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我国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我国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2)关于刑事诉讼中罪嫌疑人权利受到漠视的原因的研究综述
我国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权利得不到充分的保护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一些学者在论述了现状以后,对于犯罪嫌疑人权利得不到充分保护的原因提出了一些看法。华东政法大学的曾宪亚认为,我国之所以在犯罪嫌疑人权利保护方面还存在这么多的问题,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重权力、轻权利;重打击、轻保护;重实体、轻程序所造成的。此外,将刑事诉讼程序视为保障实体刑法规范得以正确实施的工具或日手段,而刑事诉讼程序本身并没有其他仟何独立的价值或意义,这种观念是典型的“程度工具主义”或“程序虚无主义”观念,是一种消极的诉讼观念,它完全以实体刑法实施效果的好坏来评价刑事程序法的优劣,使程序的合法性完全建立在实体刑罚权的实现之上,这就使程序法丧失了自我发展、完善的可能,程序本身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功能受到极大抑制。
(1)有助于规范侦查行为
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要求侦查人员必须依法办案,对侦查过程和结果承担法律责任。从程序角度,必须按照法定的步骤和程序,规范有序地开展侦查;在采取侦查措施、限制嫌疑人自由的同时,应及时告知犯罪嫌疑人应有的权利,使其能够适时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权利。从实体角度,在依法揭露、打击犯罪嫌疑人违法行为的同时,还应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以便正确定罪量刑。
[4]彭文,刘明承.中国侦查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学报,2000.
[5]张玉镶,宫万路.侦查权的概念[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1.
[6]韩阳.侦查程序:权利重构与监督[J].云南法学,2001.
[7]田心则.论我国侦查权控制的基本理念[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16]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
[17]胡锡庆.刑事诉讼热点问题探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
[18]陈卫东.刑事诉讼法教学参考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9]卞建林,刘玫.外国刑事诉讼法[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2.选题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理论上探讨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对于构建科学的诉讼结构,推进诉讼程序正当化,进而实现刑事诉讼法治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为该领
域的研究添砖加瓦,而且在某些方面可以拾遗补缺。
在实践上,不但可以更有效地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而且还有助于我国刑事司法的进一步实现公正,从而也有利于我国法制现代化的实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二、研究内容与初步方案
1.研究内容
本篇论文希望通过讨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问题,借鉴国外刑事诉讼中的合理成分,本着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有机统一起来的思想,从人权保障的概念入手,从刑事诉讼的目的和价值出发,论证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的正当性和理论基础,通过当前存在的侵犯犯罪嫌疑人权利的问题,分析我国在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制度规定上的弊端,然后对国外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入的主要程序权利进行分析,确立我国犯罪嫌疑人在刑事侦查阶段应当被赋予取保候审权、沉默权及获得律师帮助权,完善我国刑事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正当程序权利,以期对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制度建设有所裨益,同时,也为处于法律规制与社会舆论高压之下的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刑事诉讼是国家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活动,自古以来,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侵犯公民权利的现象就比比皆是。已经进入依法治国的现代中国,这种情况也不鲜见,已经揭露出来的杜培武案、孙万刚案,以及聂树斌案不都是在侦查阶段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被屈打成招而引起的冤案吗?于普通公民而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疑是弱者,但犯罪嫌疑人又是弱者中的弱者,他们的权利保障即使相对于被告人而言也具有薄弱性、脆弱性和困难性。有多少冤假错案与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不力、权利受损无关。文明、法治的国家应该对最弱的入给予最强的保护。然而,在我国,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司法实践中,都没有对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予以足够的重视。判断一个国家或者社会的成员实际享有的权利状况如何,首先根据法律规定的人们权利的多寡,可更重要是根据人们的权利救济或保障机制和制度是否合理与完善。所以,本课题便将研究范围界定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制度的完善上,试图提出提升我国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水平的构想。
年月日
此表一式三份(可复印),申请人、JM教育中心各存一份,原件交校档案室。
三、具体进度安排(论文工作各阶段的内容、进行方式、主要措施、完成期限等)
第一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1月,收集资料、确定选题、拟定提纲,开题;
第二阶段:2013年2月——2013年4月,实践调研、提交论文初稿;
第三阶段:2013年4月——2013年5月,修改论文,定稿;
第四阶段:2013年5月7日——2013年5月18日,论文答辩。
(4)关于如何加强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护的研究综述
学者们在经过一系列论述后,对于如何加强我国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权利保护的问题也进行了阐释。蒋贤勇《刑事诉讼侦查阶段人权保护问题的几点思考》,陈岚《侦查程序结构论》,孙长永《侦查程序与人权》,孙晶《论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护》等均对我国未来刑事司法改革中的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权利保护提出了一些设想。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面贯彻无罪推定原则。第二、强化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第三、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第四、确立侦查司法审查机制。
3.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关于人权保障的现状的研究综述
王丽芳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中认为,我国受大陆法系国家的影响,采取以职权主义诉讼观所支持的非对抗式侦查模式,又称审问式侦查模式。这种模式体现的价值理念是控制犯罪而非保护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因此她认为,我国应该在立法上改变这一现状,促进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护。与王丽芳不同的是,李斌在《我国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问题研究》中认为,我国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护,不仅仅在立法上存在问题,在司法上也存在问题。因此他重点指出了我国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权利保护的立法现状和司法现状。其他学者在各自的论著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主要认为我国目前刑事诉讼的立法和司法中,对于犯罪嫌疑人的保护都不是很有力,存在很多问题,犯罪嫌疑人权利受到侵犯的现象比较普遍,与保障人权的目标还存在一段距离。
[20]刘新仿,黄刚.刑事诉讼法实务与案例评析[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2.
[21]武延平.中国刑事诉讼法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22]赵洪兵.刑事诉讼法教程[M].北京:群众出版社,1952.
[23]方蔼如译.法国刑事诉讼法典[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7.
[24]徐静村.刑事诉讼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30]张爱钦.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M].河南大学学报,2003.
[31]蔡能,论刑事诉讼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M].犯罪研究,2004.
[32]薛炳尧.论侦查讯问告知程序与人权保障[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
五、审核意见
指导教师意见
导师签字:
年月日
JM中心审查意见
中心主任签字:
本研究初步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1)调查研究法。广泛收集当前我国侦查程序与人权保障之间的相关问题的资料,
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
(2)文献法,大量搜集、阅读报刊文献资料,同时借助媒体网络,广泛收集与我国侦查程序与人权保障之间的相关问题有关的信息。
(3)实践法:通过到实践部门进行实习,收集实践部门相关的资料及案例,并进行分析总结。对侦查程序和人权概念相关理论的收集,还可以找到其它高校学习相应专业的同学和朋友帮助收集。通过指导老师给予细心指导,特别是导师在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制度的改革方面给与我很多启发。
四、主要参考文献书目
[1]董杰.刑事专案侦查.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8
[1]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2]何理.侦查措施[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
[3]许昆,刘冲.论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学报,2003.
表2:
浙江工商大学
法律硕士(JM)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工作计划表
姓名
专业
入学时间
导师
研究方向
预计答辩时间
论文题目
我国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问题研究
一、选题依据:(1)说明选题的背景及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1.选题的背景
刑事诉讼的直接目的是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实现司法公正,终极目的是维护一定阶级社会的统治秩序,终极目的的实现有赖于直接目的的实现。在刑事诉讼的两个直接目的中,保障人权是目的,惩罚犯罪是手段,保障人权处于核心地位,这是现代人权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方向。刑事诉讼最基本的价值是公正和效益,公正与效益可谓刑事诉讼之双翼,两者无主次可言,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刑事程序运行于社会的理想状态,便是公正与效益的最佳平衡。刑事诉讼法作为程序法,要达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目的,实现公正与效益的价值,科学、公正的程序就成为实现准确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前提。近年来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相互融合的趋势,不论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的诉讼模式,本质上都兼顾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双重目的,刑事程序正当化已成为刑事程序发展的方向。
(3)关于保护犯罪嫌疑人权利的意义的研究综述
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护是有一定的意义的,或者说是有一定的价值的,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人们提出要加强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护。对此,学者们也有所论述。顾汝标在《刑事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中认为,保障刑事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是进一步规范侦查工作,完善人权保障,实现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
[12]谭世贵.司法独立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