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心理学
2. 性格論觀點:
1).
Phenotype analysis vs. genotype analysis
在不同情境的不同行為可能反映出同一特質
2).人們在性格穩定度上有個別差異 3). 4).
實驗室結果與現實生活不同
綜合各情境的綜合 (aggregated) 數據可提高 性格與行為的相關
性格心理學
東吳大學心理學系 教授 王叢桂 Soochow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劉邵(三國魏人):人物志
劉邵以人之筋、骨、血、氣、肌與金、木、水、 火、土五行相應,而呈顯弘毅、文理、貞固、勇 敢、通微等特質。此「五質」又分別象徵「五常」 仁、義、禮、智、信,表現為「五德」。換言之, 自然的血氣生命,具體展現為精神、形貌、聲色、 才具、德行。內在的材質與外在的徵象有所聯繫, 呈顯為神、精、筋、骨、氣、色、儀、容、言等, 是為「九徵」,這相當於所謂「氣質」的層次。
2. How ? 基因與環境及其互動如何影響人格形成 3. Why? 個人行為的原因。行為的方向與動力
例:解讀國內政治與經濟體系貪腐現象: 是社會結構情境或者個人的人格造成問題? 這些達官顯貴與商人的行為?是彌補自卑?是追 求讚賞?追求金錢滿足慾望?(理律事務所、博達、 太電、台開、SOGO、巴紐、龍潭….) 例:機構選擇人才:
1).認為情境線索對行為的影響力高於性格 2).自社會-認知論角度來看,個體會對不同
情境做評價,因此會有不同行為。 3).temporal stability時間穩定性 :個體在相同 情境中,不同的時間會表現出類似行為。因 此個人會覺得自己的性格是穩定的,別人也 覺得他是穩定的,但此種穩定是來自在同一 情境時間上的穩定而非跨情境的穩定性
2、 Hierarchy :人格單位的階層關係 有些人格學者認為組成人格單位如特 質之間的關係是階層狀的。 例如:外向性(高階)下有社交性, 嚴謹性(高階)下有準時性。 但也有學者認為組成人格單位的關係 是互動相互影響的網狀結構(Bandura, 1999)。
二. Process(歷程):三類行為的動力概念 dynamic concepts 1. 享樂動力(唯樂動力)pleasure or hedonic motives Tension reduction models: push, pitchfork解除 生理需求製造的張力與驅力(drive),如飢渴 Incentive models: pull, carrot驅使個人尋求達成 的目標,如金錢、地位、社會接納、權力等 2) 成長Growth/ Self-actualization or selffulfillment motives 3. 認知Cognitive/goal motives: 了解與預測事件
三. Growth and development:人格發展與成型 1). Genetic determinants: e.g.基因影響神經傳導物 質與腦部生理組成 2). Environmental determinant: 文化、社經地位、 家庭、同儕 E.g.文化定義什麼是重要的目標,合宜的人際關 係與情緒表達 E.g.家庭:提供產生行為的情境,角色模範與行 為酬賞 -結論:遺傳特質與環境不斷互動塑造人格
例如:攻擊性格的表現幼年期與成年時期表現方式
可能以不同形式表達,打架或動外科手術或寫文章譏 諷人 3.時間上的一致性可能來自遺傳的特質(穩定不易改 變),也可能是由於一直生活在類似的環境中。劇烈 的生活環境改變可能改變行為。
四、經驗的統整性與自我(self)的重要性:
個體在同一時間可以產生許多思考與感覺, 包括矛盾的感受,為何不會覺得自己是分 裂不統整的? 生理解釋:腦部的互動產生一致順暢的功 能。 自我概念解釋:透過對自我的概念去統整 不一致的內外在經驗。
台積電選才:IQ、EQ與AQ(面對逆境的能力)
Pervin, Cervone & John (2008) 以下列五個向度區分人格理論:
一. Structure(結構):組成人格的穩定持久的各 個部分, 1、 Units of analysis:分析人格的基本單位。 最常用的是特質(trait)。如良善性 類型 (type): the clustering of many different traits。 系統 (system):視人格為互相關連的部分的集合 體,互動產生人格的功能。持系統觀者不用特質 作為分析基本單位,例如善良是一種經由系統運 作出的行為表現,而不是有善良特質。
理論
Freud
結構
本我、自 我、潛意 識、前意 識、意識
歷程
發展
病理
改變
性與攻擊本能、 Erogenous 焦慮與防禦機轉 zone(情慾 帶)、 心性發展時 期、 Oedipus complex
Infantile 移情、衝 sexuality、 突、解決 固著與迴 歸、衝突
Rogers
自我(Self)、自我實現、 理想我 自我與經驗協調 (Ideal self) (Congruence of self and experiences)、 不協調與防禦性 扭曲或否認
貳‧人格的觀點與定義
1.觀點: 性格是 1). individual differences 能區別個別差異的特質 2). human universals 群眾共有的特質 3). individual uniqu義: 1). 個人在不同時間與情境下皆持有的認 知、感受與行 為的組型,此一組型並能 反映個別差異 2).性格是指能解釋個體在感受、認知與 行為上,表現出穩定一致組型的特性 Personality refers to tho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son that account for consistent patterns of feeling, thinking and behaving.
自我(self)的重要性:
1. 自我覺察是主觀經驗的重要層面 2. 研究顯示對自我的概念,影響人們在 各情境的表現 3. 自我概念表達有組織與統整的人格功 能
五、意識的各層面:潛意識到意識的影響
六、個體過去、當下(現在)、未來經驗之影響 七、科學在研究性格上的角色? 科學的分析與化約(analytic and reductionistic) 取向能 否用來研究統整的人格?部分的總加是否等同於完 整的個體? 需在當下的歷史脈絡情境中瞭解統整的人 Holistic psychological portraits of complex individuals
協調與自我 自我防禦 實現vs. 的自我、 不協調與防 不協調 禦
治療氣氛、 無條件尊 重、 同理了解
特質取向 特質 (Traits) (Trait)
遺傳與環境 極端特質 動力特質 (Dynamic traits)、 Motives associated with traits
無
(續上表)
理論
結構
壹‧研究動力
研究人格與人格理論的原因 增進對他人行為的預測效度與對情境的控 制感受。 To answer the question : 〝Why are people the way they are? Why am I the way I am?〞 知識會改變人的行為:人格理論已經影響 到歐美與接受歐美文化區域中人們的認知 與行為。例如:自我概念、 性格動力、壓抑等觀念
依照不同的才性,劉邵將人物分為「兼 德」、「兼才」、「偏才」等「三類」。 透過德、法、術等三個層面,依其偏向, 又可分為「十二才」,即清節家、法家、 術家、國體、器能、臧否、伎倆、智意、 文章、儒學、口辯、雄傑 引自Wikipidia
第一章 性格(人格)心理學簡介
AGENDA
壹‧研究動力 貳‧性格的觀點與定義 參‧重要論題 肆‧性格理論的重要性與評鑑理論的標準 伍‧人格理論的功能:企圖解答與引導人們了解 問題
參.人格理論企圖解答與引導人們 了解下列三項問題:
1. What ? 人格包含哪些特質 (characteristics) 及 各特質間的關係是如何組合的? 例: Nach(成就動機)、 社會或個人取向
與焦慮感三者關係為何? 例:人格是否有基礎結構成份?亦即跨文 化與族群的人皆可以用某些基本向度作分 類?
三、性格是否有跨情境與時間的一致性
Person-situation controversy 性格與環境何者對行為有較高的影響力?
1. Situation specificity 特定情境論觀點:
Walter Mischel (1968:146) Personality and Assessment: "with the possible exception of intelligence, highly generalized behavioral consistencies have not been demonstrated, and the concept of personality traits as broad predispositions is thus untenable".
3. 性格與情境的交互作用論:
1).
行為受個人性格特質(過去經驗)與對情境 的主觀評量的影響 Strong vs. Weak situation
2).
例如:有交警在的交通紅燈vs.半夜無人看守的紅燈
性格是否有跨時間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