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发泡剂与消泡剂原理

(精选)发泡剂与消泡剂原理

合物中分散困难,而且有一定的氨味,碱 性对橡胶硫化有促进作用
返回
18
碳酸氢铵
分解温度:60℃ 发气量:850 ml/g 特点:热分解温度比碳酸铵高,比碳酸铵稳定,
便于贮存;分解反应是可逆的,分解速度 可控,能得到均匀的微孔泡沫制品。 在聚合物中分散困难且具有氨味
返回
19
碳酸氢钠
分解温度:100℃开始,140℃迅速
铵分解产生的气体是氮气,也含有少量氮
的氧化物,因此对橡胶的硫化有促进作用
但会腐蚀模具和设备。
返回 21
硼氢化钾与硼氢化钠
MBH4 + 2H2O H+ MBO2+ 4H2 发气量: KBH4 1660 ml/g
NaBH4 2370 ml/g 特点:碱金属氢硼化物的价格昂贵,而且易燃易爆。
返回
22
第八章 发泡剂与消泡剂
1
§8.1 概述
泡沫现象 发泡剂 消泡剂
2
§8.2 发泡与消泡原理
§8.2.1 泡沫的形成 泡沫类似于乳液,乳液形成大量的水油界面,泡 沫则形成大量的气液界面,但都需在机械力的作 用下产生
泡沫:就是不溶性气体在外力作用下进入液体之 中,并被液体相互隔离的非均相体系。
Ross公式:渗入系数:E= rF + rDF - rD>O 散布系数:S= rF – rDF – rD >O
E、S>O,消泡剂才具有消泡能力。
9
§8.3 发泡剂
§8.3.1 概述 定义: 发泡剂是一类能使处于一定粘度范围内的
液态或塑性状态的橡胶、塑料形成微孔结 构的物质。
分类: 根据产生气泡的方式 物理发泡剂 化学发泡剂
特点:自身价格低廉但所需设备昂贵
12
化学发泡剂: 定义:通过化学变化产生气体进而发泡的物质。
发泡效果的影响因素: 分解温度:必须与聚合物的熔融温度相适应 发气量:衡量化学发泡剂发泡效率的指标 分解速度: 分解热:
13
14
化学发泡剂的性能要求: ①热分解温度是一定的,分解时不应大量放热 ②热分解反应的速度必须是可控的,而且必须有 足够的产生气体的速度, ③所产生的气体必须是无腐蚀性的,易分散或溶 解在聚合物体系中; ④分解残渣与聚合材料相容,无不良气味,低 毒,无色;不影响聚合材料的物化性能。
15
化学发泡剂的分类:
碳酸盐
亚硝酸盐
无机化学发泡剂 硼氢化物
过氧化氢
N-亚硝基化合物 偶氮化合物
有机化学发泡剂 酰肼类化合物
尿素化合物 其他
16
无机化学发泡剂
碳酸盐
碳酸铵 碳酸氢铵 碳酸氢钠
17
碳酸铵 组成:NH4HCO3 ·NH2COONH4 分解温度:30℃开始,55-66℃剧烈 发气量:700-980 ml/g 特点:便宜,发气量高,但贮存稳定性差,在聚
4
重力作用,液体沿泡壁流下,变薄而易于破裂
增加粘度 降低挥发性
影响泡沫稳定性的因素 表面弹性 表面粘度
5
§8.2.2 泡沫的破裂
泡沫不稳定,大小、分布改变,泡壁减薄时易破 裂。
R↘P↗, ∴大小气泡内气压不等 ∴气体总是从小气泡的高压侧向大气泡的低压侧
通过界膜进行扩散,小气泡↘,大气泡↗, 破裂。
7
消泡剂: 低的表面张力,低HLB值,不溶于发泡介质中, 但又能均匀分散于泡沫介质中,产生持续、均衡 的消泡能力。 要起泡时,阻止气泡的产生;已起泡沫,迅速地 散步,破坏气泡的弹性膜,使之破裂。
8
消泡剂要起作用,首先必须渗透到泡沫间的液膜 上,渗入能力用E表示(E>0),消泡剂渗入到 液膜上,又要能很快地散布开,散布能力可用散 布系数S表示。
发气量:267 ml/g
特点:碳酸氢钠不产生刺激性的氨气,
但其发气量较碳酸氢铵低,而且分解残渣
Na2CO3具有强碱性。
返回
20
亚硝酸盐: 主要是亚硝酸铵
组成:NH4Cl + NaNO2
NH4Cl + NaNO2
N2+ 2H2O+NaCl
特点: 亚硝酸铵的热分解是不可逆的,因此它可
以作为加压发泡过程中的发泡剂。亚硝酸
6
消泡机理: 消泡剂常以微粒的形式,渗入到泡沫的体系中。 泡沫体系要产生泡沫时,存在于体系中的消泡剂 立刻破坏气泡的弹性膜,抑制气泡的产生。若气 泡已产生,添加的消泡剂接触泡沫后,进一步扩 展,层状侵入,取代原泡沫的膜壁。 ∵低表面张力的液体总是要流向高表面张力的液 体 ∴消泡剂本身低表面张力使膜壁逐渐变薄,从而 导致气泡的破裂
过氧化氢
2 H2O2
2H2O + O2
特点:发气量较低,且具有强腐蚀性
无机发泡剂的缺点: 特点:吸热反应,分解速率缓慢,发泡率难控制,
分散性差
23
有机化学发泡剂
优点: ①在聚合物中分散性好; ②分解温度范围较窄,易于控制; ③所产生的N2气,不易从发泡体中逸出.因而发泡率高; ④粒子小,发泡体的泡孔小;
CH2
CH2 N
10HCHO+ 4NH3+ 4N2
分解温度:190-205℃
发气量:理论 240 ml/g 实际 260-275 ml/g
特点:分解温度稳定,分解热大
避免与酸接触
26
27
NTA:
CH3 O C N NO
缺点: ①发泡后残渣较多,污染聚合材料或产生表面喷霜现象; ②分解放热过大造成内部焦烧现象; ③有机发泡剂多为易燃物,在贮存和使用时都应注意防火。
返CH2 N CH2 2ON N CH2N NO
CH2 N CH2
CH2 N
CH2
NCH2 N
CH2+4HCHO+4N2
∵ dG = -SdT + Vdp + r·dA P、T一定,dG=r·dA △G =r·△A
3
∵ dG = -SdT + Vdp + r·dA P、T一定,dG = r·dA △G = r·△A
∴ 产生泡沫,△A 增加,△G增加 表面活性剂 r ↓ 纯液体, r不变
∴加入表面活性剂有利于泡沫的生成,但产生的 泡沫仍是热力学不稳定的,部分抵消由于△A 造成的△G 。
10
物理发泡剂: 依靠一定温度范围内物理状态的改变 达到发泡的目的.
性能要求: ①无毒、无味、无腐蚀性; ②不易燃易爆; ③不损坏聚合物的性能; ④气态时必须是化学惰性的; ⑤常温下具有低的蒸气分压; ⑥分子量小相对密度大,
11
发展: 早期:压缩气体(空气、CO2,N2等) 挥发性的液体(b.p<110℃) 最佳:氟代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