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域文化作业 (4)

地域文化作业 (4)

《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作业1一、填空题1、据地质学家研究,台湾和台湾海峡,本来就是和福建相连的华夏古陆的一部分。

台湾是以大陆为根生成的一个岛屿,在地缘上与大陆是不可分的。

“东山陆桥”是福建与台湾史前文化关系的一个有力的历史见证。

P1-22、春秋至秦汉时期,居住在福建境内的越人称“闽越”,其最重要的文化标志是以蛇为图腾和断发文身,他们不少人迁徙到时台湾岛,成为台湾高山族族的祖先。

P7 3、有历史记载的台湾人定居大陆(福建)沿海的第一次是隋炀帝时期武贲郎陈棱从台湾掳回数千人安置于福清县福庐山。

此人被后世奉祀为台湾的“开山祖”,郑成功在台湾为他修“开山宫”以为纪念。

P94、13世纪末,元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等岛屿,隶属于福建泉州路同安县(今厦门)。

这是我国在台湾附近岛屿上设立专门政权机构的开始。

P125、明代中叶,政府的文件中正式使用台湾这一名称。

P56、民族英雄郑成功是明末之际抗清名将,也是台湾省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

他对收复和开发台湾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台胞尊称为“开台圣王”。

P157、朱熹于绍熙间任漳州知州,他笃意学校,力倡儒学;使“漳民独蒙大儒之泽”,造就一些文人学者,文化发昌盛,文化教育普及。

P378、八宝印是漳州文化的缩影,与水仙花、片仔癀合称“漳州三宝”。

P389、泉州别称“刺桐城”“鲤城”“温陵”,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P39二、选择题1、在中国古代文献里,台湾的名称有(ABCDEFG )P6A蓬莱B贷舆C员峤D瀛洲E岛夷F夷州G琉求2、从现存文献看,福建汉族人民较大规模迁居台澎是从(C )朝开始的。

P10A 唐B五代C宋D元3、清朝统一台湾的时间是(D)P16A1680年B1681年C1682年D1683年4、泉州可称是“宗教博物馆”,以下哪个是泉州所信奉的宗教(ABCDEFG)P41A 佛教B 道教C 伊斯兰教D 景教E 明教F 天主教G 印度教三、名词解释1、东山陆桥: 是闽台地缘关系的见证,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

这道浅滩平均水深不超过40 米,最浅的地方只有10 米。

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

大约在距今32000 年,福建沿海的部分陆地是与台湾陆地相连的,但到了12000 年前,由于气候逐渐变暖,“东山陆桥”逐渐被海水覆盖。

在多次冰期,反复出现的海退与海浸现象时,“东山陆桥”曾经多次露出海面。

“东山陆桥”的存在说明闽台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关系。

P22、左镇人: 1971 年,台湾学者在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其年代距今约3 万至 2 万年。

“左镇人”是已知台湾最早的住民,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时代大体相同,同属晚期智人。

“左镇人”就是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的。

“左镇人”的发现,把人类开发台湾的历史至少提前了1 万多年。

P33、台湾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延伸,文明同源、祖地文化体系的传承、民间信仰是叶与根的关系、以儒学“开化”台湾、在习俗生活方式方面保留和延续大陆的传统;其地域特征是糅合各种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和传统文化因台湾的自然、社会环境形成适应性发展与选择性传承。

P254、闽南文化:是古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延伸,具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它来源于中原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有自身特色的地域文化,是台湾文化的主要影响源,只有了解闽南文化才能全面认识闽台文化。

闽台移民往来,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的交融,形成闽台文化共同的地域属性。

闽南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包括:闽南方言、口传文学、民俗、生活文化、民间艺术(音乐、舞蹈、美术、戏曲、曲艺)、民间信仰习俗、民间工艺,以及闽南学术著述和闽南人的思想性格。

P33四、简答题1、概括闽台地缘、人缘的密切关系。

P1答: 一、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

闽台在史前就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福州鸡鸣,基隆可听”这句谚语,说明了台湾和福州与大陆有“不可分离,难舍同枕”的地理位置。

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遥遥相对,相距宽度不到200 千米,狭处只有130 千米,离福州最近。

台湾海峡,平均水深只有50 米至100 米。

台湾和台湾海峡,本来就是和福建相连的华夏古陆的一部分。

台湾是以大陆为根生成的一个岛屿,在地缘上与大陆是不可分的。

在1.5 万年以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 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

台湾被称为“浮福建”,表示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

这道浅滩平均水深不超过40 米,最浅的地方只有10 米。

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

大约在距今32000 年,福建沿海的部分陆地是与台湾陆地相连的,但到了12000 年前,由于气候逐渐变暖,“东山陆桥”逐渐被海水覆盖。

在多次冰期,反复出现的海退与海浸现象时,“东山陆桥”曾经多次露出海面。

“东山陆桥”的存在说明闽台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关系。

二、闽台人缘上的密切关系。

从台湾岛的考古发现来看,祖国大陆的文化在旧石器时代就已传到台湾。

台湾各地相继发掘土的石器,黑陶、彩陶和殷代两翼式铜族等大量的文物证明,台湾的史前文化与大陆同属一脉。

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左镇人、长滨文化、圆山文化等,说明台湾自旧石器时长以来,就有人类居住,而且它的原始社会史的每一个阶段,在文化内涵上都与福建等东南省份的原始文化息息相关。

创造台湾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住民,多直接来自大陆东南部,他们成为后来台湾土著的一支主要来源。

2、概括台湾人与闽南人的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

P44答:闽南人与台湾人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1、闽台人均有族群迁徙为主,以地缘、血缘关系聚居,较为完整地保持了祖籍的风俗习惯、语言的传统。

2、闽台人有共同的宗教信仰、戏曲、生活习俗,对人生价值的总的、根本的看法近似,乐于在拚搏中体会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安土重迁,认为改造命运的主动权在自己,不惜以生命作代价,换取财富与新境界。

3、闽台人的情感敏感外露、重情意、讲义气。

4、闽台人在认知、思维、情感、行为方面有共同之处。

如在认知、行为上具有矛盾性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对客观世界和自我的认知多以实际行动来检验,不容易受他人的暗示,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但是在务实的同时,往往又听命于神灵,这从闽台两地神灵庙宇之多,闽台人热衷算命当数全国第一。

《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作业2一、填空题1、闽台两地宗教法脉相联。

以佛教为例,台湾佛教法脉与福清黄檗寺、福州怡山西禅寺、福州鼓山涌泉寺关系密切。

P562、台湾许多寺庙是福建寺庙的下院或廨院。

台北万华区的龙山寺,为台北最古老的寺庙,至今其山门外立有石碑,上刻“衍自安海龙山祖寺”。

P583、在闽地佛学院受过教育的法师赴台后,大大推动了台湾的僧教育。

如求学于闽南佛学院的慈航法师创建了台湾第一个佛学院台湾佛学院,被称为台湾僧教育第一人。

P59 4、中世纪外国商人、旅行家、僧侣及各行各业的人会集于泉州,带来了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犹太教等文化,它们与中国本土的儒教、道教、民间信仰互相辉映。

素有“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之称,使之成为“宗教博物馆”。

P415、除夕,又称“除夜”“大年夜”,闽台方言称为“年兜”,即年底之意。

是夜,全家人团聚吃年夜饭,闽台方言称为“围炉”。

P856、中秋节食月饼之俗,全国各地大致相同,但围绕吃月饼展开的节俗当属闽南、台湾的”戏状元饼”是最独特有趣的游戏,象征古代四级科举考试。

如果有谁幸运得中“状元”,双手捧着诱人食欲、蕴含吉兆的月饼,一帮好友相拥回家。

P907、新娘出嫁后数日内由新郎陪同第一次回娘家,俗称”归宁”。

当日,新婚夫妇须由娘家弟妹前来迎接;须在日落前返回男家,据说这样才能有望生男孩。

P99二、选择题1、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中,闽台宗教交往占有极其重要位置。

海峡两岸宗教交往多集中在(A )P54 A福建B北京C浙江D江苏2、福建宗教界对台湾宗教界交往的模式包括(ABCDE )P63A 参访考察B 大型活动C 法事交流D 学术交流E 神像出巡3、在台湾召开的“两岸宗教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上有人提出两岸宗教交流有6个模式(ABCDEF )P68A 妈祖模式B 星云模式C 惠空模式D 学术研讨模式E 证严模式F 第三地模式4、以下哪位法师创办了全国首家慈善机构-南普陀寺慈善基金会。

(C )P75A证严法师B印顺法师C妙湛法师D开证法师5、以下哪项是闽台中秋节的主要习俗(ABC )P89A赏月B吃月饼C拜月里娘娘D吃芋E 戏状元饼F 犁石G 偷俗三、名词解释1、四大山头、九大门派、五大团体四大山头:佛光山、中台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九大门派:大岗门派、月眉山派、开元寺派、法云圆光派、大仙寺派、观音山派、万佛山派、清凉山派、东和寺派;五大团体:国际佛光会、中华佛教青年会、中华佛教居士会、中华佛寺协会、中华佛护僧协会。

P572、“打尾牙”:是闽台方言,意为当年最后一次打牙祭。

闽台方言称正月初二的牙祭为“头牙”,腊月十六的最后一次牙祭为“打尾牙”。

打尾牙是一年中最后一次牙祭,便格外隆重。

这一天黄昏,闽台两地各家各户都摆出香案,陈列鸡鸭肉,点燃香烛、冥币,祭祀土地公。

这一天,闽台两地街市上各家商店门口都香烟缭绕,店主向土地公叩头作揖,祈求财运亨通。

晚上,老板经理要宴请伙伴朋友,欢庆一年的劳动业绩,以示酬谢,并祝愿来年有更大的成果。

从打尾牙开始,便进入年关,人们开始准备过年了。

P843、元宵送灯:闽台方言“灯”与“丁”读音相同。

灯能照亮前程,且又谐音“丁”,为男子之兆,为图个好彩头,故有送灯,添灯之俗,以求“送丁”。

台湾和闽南一带,凡有新嫁女的人家,应在元宵节前给女婿家送一红一白的莲花灯,挂在房中。

P87四、简答题1、简述闽台宗教交往的特点。

P69答:(一)时间早,人数多,代表性广;(二)交流形式多样;(三)交流呈不平衡性;(四)用闽南语交流让台湾信徒亲上加亲。

2、试谈谈闽台宗教交往中应注意哪些问题?P78答:(一)把握闽台宗教的差异,在非原则问题上求大同存小异,因势利导进一步通过宗教交往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二)做好台湾宗教界到福建寻根访祖的工作,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以寻根为目的宗教交往。

(三)要与时俱进地认识并解决闽台宗教交往中的问题。

(四)既要看到闽台宗教交往中寻根谒祖接通法脉的主流因素,也要注意到隐藏在交往中的暗礁和支流,时时保持清醒头脑,把握交往的主动权。

3、简述闽台元宵送灯的习俗。

P87答:闽台方言“灯”与“丁”读音相同。

灯能照亮前程,且又谐音“丁”,为男子之兆,为图个好彩头,故有送灯,添灯之俗,以求“送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