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冶金煤气安全知识

冶金煤气安全知识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冶 金企业煤气安全技术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 安监总管四〔2010〕125号
十七、煤气设备设施的改造和施工,必 须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 凡新型煤气设备或附属装置必须经过安 全条件论证。 十九、从事煤气生产、储存、输送、使 用、维护检修的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 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持特种作业 操作证方能上岗作业。
四、煤气事故的控制要素
煤气中毒事故的产生、预防 煤气爆炸事故的产生、预防 煤气着火事故的产生、预防
四、煤气事故的控制要素
1、煤气中毒事故 (1)CO的毒性 煤气中毒有时也被称为一氧化碳中毒。由于CO具 有多种引起缺氧的作用,其与血红蛋白(Hb)生成碳 氧血红蛋白(HbCO)的能力要比O2与血红蛋白(Hb) 生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能力大200~300倍,阻 断了血液输氧,造成全身各组织缺氧,甚至窒息死亡, 它是一种内窒息。人体内正常水平的HbCO含量为0.5% 左右。当HbCO含量达到25%~30%时,显示中毒症状, 几小时后陷入昏迷。当HbCO含量达到70%时,即刻死 亡。
55~60%
21-30% 1.5~3. 5~8%
氮气
碳氢化合物 热值MJ/m3
45~65%
3.2~3.8
7~8%
2% 16.5~18.5
23-42%
5.3~7.5
3~14 %
≤0.5% 8.3~9.2
爆炸范围
理论空气量 密度Kg/m3 特性
35.0~72.0
0.83 1.35
(2) 防腐蚀
架空管道,钢管制造完毕后,内壁 (设计有要求者)和外表面应涂刷防锈 涂料。管道安装完毕试验合格后,全部 管道外表应再涂刷防锈涂料。管道外表 面每隔四至五年应重新涂刷一次防锈涂 料。
五、煤气事故的预防
(3) 防断裂 管道设计应有自动补偿能力或增设管道补 偿器。 防止由于积水、冲刷以及施工开挖等原因 引起地基沉降、坍塌而造成断裂、倒塌

二、常见煤气的工艺流程
1、高炉煤气产生工艺流程 2、焦炉煤气产生工艺流程 3、转炉煤气工艺流程

1、高炉煤气产生工艺流程
高 炉 荒煤 气 重力除尘器 切 断 阀
湿法清洗系统
干法除尘系统
用 户
透平发电机
减压阀组
混合加压站
净煤气管网
填料脱水器
消 音 器
用 户
高炉煤气柜
过剩放散管
高炉煤气产生工艺流程

煤气事故案例
1937年3月18日,美国得克萨斯洲新伦敦的一 所小学发生煤气爆炸,500人炸死。 2004年9月23日下午16:00左右,河北省武安 市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在建高炉煤气综合 利用发电项目75吨燃气锅炉进行单体设备负荷 调试。在点火时该锅炉突然发生煤气爆炸,造 成该在建项目锅炉、管道、烟囱等设备的损坏 和垮塌,24日凌晨1:30分,搜救工作结束。 事故造成13人死亡(其中本公司工人 3名,其 余为项目施工单位人员),8人受伤。下面是 当时爆炸后图片。
五、煤气事故的预防
系统的可靠隔离 系统爆炸压力泄放
——当燃烧装置采用强制送风的燃烧嘴
时,在空气管道上应设泄爆膜。
五、煤气事故的预防
系统煤气放散
煤气设备和管道的最高处应设吹扫煤气放散管; 煤气管道以及卧式设备的末端应设吹扫煤气放散管; 吹扫煤气放散管口应高出煤气管道、设备和走台4m, 离地面不小于10m。 厂房内或距厂房20m以内的煤气管道和设备上的吹扫 煤气放散管,管口应高出房顶4m。厂房很高,放散管 又不经常使用,其管口高度可适当减低,但应高出煤 气管道、设备和走台4m。不应在厂房内或向厂房内放 散煤气。 剩余煤气放散管应安装在净煤气管道上。 剩余煤气放散管应控制放散,其管口高度应高出周围 建筑物,一般距离地面不小于30m,山区可适当加高, 所放散的煤气应点燃,并有灭火设施。
2、煤气的爆炸事故 在容器或管道中,当煤气体与空气或氧 气的混合比达到一定的范围,并且遇到 足够能量的火种或温度达到着火温度以 上时,就会发生爆炸。 各类煤气的爆炸范围取决于各组分的爆 炸极限与浓度。

四、煤气事故的控制要素

煤气的爆炸范围
成分 煤气种类 CO H2 CH4 爆炸范围
焦炉煤气 高炉煤气 转炉煤气 铁合金炉煤气 发生炉煤气
高炉煤气产生工艺流程
高炉煤气产生工艺流程
焦炉煤气产生过程
焦炉煤气产生过程
转炉煤气工艺流程
三、 煤气的基础知识
3.1 煤气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品种 成分
高炉煤气
焦炉煤气
转炉煤气
发生炉煤气
一氧化碳(有毒性) 23-30%
5-8%
60-70%
23-27%
氢气(无毒窒息性 ) 2~4%
甲烷(微毒 ) 二氧化碳 16~18%
3.3 焦炉煤气的特性
无色、有奇臭味(因含硫化氢)、有毒的可燃气 体。 密度是0.45—0.55 kg/m3,是空气密度的1/3;一 氧化碳含量约7%,毒性较高炉煤气小、易燃、易 爆。 着火点550℃。 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4-30%。

3.4转炉煤气特性
无色、无味有剧毒、易燃易爆的 可燃气体,CO含量在60~70%。 密度是1.38kg/m3。 着火点650--700℃。 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 21.5~74.0%。
煤气安全知识
煤气安全知识
煤气工业发展概况 煤气管理 煤气的产生过程 煤气的特性 煤气事故的产生、预防

一、煤气工业发展概况
煤气作为二次能源,它有输送方便、操作 简单、燃烧效率高,温度容易调节等优 点。煤气工业的200年历史见证了钢铁、 建材、耐火材料、玻璃、陶瓷、化肥、 合成化工等工业的发展。但煤气具有的 有毒、易燃、易爆的特性,也造成许多 人员的伤亡,这些伤亡事故也本身伴随 着煤气工业的发展。下面是一些煤气事 故案例。
GB6222-2005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
4.9有煤气设施的单位应建立以下制度: ——煤气设施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将设备图纸、 技术文件、设备检验报告、竣工说明书、竣工 图等完整资料归档保存; ——煤气设施大修、中修及重大故障情况的记 录档案管理制度; ——煤气设施运行情况的记录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煤气设施的日、季和年度检查制度, 对于设备腐蚀情况、管道壁厚、支架标高等每 年重点检查一次,并将检查情况记录备查。

四、煤气事故的控制要素
煤气的着火温度: 焦炉煤气: 550-650℃: 密度为 0.45-0.50 Kg/Nm3 高炉煤气: ~750℃左右 : 密度为 1.29-1.30Kg/Nm3 转炉煤气: 650--700 ℃ 密度为 1.396kg/Nm3 。。 混合煤气: 650~750℃ 密度依 高焦煤气之比 发生炉煤气: ~650℃: 密度为 1.16Kg/Nm3
四、煤气事故的控制要素






煤气着火事故产生的原因 煤气设备附近有火源,煤气设备泄漏煤气引起着火 事故。 煤气设备上架设电器设备,当煤气设备泄漏而电器 设备漏电产生火花时,引起着火事故。 带煤气作业,使用铁质工具打出火花或磨擦产生火 花,引起着火事故。 煤气设备泄漏煤气,附近有火源或裸露的高温蒸汽 管道,引起着火事故。 在生产的煤气设备上或附近动火,有煤气泄漏,不 办理动火手续私自动火,又无安全措施,引起着火 事故。 在停产的煤气设备上动火,不采取措施,盲目动火, 造成着火事故。 煤气设备接地装置失效,电击或杂散电流引起煤

煤气事故案例
上海宝钢集团梅山钢铁股份公司2012年2月23 日煤气中毒事故共造成6人死亡,还有7人继续 在医院治疗,病情基本稳定。事故调查和善后 工作正在进行中。 2011年12月江苏省江阴华西高速线材厂检修复 产中发生一起煤气泄漏事故,造成多名员工不 同程度煤气中毒。25名员工送往医院紧急救 治,其中8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1人重伤 。
四、煤气事故的控制要素
3、煤气着火事故的产生、预防 煤气着火就是煤气的燃烧:是指煤气中 的可燃成分(氢气、一氧化碳、 碳氢化 合物 )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发生剧烈的 氧化作用,并产生大量的光和热的物理 化学过程。 燃烧三要素 : 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可用一个 燃烧三角形来表示,三要素缺一燃烧不 会发生;
6~9 26~29 63~66 60~63 27~31
58~60 2.0~3.0 2.0~3.0 13~15 7~10
22~25 0.1~0.4
4.5~35.8 35.0~72.0 12.5~74.0
0.5~0.8 16~18
7.8~75.07 21.5~67.5
四、煤气事故的控制要素
煤气爆炸产生的原因: 工业炉送煤气时,违章点火造成爆炸。点火作业 必须先点火、后送煤气。 工业炉停送煤气时,炉前管道内混合气体达到爆 炸极限,烧咀不严或烧咀没关或没关严未发现, 发生爆炸。 工业炉点火作业时,第一次点火失败,煤气已经 进入炉膛内,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第二次点 火前,没有处理炉膛内煤气就点火,造成爆炸。 煤气设备动火,残余煤气处理不合格或不经过化 验,凭直觉动火造成爆炸。 送煤气时,不用氮气或蒸汽吹扫空气,直接送 煤气造成煤气在管道内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 气体,遇明火造成煤气爆炸事故
无色、无味有剧 毒、易燃易爆
4.5~35.8
4 0.48
无色、有臭味、 有毒、易燃易爆
12.5~74.0
1.38
无色、无味有 剧毒、易燃易 爆
21.5~67.5
0. 97
有色、有臭味、 有毒、易燃易爆
3.2 高炉煤气的特性
无色、无味、有毒的可燃气体。 密度1.35kg/m3,与空气密度(1.29kg/m3)相近。 一氧化碳含量27—30%,毒性很强。 着火点为700℃。 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40—70%。具有易燃、 易爆、易中毒的特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