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答题技巧
1.严格掌控答题时间。前面两道选择题尽量控制 在半小时内,最多不能超过1小时。以免后面笔 答题时间太少。
2.先看问题再看案例。因为分析题的问题一般比较
短,考生可以先看问题,这样在阅读时就能有较强的针对 性,对关键词划线,容易抓住重点,提高效率。
3.要认真审题。问题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认真地看,
8.行文流畅,结构清楚。写文章干干净净、清清楚楚
是一种好习惯,这既能给评阅教师一个好心情,也有利于 保持自己思路的清晰。考生回答分析题切忌从头到尾一大 段,结构混乱,乱涂乱画。
下面的几个小技巧可以帮助考生写出 一份漂亮的答卷:
(1)分段合理,在此前提下,段落宁多 勿少;
(2)用不同层次的数字,如一、1、(1)、 ①表示结构层次;
注:答题时最好引用文中原句
事故间接原因的分析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一 1986)中规定,属于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 工业构件、建筑物、 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 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 术知识。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 不力。 7、其他。
纯知识型方面的问题
一般这种题与给出的现场或场景没有直接关联的关系,题目 给出的资料/信息,答题一般也用不上,属于纯知识型问题。 如: (1)简述火灾爆炸的发生条件/三要素; (2)影响可燃性混合气爆炸极限的因素; (3)简述制定预防可燃性混合气发生火灾爆炸措施的原则
并按每项原则举出三个实例; (4)简述某装置/设备运行/生产过程/作业活动中应
要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弄清问题要求分析的到底是 什么。
4.不要急于动笔。看完题目后,考生不要马上动
笔,想到什么写什么,而应先花几分钟时间对问题进 行系统分析和思考,确定答题思路和要点,框架建立 起来后再动笔回答。这样才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并 且不容易遗漏要点。
5.不求深,但求全。案例分析涉及到问答题,评分是
(二)应急预案方面的问题 指出某应急预案的制定存在的错误和不足; 指出某应急演习计划中存在的不正确做法; 指出某应急预案的缺陷及应补充的内容; 指出某应急预案响应、恢复的步骤和内容 指出某单位在应急演习/演练过程的不足、
错误、不恰当之处等。 这种题主要考查大家对应急预案基本知识的掌
案例分析答题技巧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案例分析,即给出一个案例并就案例提出问 题,要求考生作出开放式的分析。这种考法给考 生较大的发挥空间,虽然不会得不到分,但要得 高分也较困难。要能很好地解答这种题,考生既 要认真阅读案例,又要有清晰的分析思路;既要 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实际经验。同 时案例分析一定要熟练掌握技术、法规、管理三 门课的重点内容,并能够综合运用。关于分析题 的解答技巧,需要补充的还有以下几点: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案例分析》题型预测
一、 11年《案例分析》试卷题型预测及分析
(1)题量:预计会出大概五、六道大题; (2)题型:肯定全部是现场或场景题; (3)变化:11年与过去的几年相比,预计在各个题目下的问
题,会略有变化,其主要变化应是: ※ 每个题目下的问题,可能会包括以下三种类型:单项
7.语言简练,突出重点。对分析题,首先要象简述题
那样做到要点完整;而跟简述题不同的是,对每一“点”, 考生都要稍展开一些论述,阐述该“点”包含的内容。但应 避免经验之谈,对不同的“点”又不可平均用力,重要之 “点”,应详细论述;一般之“点”,讲清即可。论述过程中 应遵循“从重点到一般”的顺序,重要的内容放在前面,层 次分明,循序渐进。
防止该类事故发生。 这一方面的问题极有可能涉及以下专业/行业领域: ★ 机械加工——金属切削机械、铸造、锻造、热处理等; ★ 特种设备——起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电梯; ★ 危险化学品——油库、有毒有害物质、常见的危险物质 ★ 防火、防爆——建筑物(构筑物)防火、厂房防爆,以
及火灾爆炸基本知识; ★ 电气安全技术。
(责任制、操作规程) (5)安全培训教育和宣传贯彻是否到位,职工的安全
意识是否到位。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6)是否按规定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7)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执法力度是否到位。 (8)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是否安
全投入不足。 (9)是否存在官僚和腐败现象,因而造成了事故
的发生。 (10)是否落实了有关 “三同时”的要求 (11)是否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2)组织保障:机构、人员配备 (13)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是否执行 (14)是否执行了安全标准化
※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规章制度制定和修 订、相关方安全管理的案例分析 ※“三同时”、标准化建设的案例分析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分析与控制方面的问题
(1)按事故类别(GB6441),指出某类作业场所/生产过程 存 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2)按导致事故的原因(GB/T13861),指出某类作业场所 /生产过程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事故责任追究
责任分为三类 行政责任:行政处分、行政处罚 刑事责任:《刑法》相关规定和罪名 民事责任:违约民事责任、侵权民事责任
(安全生产领域:财产损失赔偿责任和人身 伤害民事责任)
事故教训
找出事故原因 分析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原因后所得出结果
领导责任者——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有关领导应负领导责任: 1)由于安全生产规章、责任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 无章可循,造成事故的; 2)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职工末经 考试合格上岗操作造成事故的; 3)机械设备超过检修期限或超负荷运行,设备有缺陷又不 采取措施,造成事故的; 4)作业环境不安全,又未采取措施,造成事故的; 5)新、改、扩工程项目的安全卫生设施不与主体工程同时 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造成事故的。
事故责任分析(3类)
直接责任者——其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的人 员。
主要责任者——对事故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人员。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由肇事者或有关人员负直接责 任或主要责任:
1)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或冒险作业造成事故的;
2)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事故的;
3)违反劳动纪律、擅自开动机械设备或擅自更改、 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造成事故的。
1.技术措施与对策 2.组织管理措施与对策
事故案例中事故直接原因分析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GB6442—1986)中规定,属于下列情况为 直接原因:
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2、人的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在《企业职工 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中有 规定
★可能出简答题的重要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 《安全生产法》; 《职业病防治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493号令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3)每一要点最好先用一两句话、一两 个词概括,然后再简单论述几句。
事故案例分析报告的一般格式
一、事故经过(概述) 二、事故性质认定和原因分析
1.性质认定 2.直接原因 3.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与处理
1.直接责任 2.主要责任(重要责任、间接责任) 3.领导责任
四、事故教训 五、预防措施与对策
一、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第一责 任者,对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其职责为: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指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 规程;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即使消 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指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 急救援预案;
握情况。
(三)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方面的问题
确定事故的类别、起因物、致害物、存在的物的不安全状 态/人的不安全行为;
调查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应搜集的情况和材料; 事故原因分析: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确定事故的性质:责任事故 事故责任者分析: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领导责任者 事故教训、对策措施分析 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的计算;直接、间接经济损失的计算 事故调查的程序/如何进行事故调查; 写个简单的事故调查报告
(3)针对现场某事故/某一危险有害因素,制定防范的安全 对策措施(安全技术措施);
(4)指出某装置/设备运行/生产过程/作业活动中的常见事 故类型;
(5)分析某作业场所/生产活动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6)防止职业中毒/粉尘/噪声的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7)分析某装置/设备运行中某类事故的发生原因,及如何
选择、多项选择、简答题,不排除出不定项选择题 的可能性。 ※ 更注重考核实际能力和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实 际工作经验要求更高
(4)重点:2010年之前《案例分析》的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和控制案例”分析
※ “应急预案案例”分析 2011年大纲要求增加了:
即为教训 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事故教训、对策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方面 (1)是否贯彻落实了有关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
技术标准。 (2)是否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3)是否制定了合理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4)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执行是否到位。
按照采分点规则,每一点有固定分数,在回答时答出一点 即可得到相应分数。所以案例分析核心的部分是不追求深 而追求全。
6.找根源,抓本质。案例分析题往往会问“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