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初中生作文的动态评价模式

浅谈初中生作文的动态评价模式

浅谈初中生作文的动态评价模式
【关键词】初中生作文动态评价
作文难,这是广大初中生遇到的普遍问题。

改作文难,这是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遇到的普遍问题。

如何让教师跳出改作文难的深渊?如何实现以评促写,以评促优?在作文评价改革初步实践的基础上,本文就初中生作文动态评价模式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作文固态评价模式的缺陷
作文固态评价模式(以下简称“固态模式”)就是指教师按照一个单一而固定的标准,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一次性终结评价的一种传统作文评价模式。

这一模式包括有教师命题一学生审题一学生构思一学生创作一教师评价一教师讲评等基本环节。

在以往教学的实践反思来看,笔者以为这一传统评价模式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评价方式的单一性
评价方式的单一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评价主体的单一性。

语文教师往往是学生作文的唯一评判者,教师个人的价值取向、个人好恶甚至对学生的固有印象都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学生没有向教师申诉的机会,没有生生交流的机会,这是不利于学生开放思维的培养的。

二是评价标准的单一性。

由于受到中考指挥棒的影响,话文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往往受到中考考场作文评价标准的影响,
过多强调得分点,过多强调“保险作文”,限制了学生作文在创新性、丰富性方面的发展,甚至产生了新“八股文风”。

让学生走入了写作的死胡同,扼杀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兴趣,作文成为考场模式下的机械填词。

这既是思想的禁锢,又是兴趣的扼杀。

2.评价结论的片面性
当前来看,作文评价结论的呈现有两种方式:一是分数,包括百分制和五十分制,后者因各地中考作文赋分不同而有区别;二是等级制。

但不管怎样,这种评价结论都体现为一次性,即一篇文章评价一次,而且是终结性评价。

这种评价没能给学生一个弥补作文缺陷、提升作文亮点的机会和平台,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

笔者以为,作文的训练应该包括师生共同命题一师生共同审题一师生分别构思一师生分别写作一师生共同评价一学生再创作(修改)一师生再评价一师生共同总结等一系列过程,且学生应该全程参与,师生全程互动。

从以上分析来看,以往作文教学因为很多环节学生没有参与,所以就限制了学生作文在思维训练、文字推敲、评价反思、修改完善等方面的广度和深度,也就制约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和作文水平,初中生怕写作文、讨厌作文、作文水平较低也就成了较为昔遍的现象。

二、作文动态评价模式的特点
作文动态评价模式(以下简称“动态模式”)是指师生依据开放性评价标准,共同参与对学生作文进行反复的、多角度的发展性评价模式。

作文动态评价模式相比较固态评价模式而言有着本质的区别。

具体体现如下:
1.评价对象
固态模式评价的对象局限于一次性作文,因此,它注重的是学生某篇习作的结果,就文论文,完全忽略了对作文教学中三维目标的整体关注。

这种评价存在明显的缺陷,容易让学生产生失败感,从而产生畏难情绪或厌学情绪。

动态模式评价的对象包括某一习作从创作到完善的全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态度和方法。

它把学生的作文训练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学生习作从初稿到修改稿到终结稿的修改提升的过程,让学生体验进步,体验成功,从而变终结性评价为发展性评价,真正关注了学生作文的情感、态度和方法,关注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2.从评价方式来看
相比固态模式而言,动态模式的评价方式更为灵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发展。

一是评价主体的多样性。

动态模式的评价主体不仅仅是教师,学生也成了作文评价的重要评判者。

这种评价为学生自评、互评提供了平台,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点评、修改和
鉴赏能力。

二是评价标准的开放性。

因为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决定了动态模式的评价标准的开放性。

各评价者可以从作文评价的各个层面和角度,依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对文章的优劣品头论足。

这有利于评价者本身开放思维的培养,也有利于为被评价者修改作文提供更多的思路。

3.评价载体
固态模式的评价载体只是一篇作文,而动态模式的评价载体是学生同一文题的若干篇习作,这一载体引导学生关注的是不同阶段习作的变化,并在变化的评价中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把握作文技法,提升作文水平。

三、作文动态评价模式的操作体系
动态模式的操作体系包括以下五个子系统:以学习小组为核心的评价主体系统,以作文赏析树状图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系统,以作文档案袋为核心的评价载体系统,以作文学习园地、班刊和习作交流会为核心的作文交流系统,以及作文评价程序系统。

1.以学习小组为核心的评价主体系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作文评价中来,教师必须根据本班学生作文的现状,以异质与自愿为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作文态度、性格趋向、性别等多方面因素,组建四人作文小组或六人作文小组,
由小组中作文功底较好的学生任组长,做到层次搭配、性格互补、性别协调,保证各小组整体水平的均衡性,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各组组长组建班级作文核心小组。

作文小组负责组内成员的习作互评,提出修改建议,督促作文修改。

作文核心小组负责组织习作交流会,出版学习园地和班刊。

教师要对各组组长进行作文评价的专题培训,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设计作文小组的评比方案,结合作文完成情况、作文发表情况、作文交流情况、组内互评情况等进行评比,以此保障各小组活动的正常开展。

2.以作文赏析记录表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系统
教师与核心小组成员一起设计作文赏析记录表,交全班学生讨论通过后定稿。

记录表要做到一文一表,内容设计上要包含作文评价的各项指标,以此引导学生互评时能更全面、具体。

参考表格(见左表)。

3.以作文档案袋为核心的评价载体系统
动态模式关注的是学生作文创作的整个过程,既包括学生同一文题的不同习作,也包括学生初中全段的所有习作。

即,既关注到学生同一文题习作不断修改、提升的过程和效果,又关注到学生六个学期不同阶段作文水平的发展与提升。

因此,动态模式框架下,就必须建立学生个人作文档案袋。

档案袋中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材料:一是学生习作及每次习作的赏析记录表,二是学生自己准备的作文素材,三
是学生的作文成绩登分表,四是学生每学期写的作文的心得和总结。

作文档案袋既能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又能让教师对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有一个更全面的把握,有利于教师采取更有效的作文指导。

4.以作文学习园地、班刊和习作交流会为核心的作文交流系统
要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就必须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非常重要的是,要让儿童始终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力气而看不到成果。

”因此,为了培养并保持学生的写作热情,以评促写,以评促优,教师必须设置多种形式的交流展示平台。

作文学习园地是较为传统的一种展示交流形式。

笔者还认为,出版班刊和举行学生佳作交流会是非常新颖且更有影响力的交沆展示形式。

班刊由班级作文核心小组组刊、编辑,教师进行适当指导,既展示了学生作品,增强了学生成就感,又培养了核心小组学生的作文鉴赏和修改水平,更有效地促进了班级文化建设,可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佳作交流会也由核心小组设计、组织,可以邀请家长代表参加,有条件的还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参加,使交流会更有影响力和指导性。

笔者就曾邀请一些作文杂志的编辑和文联的作家出席交流会,很好地增强了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期待。

5.作文动态评价程序系统
作文动态评价模式的程序系统不仅仅停留在评价这一环节。

因为动态
模式需要良好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因此,就广义的程序系统而言,它应该包含了作文的全过程,即师生共同命题一师生共同审题一师生分别构思一师生分别写作(教师写下水作文)一师生共同评价一学生再创作(修改)一师生再评价一交流与展示一反思与总结等一系列过程,且学生应该全程参与,师生全程互动。

就评价的操作层面而言,动态模式的操作程序有以下几个步骤:(1)评价标准解读。

教师在全班就当次作文的评价标准进行基本解读,并提醒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

(2)各作文小组互评。

作文小组成员交换阅读习作,分别填写“作文赏析记录表”第一部分一“初稿评价”的相关内容,提出具体修改建议,并分别评分。

(3)学生限时完成作文修改。

(4)各作文小组进行第二次互评。

重点针对初评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评价其修改情况。

在讨论的基础上,由组长执笔填写“作文赏析记录表”第二部分一“修改稿评价”的相关内容,并给出小组评分。

(5)教师结合学生习作和小组评价意见,填写“作文赏析记录表”第三部分一“教师评价意见”,进一步提出修改意见,并建议是否进行第三稿写作,建议是否转交核心小组进行编辑,在学习园地或班刊上进行展示交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