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赤壁赋》课件

《赤壁赋》课件


请找出译文中的错误之处:
壬戌年秋天,七月中旬,我同客人乘船游于 赤壁之下。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举杯 叮嘱客人,让他们先朗诵“明月”诗,后吟唱窈窕 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星和牛星 之间徘徊,白茫茫的水汽横越江面,波光与星空 连成一片。纵使驾一叶扁舟也要越过那茫茫江面。 多么辽阔,像凌空飞去,不知将停在何处;多么 飘逸呀,宛若离开人世,飞登仙境。
乌台诗案前后苏轼诗词风格的变化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 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其作品则将侧重 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
第三,在风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 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 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溢清。
"客"因何而悲?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 赤壁的惨状。这么一个一世之雄尚且随 着大江东去,销声匿迹,那么默默无闻 的平庸之辈,就更连影子都不曾晃动一 下就悄然消失了。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 生观和虚无主义的思想。对于封建社会 的文人来说,当他们政治失意或生活遭 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就陷入到这样的 苦闷和迷茫之中。客人认为自己与苏子 不被朝廷重用,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只是过着渔夫樵夫的生活,鱼虾做伴, 麋鹿为友,划着小船,举杯相劝,那微 不足道的生命,短促得如同永恒天地间 仅能活短暂片刻的蜉蝣,渺小得如同大 海中一粒米粒。于是客人感慨,“悲” 情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贬调湖 州。贬调的原因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元 丰二年(1079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 被加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牵连苏 轼三十九位亲友,一百多首诗)。苏辙等拼死 上表相救,幸好太后曹氏爱才,不肯杀轼,神 宗才对苏轼从轻处置。苏轼被囚128天之后, 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交由本州安置,不得干预 公事。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的 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期间写下了《赤壁 赋》《后赤壁赋》和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是苏政治上失意,行动上不自由,生活贫困, 心情极其苦闷的时期。
——林语堂《苏东坡传•序》
字子瞻,自号 东坡居士,北 宋四川眉山人
苏洵、苏辙
三苏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辛弃疾
唐宋八大家 (文)
苏辛(词)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苏黄米蔡 (书法)
绘画上“朱竹”别具一格;
南宋学者李耆卿的《文章精义》: “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
写作背景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 时都感到短暂悲哀。
1. 曹 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 许 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4. 苏 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 杨 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9、旌旗( jīng ) 18、枕藉( jiè )
第一节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
为何而乐?
一、良辰:七月既望 二、美景:
乐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何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处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三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最后作者的思想感情又有何变化?
为何转悲而喜?

变 逝者如斯

盈虚如彼

生老病死
不变 未尝往也 卒莫消长
代代相承
面对灾难性命运, 苏轼持什么样的 人生态度?
以坦然的心境欣赏“江上 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到大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
积极进取,直面人生 听任天命,随遇而安
达穷 则则 兼独 济善 天其 下身
运用大量华丽的语句,张扬文采,从不同 的方面描写事物,不厌其详,不厌其细。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 的特点。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有时虚设主客,通过“抑客伸主” 的方式阐述 观点。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 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 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赋 的一大特征。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或活用现象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状语后置 ) 2、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 3、渺渺兮予怀( 倒装句 ) 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作状 ) 5、侣鱼虾而友麋鹿( 意动用法 ) 6、正襟危坐( 使动用法 ) 7、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动用法 ) 8、方其破荆州(使动用法) 9、夫水,智者乐也。( 判断句 )
面对亡国的悲痛,屈原。。。 面对官场的黑暗,陶渊明。。。 面对权贵的淫威,李白。。。 面对现实的苦难,杜甫。。。
面对命运的不公,苏轼。。。
“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 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 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 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 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 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 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 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 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 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 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凌 万 顷
纵 一 苇 之
露 横 江
之 茫
所 如
水 光
然接

第二节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有声么变化?
为何而悲?
客人吹箫,箫声悲愁。 主客问答,人生短暂。 泛舟赤壁,见乐景而悲愁

舞怨
泣 孤 舟 之 嫠 妇
幽 壑 之 潜 蛟
如 慕 , 如 泣 如 诉
“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 于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
朗读课文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壬戌( rénxū) 10、酾酒(shī ) 2、桂棹( zhào ) 11、横槊( shuò) 3、余音袅袅( niǎo) 12、渔樵(qiáo ) 4、幽壑( hè ) 13、扁舟(piān ) 5、嫠妇( lí ) 14、匏尊(páo ) 6、愀然( qiǎo ) 15、蜉蝣(fúyóu ) 7、山川相缪( liáo ) 16、无尽藏(zàng ) 8、舳舻千里(zhúlú) 17、狼籍( jí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