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事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简介
截至2013年12月,大连海事大学已设立六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分别是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一、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99年2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大连海事大学建立“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交通运输工程”是交通运输部重点建设学科和辽宁省重点学科,也是我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之一。
该学科整体学术水平高,科研实力强,实验设备先进,所属的二级学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2012年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在全国25个同名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第8,在过去的8年中,连续获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或国家技术发明奖。
主要的学科研究方向包括: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道路与桥梁工程等。
在船舶动态测试、船舶运动控制、航海仿真、等离子表面技术、无刻蚀镀铁新技术、电子海图数据处理、综合显示系统及路基路面破坏分析与寿命评价、桥梁结构设计理论与健康诊断和结构增强加固理论与实验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二、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7年8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大连海事大学设立“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流动站依托于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其中的轮机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现代轮机管理工程、船舶动力装置与系统、轮机自动化与控制、船舶机电一体化、船舶安全与污染控制、“绿色”船舶与海洋工程及船舶设计制造等。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师资队伍整体水平高,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讲座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教授4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7人。
科技创新和科研能力强,科研成果突出,近五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纵向科技课题6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30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10余项,国际、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出版专著20余部。
学科拥有1个国家级航海实验实训教学中心、1个交通运输部重点实验室、3个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3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设备先进,设施齐全。
目前,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已发展成为我国海上交通领域解决轮机工程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学科重要的科研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三、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7年8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大连海事大学设立“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作为交通部和省重点建设学科,主要的学科研究方向包括: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信号与图像处理,导航与雷达信息系统,射频通信理论与技术,交通电子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海上移动通信,光电信息处理,宽带通信网,生命系统信息处理
等。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是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师资队伍整体实力强,科技攻关能力突出,具有国家级专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具有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
该学科在船舶导航技术、射频技术和水上交通信息技术领域在国内具有优势地位,取得了突出的科技成果,近5年来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课题、国家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纵向科技课题10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0余篇。
在水上交通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9年9月,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大连海事大学设立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海商法、国际法、民商法、刑法、宪法与行政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等。
流动站依托于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是全国38家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其中国际法学、民商法学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国际海事法律研究中心为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法学学科科研能力强,科研成果丰富,近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70余项,其中,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教育部项目8项,司法部项目8项,交通运输部项目6项,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40项,出版学术著作64部,在检索源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60余篇,先后获得国家级优秀成果2项,省部级优秀成果奖19项。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可根据课题需要,为进站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和科研保障服务,配套相应的科研经费协助解决子女入托、入学等问题。
五、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2年9月,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大连海事大学建立“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流动站依托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多维交通信息组织与管理,物流系统工程,交通运输管理决策,运输管理优化理论与应用,港航经济管理等。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辽宁省一级重点学科,拥有辽宁省物流航运管理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部港口与物流管理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省级优秀创新团队、教学团队,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科团队结构合理,科研学术水平高,现有各类研究人员4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占学科总人数的93%。
近5年,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教学奖励16项,出版专著38部,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四百余篇;获得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版权等知识产权成果13项。
近3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交通运输部、辽宁省重大科技项目等高水平研究课题47项。
与国外多所知名高校联合培养博士,包括: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州州立大学,俄勒冈大学,印第安纳大学等。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已成为面向交通运输领域,具有行业特色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的重要科研基地和高层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
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2年9月,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大连海事大学建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辽宁省和交通运输
部共建重点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网络工程与云计算,软件理论与软件工程,数据库技术与知识工程,多媒体技术与人工智能,智能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智能信息处理,可用性工程与人机交互,可信计算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师资队伍力量雄厚,整体水平高,包括双聘院士1人;讲座教授8人;客座教授10人,其中图灵奖获得者1人;专职教师70人,其中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10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
学科科技创新和科研能力强,科研成果突出,近五年来主持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省部级科技课题等在内的80余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5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400余篇;获得国际、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出版专著10余部。
学科拥有1个辽宁省工程技术中心、1个辽宁省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是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国家及地方信息产业发展高端专门人才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