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农产品交易市场项目选址论证报告***农业局第一章编制背景1、1项目建设背景1、项目区域经济与社会背景***位于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
目前,全县总人口30、4万,农业人口25、8万,耕地面积23万亩。
***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思路与“集中连片、板块开发、适度规模、注重效益”原则,发展肉鸡、生猪、肉牛、核桃、蔬菜、中药材、薯芋、水杂果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根据2015年中期数据,当地发展中药材5万亩、蔬菜2万亩、薯芋6、5万亩,核桃建园累计达36、7万亩,发展山茱萸12万亩;规模养殖场发展到444个,养殖大户发展到602个,累计发展肉鸡大棚835个,已经建设3个省级农业示范园与5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现阶段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与谐**的关键时期。
由于县城缺少大型的综合农产品交易市场,既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不便于人民群众,新建农产品交易市场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农技中心交通较为便利,市场比较活跃。
由于历史以来,群众赶街交易主要集中在县城北新街两边,长期形成以路为市,以地摆摊,占道经营,严重危及广大交易者与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当地群众怨声载道;内外客商望而生畏,直接影响了该地区的社会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
因而根据县人民政府的有关安排,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市场建设,为农民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易环境,同时解除以路为市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在农技中心所在地建设一个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功能齐备,管理规范,融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一体的商品集贸市场显得非常必要。
1、3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与国城乡规划法》;(2)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章项目基本情况2、1项目名称与建设单位项目名称:***城西农产品交易市场项目建设单位:***农业局2、2用地及建设规模本项目拟建于原农技中心院内。
项目拟建4F的农产品交易市场1栋,建筑面积为13000m2,总用地面积4000m2。
2、3工程内容本项目工程建设内容见表2-2所示。
表2-2 建设项目组成一览表2、4投资规模及筹措本工程项目预计总投资3000万元。
建设投资计划在36个月的时间内,按项目实施进度与投资比例分阶段投入。
本项目的建设资金由县农业局负责安排解决。
2、5给排水1、给水本项目水源为城市自来水,从城际干道市政给水管引二路DN150的给水管进入本项目范围,并在本项目室外形成DN150的环状给水管网。
市政水压0、30Mpa。
生活给水分两个区,低区采用市政压力供水,高区采用变频加压供水方式。
本项目用水主要为办公人员生活用水极少。
2、排水项目排水采用雨污分流的方式。
雨水:根据益阳市降雨情况估算及近年来城市排水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确定项目地雨水量q=2000l/s。
雨水由雨水斗与地面雨水口收集后经DN200雨水管直接排入河道。
污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污水管网。
2、6变、配电系统1、负荷等级本项目消防用电,重要电子信息系统与警卫、安防系统用电为一级负荷。
客梯动力、排污泵、生活水泵,办公室、会议室、值班室、档案室及主要通道、楼梯间照明为二级负荷;其它一般照明、空调为三级负荷。
2、供电电源及电压等级本项目用电由***电力系统供给。
3、应急电源本项目消防用电设备、重要公共设施用电等一、二级用电负荷计算容量为l50kw,电压均为380/220V。
为保证市电停电检修的情况下,能维持最低限度的行政办公需要,同时满足消防用电设备、重要公共设施等一级负荷用电的需要,本项目在办公楼地下一层新建一座柴油发电机房,设置一台200kw自启动柴油发电机组。
4、供电方式高压配电系统采用两路10kV电源进线,单母线分段形式,同时使用,互为备用。
配(变)电所低压配电系统采用二组变压器供电,单母线分段形式,中间设分段断路器,平时分列运行。
容量较小、较分散的一般负荷采用树干式配电,重要负荷与设备采用放射式配电,消防用电等一级负荷,采用双电源回路供电,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自动切换。
第三章项目选址3、1指导思想1、项目选址与城市规划相协调2、项目用地与国家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政策相统一3、项目用地选址最大程度的保证项目运行安全、高效与保护环境3、2 选址的基本原则针对本项目的特点,选址选择时应该重点考虑下列原则:1.符合国家、地区的相关政策与规划的要求。
2.节约建设用地,尽量不占或者少占农田;3.满足本项目服务功能的特定要求;4.地区的客观条件与项目建设、运行条件相适应;5.符合保护生态环境要求,促进人与自然与谐发展。
3、3 选址的基本要求1.用地的基本要求(1)应选在交通与通讯方便的地方,尽量避免在闹市区建设;(2)现状用地地质状况良好,拆迁工作量小,不需大型土石方平衡;(3)土地的使用符合县城总体规划;(4)给水、排水设施良好,污水排放满足环保;(5)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不在溶岩、断层、滑坡、泥石流、土崩、八级以上的地震区与矿藏区;(6)地基承载力等条件满足项目要求;2.交通运输要求(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要求;(2)交通条件优越。
3.周边环境要求(1)拟选地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
应有布置停车场的场地与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2)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3)考虑到了高温、高湿、云雾、风沙、暴风、落雷、滚雷区对项目的影响;(4)考虑到了冰冻线对建(构)筑物基础与地下管线敷设的影响。
3、4项目选址的地理位置本拟建项目地址位于***农技中心及农机中心内,交通方便。
用地范围地理位置为:规划用地面积为4000m2。
项目周边情况具体见图1所示。
北31、气候特征项目所在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冬寒夏暖、四季分明、降水丰沛等特点。
根据***气象局1954-2010年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3、8℃。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87、4mm。
2、水文特征本项目属丹江流域。
丹江在**境内,西至棣花之巩家河,东至竹林关之雷家洞,总长87、5公里,流域面积2322、51 平方公里。
多年产水量4、6亿立方米,过境流量7、1亿立方米。
丹江两岸阶地发育,河床比降小,1958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176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0、039立方米/秒(1962年)。
本地块距离丹江1km,丹江对本项目的影响不大。
3、生态环境该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雨,秋季晴朗干旱,常年多雾,为各种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3、6项目选址的工程技术条件1、总平面布局本项目为一栋多层建筑,地上3层,地下1层。
2、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农技中心,场地平坦,地貌单元属西河一级阶地。
3、地质岩层勘探深度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杂填土、粉质粘土与卵石等组成,由地表向下可分为杂填土、层粉质粘土、层卵石。
地块新构造运动总的趋势表现为平稳,无大的区域运动。
总体上高处以剥蚀为主,低处以沉积作用为主,未见有新构造痕迹,地壳稳定。
4、施工条件道路交通方便,施工用电充足,当地劳动力、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完善充足、征地拆迁量少、场地平整工程量不大,施工条件较好。
5、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地势平坦,场地内及周边无不良工程地质作用发育,地层稳定,适宜建筑。
3、7项目选址的交通运输条件选址区域临近312国道,交通运输极为方便。
3、8 项目选址的环境保护●项目建设期间的环境保护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机械噪声、车辆运输交通噪声及施工带来的扬尘等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其影响就是局部的、短期的与不可避免的,经采取措施后可得以减轻。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就是施工及运输时产生的粉尘与各种机械、车辆排放的尾气以及装修期的油漆废气。
(1)施工扬尘扬尘污染产生的主要决定因素为施工作业方式、原材料的堆放形式与风力等,其中风力因素的影响最大。
经调查,在一般气象条件下,平均风速2、5m/s时,建筑工地的TSP浓度为其上风向的2-2、5倍,其扬尘的影响范围在其下风向可达150 m,影响范围内TSP的浓度均值为0、50 mg/Nm3,就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值的1、6倍。
当有围栏时,在同等气象条件下,其影响距离可缩短40%,即影响范围为90 m。
如果在施工期间对车辆行驶的路面每天实施洒水抑尘作业4-5次,合理选择堆场位置,并实施洒水,提高料堆表面含水率,可使扬尘量减少70-80%,扬尘造成的污染距离缩小到20-50米。
施工产生的粉尘影响在施工结束后即可消除。
施工方采取的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建材露天堆放,设置建材堆棚或加盖塑料布,对建材堆放场地安装喷射系统进行喷水从而减少粉尘;另外,要求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商品混凝土。
限制车速,尽量采用封闭车辆运输,特别要控制汽车的行驶速度,并对汽车行驶路面勤洒水,保证汽车路面的清洁。
(2)汽车尾气尾气污染产生的主要决定因素为燃料油种类、机械性能、作业方式与风力等,其中机械性能、作业方式因素的影响最大。
运输车辆与部分施工机械在怠速、减速与加速时产生的污染最为严重。
经调查,在一般气象条件下,平均风速2、56m/s时,建筑工地的NOX、CO与烃类物质的浓度为其上风向的5、4~6倍。
因施工期时间不就是很长,施工期汽车产生的NOX、CO与烃类物质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3)油漆废气油漆废气主要来自于装修阶段,油漆废气的排放属无组织排放。
且由于装修量不大产生的油漆废气对周围环境基本不会带来明显的影响。
项目施工时应做好防护措施,加强洒水防尘,建筑设置防尘网,施工车辆应远离,相关施工设备尽量远离周边居民布置。
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有效的控制施工期间的废气,使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
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建设期工程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建筑施工人员的施工废水与生活污水。
施工废水主要为泥浆废水,来自浇筑水泥工段,排放量较难估算,主要污染因子为SS,要求采用沉淀池处理,施工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排入项目东面的河道。
生活污水主要污染因子为COD、SS、NH3-N等,建议生活污水通过修建临时化粪池、生物接触氧化池等加以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的一级标准后经城际干道排水管网排入新河。
施工期废水通过修建临时卫生设施处理达标后外排,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3、声环境影响分析建筑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来自施工机械运转,设备动力噪声。
施工期产生的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与不固定性。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如挖掘机、推土机、运输汽车、打桩机等。
虽然施工噪声仅在施工阶段产生,并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但建筑施工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基本无隔声、隔振措施,声源声级较高,对项目周边地区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