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入门》PPT课件

《诗歌鉴赏入门》PPT课件


,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 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 幌,双照泪痕干!
注:①鄜州:现陕西省富县。②云鬟:妇女的 鬟发。③清辉:指月光。④虚幌:薄而透明的 帷帐。⑤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在中国民俗和古典诗歌中,月亮是团圆 的象征。杜诗《月夜》描绘的是一幅月 圆人不圆的画面,作者借“月亮”意象 至少有三个作用:
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qi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 月中看。
根据诗歌内容流派判断这是什么诗?解 释第一句中的“海”字。具体分析本诗 “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及妙处。
(1)这是一首唐诗中的边塞诗。 因为唐代边境战事频繁,许多男 子被征去戍边,故唐人留下了不 少脍炙人口的边塞诗。
(1)思想感情
考查的主要有三点:①情感类别(哀怨、 激愤、憎恶、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 恨、怀古伤今等);②情感载体(大雁— 思归、羌笛—思乡、杨柳—离别、菊花— 傲视、圆月—思念、落叶一失意等);③ 抒情方法(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托物言 志、触景生情等)。
(2)内容主旨
①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 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意象是指单一的突出的包含感情的形象。
意境是指几个包含感情的形象组合而成的情境。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诗歌中“枯 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几个 形象组合在一起就是意境,诸如“枯藤”等某 一单一的形象,那就是意象。
【思想感情】
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是以抒发真实的、带有普 遍性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描写人、事、物、 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 的思想主张。同时,诗还是叙述生活的艺术,是 人生哲理的艺术反映,一般在浓郁 的感情中有理 想信仰、人世经验、社会风云、生活智慧的闪光。 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般不是平白直露,而是往往 依附于诗歌所写景物与人事,所以我们在分析时, 不仅要注意诗中所写的景物特征和人事性质,把 握情由景出,情由事生等普遍性规律,还要注意 诗歌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手法的 运用情况。
①勾起诗人对妻儿的思念之情;
②颈联的月下妻子描写,渲染了妻子思 念丈夫的凄楚的氛围,增强了感染力;
③表达出明月千里寄相思的主题,给读 者创出了很大的想像空间,收到了言有 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芳草垂杨荫碧流, 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 独向斜阳叹白头。
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 白鹭是一个怎样的意象?
答案:
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 解的悲剧形象。
简析下列这首诗意境:
溪涨清风拂面, 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 一声笛起山前。
首句“溪涨”暗示此诗所写为夏夜情景, 着一“拂”字写风之轻柔,给人以闲适 恬静之感;
次句写月落而繁星满天,描绘出晴朗的 夏夜氛围,给人以舒适之感;
第三句写船“横”,最具诗情画意,状 幽静、闲适,
末句以“一声笛起”来得娴静,写出夏 夜的清幽自然。
全诗则描绘出一个闲适恬静、清幽自然 的美好意境。
【流派(题材)】
按照诗歌的题材,有以下几种类型: 山水诗:清新优美 田园诗:恬淡宁谧 咏史诗:雄浑壮阔 送别诗:依依不舍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羁旅行役诗:深沉凄凉
②自甘寂寞,高洁脱俗。首句中“林中”及第 二句可见梅自甘寂寞,不同流俗,性情高洁;
③报春。三四句写梅的报春,梅是有奉献精神, 公而无私的。
人以梅自况,表现了自己自甘寂寞、不慕荣华、 高洁脱俗的志趣及公而无私的精神,反映了封 建时代知识分子儒道一体的思想体系以及出世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赏析诗中“月亮”这一意 象的作用。200字左右。
诗歌鉴赏入门
分析角度
任何一种文学样式都是由内 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组成的, 诗歌也不例外,我们如果能 牢牢抓住内容和形式这两个 方面深入探讨,诗歌方面的 问题就能讲清讲透。
内容层面
一、形象·意象·意境; 二、流派(题材);
三、思想感情。
【形象·意象·意境】
形象包括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
②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③诗人的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倾向、政治主张、志 向追求、生活经历;
④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诗歌表现思想内容的形式大致有 两种:①借景物抒情;②借人物 言志。律诗、绝句大多是先描写 景物,后抒发情怀;词曲往往是 咏物怀古,即借事物,借人物来 表明心志。思想内容也就在抒情 言志的诗句里得到集中的体现。
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有:
忧国伤时
反映社会的黑暗:杜甫“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 苦:杜甫《春望》
2)“海”指沙漠,与岑参诗句 “瀚海阑干百丈冰”中的“海” 意思一致 。
3)这首边塞诗运用了“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抒写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首句勾画了一支远征 军队活动的广阔背景:雪后的天山,刺骨的寒风, 浩瀚的沙漠。景物雄阔的苍凉,有力烘托出了行军 的环境气氛。第二句以一曲《行路难》及一个 “遍”,丰富了首句的内涵。而笛声的哀怨与环境 的荒凉,更能撩起征人的惆怅和愁思。三、四句承 接第二句,由笛声引出了“回首月中”的典型动作。 士兵们在月光中望什么?也许是遥望永远也回不去 的故乡,也许是望着笛声传来的方向,也许他们相 对而视,热泪夺眶而出……全诗是一个壮阔而又悲 凉的行军场景,诗中将景色、动作、声音、感情四 者融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在景中,含蓄蕴藉, 耐人寻味。
人物形象的分析则往往由整体界定和具体分析 两步组成。
意象分析
下面是王冕的一首诗,阅读后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小诗中塑造的主要意象是什么?突
出了它哪些主要特征?
梅。
①耐寒、坚韧。首句中“冰雪”可见梅的生长 环境极其恶劣,衬托出梅的耐寒品格和坚韧风 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