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唐僧师徒最后所受职位的原因2 (1)

浅析唐僧师徒最后所受职位的原因2 (1)

浅谈唐僧师徒最后所受职位高低的原因摘要:《西游记》是一部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文学巨著,自问世以来,引起了们极大的探索兴趣,本文将通过对文本的分析与解读浅释造成唐僧师徒最后受职不同的原因。

原因即是:因为各人的背景,能力,知名度与性格的不同,造成了同劳不同酬的现象,是对当时的社会和官场的有力折射。

关键词:西游记唐僧师徒受职原因《西游界》是一部运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深刻现实主义批判意义的巨著。

它以奇诡的想象编制出超越人间的神话世界,故事中隐喻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折射出现实生活,自问世以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特有的乐趣,也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趣,自明代到现代,对关于《西游记》的各种的探讨一直方兴未艾。

本人通过对文本的仔细阅读,发现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在圆满取得真经之后往西天受职,彼此所受职位地位相差巨大,本人觉得除了佛祖给出的理由还应与各人之前的背景,知名度,才能,性格有莫大关系。

本人希望通过对文本进行详细的分析,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西游记》第一百回《径回东土五圣成真》中,唐僧师徒历经千辛万苦把真经送回东土大唐,并在八大金刚的引领下再次来到灵山,加升大职正果。

唐僧被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为斗战胜佛,猪悟能为净坛使者,沙悟净为金身罗汉,小白龙为八部天龙马。

由佛到使者到罗汉到八部天龙,五人的层级一个比一个低,个中原因,我们将展开详细阐述。

一、唐僧:旃檀功德佛。

在受职大会上,唐僧被佛祖定为旃檀功德佛,是五圣中受职最高的一位。

我认为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并没有多少值得争议的地方。

首先,正如佛祖在分封大会所说:“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

因为汝不听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

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经,甚有功果。

”佛祖的这段话告诉所有人唐僧原为佛祖的第二个徒弟,金蝉长老。

金蝉长老原先在佛界里就有着崇高的地位和声望,受职为旃檀功德佛,并无不妥,且唐僧此次求取真经,传入东土,弘扬佛法,对佛教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件极大的功果,功德无量,受职为旃檀功德佛,实至名归。

其次,佛祖授以唐僧旃檀功德佛,更是考虑了唐僧在人界、东土拥有的地位而决定的。

唐僧在取经之前,是大唐水陆大法会坛主,唐王亲笔御封的天下大阐度僧纲,且在西行取经之前与唐王结了兄弟,况唐僧一路西行以来,广施恩德,在人界拥有众多信徒,有极大的影响,授以唐僧旃檀功德佛,即是对唐僧个人的嘉奖,又对安抚众信徒,保证佛教在人界的地位起到极大的作用。

再者,一来唐僧在取经途中,是其他四圣的师父,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人界,百行孝为先,父亲的地位理应比徒弟高,故唐僧的职位在其他四圣之上并无不妥。

二来唐僧与其他四圣相比,身家最为清白,自出生以来,便入佛门,没有干过一件伤天害理之事。

此外,与四圣取经的目的相比,四圣取经都是为了消除自身的罪过求取解脱,为的是个人,而唐僧取经正如他所说是为了“保我王江山永固”弘扬佛法,为的是天下。

第三,唐僧禀性纯良,不管大人小孩,只要有困难,就出手相助,一路上见庙拜佛,见塔扫塔,拥护佛教,修行坚定,一路西行以来,纵前有四圣试禅心,以家产相赠,中有女儿国国王以江山相许,后又有鼠精玉兔之流以武力相逼,唐僧终不为所动,不管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唐僧都未曾有退怯之心,此情天地可鉴,故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实至名归。

二、孙悟空:斗战胜佛。

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是众徒弟中唯一被封佛的,我认为佛祖之所以让悟空受职成佛,主要出于以下原因:首先:悟空本领高超,在取经途中一路捉妖打怪,忠心耿耿,为保唐僧西天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佛祖在受职大会上所说的理由,孙悟空一路来的付出与努力,也是大家有目共睹,可以说没有孙悟空的保护,唐僧是无论如何都去不了西天,取不了真经。

然而,我认为若单凭这些,还不足以让佛祖把佛位授以孙悟空。

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与孙悟空的本领,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性格有莫大的关系。

(1)悟空的本领在三界就像太阳东升西落一般,可谓人人皆知,但凡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莫不知道悟空的本领,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

试想佛祖当初也只压下孙悟空,而非诛灭孙悟空。

从另一个角度设想,是否佛祖也没有法子诛灭孙悟空,只能暂时把他压下?如若佛祖没有选择孙悟空跟唐僧去西天取经,而是等到孙悟空历劫飞满,孙悟空若再来大闹一次天宫,佛祖是否还能压得下孙悟空?若如此,何不卖孙悟空一个人情,提前把他放出来,把他拉入取经队伍,让他加入佛教。

授以孙悟空斗战胜佛佛号,佛祖以此告诫孙悟空“在修行途中必需不断秉持‘无我’正见,与‘我要、我想、我厌、我畏’奋斗,直至战胜一切私心偏好,不再沉迷于如意算盘,方能契入无有对立,永享太平。

修途上有赖种种教导与助缘,但在取舍私心自利与菩提利众之际,全赖当机者之一念纯粹、一心清净。

不断努力,克服障难,循觉出迷。

”(2)孙悟空在三界拥有的知名度也是佛祖考虑授以孙悟空斗战胜佛的一个原因。

“齐天大圣”这四个字,几乎可以说无人不识无人不晓,高度的曝光率之下,产生的是广阔的人脉网络,在五圣之中,孙悟空是最善交朋友。

还是妖精的时候,孙悟空便与牛魔王等六妖精合称X天大圣,威震妖界。

进入天宫,成为太乙散仙中的一名后,他借着天时地利人和,广交天界众仙,玉帝正是因为他交的朋友太多,有所顾忌方让他去看守蟠桃园。

而在西行取经途中,他因武结交下一向眼高于顶的地仙之祖镇元大仙,并与其结下八拜之交。

天界众仙见了孙悟空,莫不是好生相迎,且看书中所述:“…….正然走处,见白云洞外,松荫之下,有三个老儿围棋,观局者是寿星,对局者是福星,禄星。

行者上前叫到……那三星见了,拂退棋枰,回礼道…….”又看,“正走处,只闻得香风馥馥,玄鹤声鸣,那壁厢有个神仙。

但见:……人间数次降祯祥,世上几番消厄愿。

武帝曾宣加寿龄,瑶池每赴蟠桃宴。

教化众僧脱俗缘,指开大道明如电。

也曾跨海祝千秋,常去灵山参佛面。

号称东华大帝君,烟霞第一神仙眷。

孙行者觌面相应,叫声:“帝君,起手了。

”那帝君慌忙回礼道:“大圣,失迎。

请荒居奉茶。

”“拂退棋枰,回礼道……. ”“慌忙”一词,显出三星、东华帝君等人对孙悟空是极有敬意的,东华帝君是修仙者飞仙后首先要去拜见的神仙,当属第一神仙,见孙悟空摆出如此大的礼仪,由此可见孙悟空在三界的影响力。

孙悟空有赫赫声名,道家已经同意孙悟空以齐天大圣自称,佛家授以孙悟空斗战胜佛倒也无可厚非。

(3)孙悟空有极为高傲的性格,且又好面子,平生最憎别人不把他当一回事情。

两次大闹天宫,一是嫌弃玉帝封他做弼马温官职太小,地位太低,不甘心要自称为齐天大圣。

第二次则是因为王母娘娘举办的蟠桃大会没有邀请他。

终归到底,就是孙悟空认为天界没有给他足够的尊重,不把他放入眼中,所以他要给他们点颜色瞧瞧,大闹天宫。

试想,如果,玉帝一开始就把孙悟空封为天蓬大元帅,高官厚爵地安抚孙悟空,那么孙悟空还会大闹天宫?前车之鉴,对于孙悟空的授职,佛祖不得不慎重考虑。

(4)在取经途中,每每唐僧心生懈怠和迷茫时,开导唐僧的均是孙悟空,正是因为孙悟空一次又一次的鼓励和开解方使唐僧一次次坚定信心。

且如第八十五回《心猿妒木母》中,三藏面对前方山势崔巍,心生恐惧,正是行者以“心静孤明独照,心存万境皆清。

差错些儿成惰懈,千年万载不成功。

但要一片志诚,雷音只在眼下。

似你这般恐惧惊惶,深思不安,大道远矣,雷音亦远矣。

且莫胡疑,随我去。

”相劝,长老方万虑皆休。

且孙悟空的悟道天赋是极高的,当年菩提老祖收他做徒弟一方面看中的悟空的诚心,更多的是因为悟空的悟性,正如祖师所言,“这厮果然是个天地生成的!何就打破我盘中之暗迷也?”又如在九十三回《给孤园问古谈因》中,唐僧师徒谈论乌巢禅师《心经》时,对于八戒和沙僧的质疑,三藏道:“悟能,悟净,休要乱说。

悟空解的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

”由此可见,悟空在悟道上面的修为和天赋要比八戒和沙僧等要高。

高超的本领,显赫的声名,与生俱来的天赋,充分说明孙悟空是个不可多得的的人才,佛祖授以孙悟空斗战胜佛的佛号,实为揽住人才的一种手段。

三、猪八戒:净坛使者。

对于净坛使者这个身份八戒是很不满意的,故而他在听封后立即就反驳道:“他们都成佛,如何把我做个净坛使者?”在猪八戒的认知里,即使自己成不了佛,那起码也能够蹭个菩萨来当当的,绝对不会是个使者的身份。

对此,佛祖的理由是猪八戒口壮身庸,食肠宽大,而佛教教徒众多,净坛使者是个受用品级,于八戒是最合适不过。

然而,我认为,佛祖把八戒封为净坛使者,绝不仅仅出于八戒口壮身庸这个原因。

首先,与悟空沙僧小白龙相比,猪八戒的一个比较鲜明的本领是能言会道。

且不说八戒在取经路上一路上靠着一张嘴巴每每把唐僧哄得团团转,几次赶走孙悟空,但说他即使投错猪身,相貌丑陋,亦能娶下两房娇媳妇,足见其能说会道的本领的高超。

我认为猪八戒之所以被高家抛弃是由于他快要把高家吃垮,而非是因为被高玉兰嫌弃或者高老爷所说的,怕亲戚们的闲言碎语,主要基于,八戒在吃垮一个家庭上存在前科,八戒之所以入赘高家,在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和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中均有提到,主要是八戒把他第一任夫人福陵山云栈洞的卵二姐给他留下的遗产坐吃山空,无出路之后方到高家去的。

若不是八戒的食肠过大,我认为凭借着八戒的花言巧嘴,高老爷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把八戒赶出高家。

佛祖授以八戒净坛使者之职位,正是鉴于八戒在讨人欢心方面极具天赋。

猪八戒不像悟空般心高气傲,也不像沙僧冷漠寡言,八戒在讨人欢心上他从来都放得下身子,发自内心,让人心生亲切,不忍拒绝,把你迷得团团转。

净坛使者所承担的职责是向信众收取贡物,这个职位有点类似于现今的税务人员,不同的是,纳税在当今社会是义务行为,而向佛祖提供贡品,并不属于义务行为,因此净坛使者需得是一个极其能说会道又和蔼可亲的人方可,而八戒是当之无愧的人选。

其次,佛祖授以八戒净坛使者亦是考虑到八戒先前的地位和名望的,八戒原为天上掌管八万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影响力虽不及孙悟空,但破船也有三斤钉,不管怎么说八戒在天界的影响力也是不容人小觑的,基于这个原因,佛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把八戒的位置放得太低。

但是,在五圣之中,八戒求经的心,是最不坚定的,每遇有劫难,总是第一个打退堂鼓,要散伙,卖行李、嚷着回高老庄做女婿、种地过日子,故而佛祖也不愿让八戒的职位太高。

且八戒在悟道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天赋,一路行而来,每每众人谈道论禅之时,八戒只会叫众人早早地休息,故而佛祖让八戒受职为净坛使者,亦是考虑了八戒在悟道方面的天赋的。

净坛使者只负责收贡净坛,与佛,菩萨,罗汉不同,净坛使者只需动手无需动脑。

最后,我认为八戒的性格亦是导致他此次受封为净坛使者的一个原因。

八戒不同于悟空,八戒的性格属于有贼心没贼胆,只会占嘴巴便宜,蹦跶不起来的那种类型,净坛使者这个位置,不高,以八戒的影响力和一路挑担而来功劳,还可以受封更高的职位,但佛祖就是看准了八戒即使心有不满也不敢起来大胆反抗这点,故而授以他净坛使者的职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