实现各类教育公共服务应用云之间的安全访问;建设图书共享云平台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应用云平台等云服务系统。
3.建设教育网络信息安全体系。
执行国家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标准,强化全省教育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完善内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运维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全省教育类网站前置审批和年度审核工作机制。
到2015年,完成省市两级网络安全监控平台建设,实现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网络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实现对80%的教育业务网络和网站的安全管理与监控,逐步实现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电子身份证书,初步建成与“数字湖南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网络信息安全体系。
(二)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计划1.加快“数字校园”建设。
分类制订中小学校、幼儿园、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应用标准和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及应用标准。
采用政府推动、示范引领、分步实施、奖励支持的方式,推动中小学校、幼儿园、中职学校实现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应用能力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全面提升,加快建设学校资源共享空间,结合实际配备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条件,实现教学资源“班班通”。
在高等学校大力普及建设高速校园网络及各种数字化教学装备,建设完善的信息发布、网络教学、知识共享、管理服务和校园文化生活服务等数字化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实现科研与教学的互动和对接,推进系统整合与数据共享。
2.开展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组建湖南省教育信息化标准技术委员会,结合我省实际,分类制定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标准及管理规范;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标准和专项培训标准;制定实施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制定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规程和目标任务管理指标体系;落实教育信息化标准管理审查机制,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规范发展。
3.开展教育信息化创新与改革试点示范。
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选择不同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区域、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开展省级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试点示范,从2013-2015年每年建设15个示范县市区、50所示范学校和一批示范项目。
鼓励和推动各地根据自身实际确定试点示范项目,探索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新思路、新方法与新机制。
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试点工作。
4.加快网络学习空间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普及应用。
探索形成“政府规范引导、企业参与建设、学校选择服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运营机制,加快部署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到2015年,使网络学习空间数量达到300万个。
进一步加大网络学习空间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研修、资源共享、互动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力度,探索利用空间促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变革的有效途径。
推动中小学校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组织教师开展网上研修活动,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推动职业学校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创新仿真实训模式、增强实践教学能力、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动高等学校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水平。
(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计划1.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学校使用的方式,按照省、市、县、校统一原则,组建互联互通的各级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站集群(资源云),使用统一标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资源目录检索的方式共建共享资源云。
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资源和服务,组织开展多种模式的资源应用。
新建“教育新干线”、“高教新干线”、“基教新干线”,完善“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职教新干线”、“湖南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等机构平台,建成以“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为核心的省、市、县、校互联互通的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及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2.建设教育云资源平台。
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海量资源供给优势,建设1000个以上网上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交流与教研社区(主题学习空间),生成特色鲜明、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的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并应用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到2015年,利用各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视频资源200万个,原创性文本资源5000万篇,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的点击浏览突破5亿人次。
3.建立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建立基础教育优质资源遴选机制及政府主导的资源共建共享超市运营模式,建设以“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为中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社会企业、及各类中小学校参与的“湖南省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实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企业共建资源、全省中小学教师共享资源成果,以共建共享提升各类资源建设资金使用效益。
建立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学习者信息库(学分银行)、学分互认管理系统和学分互认机制,建立资源共建共享的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
提供公平竞争、规范交易的系统环境,在政府引导性资金分配中,建立以资源应用效率为主的评价机制,根据公共资源机构平台的网络使用效率确定经费支持额度,帮助所有师生和社会公众更方便选择并获取最优质资源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