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绝句》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5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诗。
这是一首写景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所作。
本诗描绘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色,同时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于写景之中。
整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
远近交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清新开阔的画卷。
同时,诗歌以传统的水墨画配图,可帮助学生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近处,垂柳新绿,黄鹂双嬉戏。
远端,春树荫深,草堂映绿,客船静泊,西岭披雪。
蓝天碧云间白鹭成行,翩然远飞。
整幅画色彩绚丽,春意盎然,意境高远,诗画相融。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在经过了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已经得到了初步培养。
在此之前,他们学过《画》《静夜思》《村居》《咏柳》等简单的古诗,在课外也有一部分小朋友积累了一些古诗,且学习古诗的兴趣浓厚。
但对于诗意的理解及意境的领会欠佳。
三、教学目标1.认识“绝、鹂”等6个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含、岭”等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四、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含、岭”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五、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歌描绘的画面。
六、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想象理解法等。
七、教学资源与准备教师: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制作PPT课件、生字卡片等。
学生:课前搜集杜甫相关资料,记录在预习卡片上。
八、教学时间1课时。
九、课型新授课。
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诗人孟浩然清晨起床,看到落花飞舞,听见鸟儿欢唱,写下了《春晓》,李白在壮观的庐山瀑布前,写下了——《望庐山瀑布》。
齐读。
过渡:古人说“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每一首风景诗都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乐园,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感受诗人笔下的春天。
(2)板书课题,生书空。
齐读课题。
2.分享资料,了解作者。
(1)请2-3人介绍杜甫。
预设1:孩子们搜集的资料很全。
师: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搜集到的资料比老师搜集到的还全呢!预设2:孩子们搜集的资料不全。
老师也带来了杜甫的资料,和大家分享。
(2)小结: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约有一千五百首诗歌被保存下来,被后人称为“诗圣”。
和李白合称“李杜”。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1.初读古诗,圈出生字。
(1)大声朗读古诗,把生字条里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请2-3生展示读,正音。
有错自纠,无错表扬。
预设1:一生读得字音准确流利,节奏不明显。
师评价:孩子,你读得字音真准确。
预设2:一生读得准确,停顿明显。
你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诗歌的节奏美。
(3)齐读展示。
2.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1)黄鹂、白鹭①生齐读。
②孩子们,你们见过黄鹂和白鹭吗?③(出示图片)鹂的偏旁叫“鸟字边”鹭的偏旁叫“鸟字底”。
(2)西岭、东吴①出示卡片:指2人读,齐读。
②孩子们,你知道西岭是什么吗?生:一个地方,一座山。
总结:西岭就是著名的西岭雪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有五千多米高呢!③东吴又是什么意思呢?生:一个地方,一国家。
总结:东吴是三国时孙权建立的一个国家,大约在今天的浙江一地。
一个在成都,一个在浙江,它们之间的距离是非常非常远的。
(3)字理识字:泊。
①齐读。
②(出示字理。
)猜一猜,泊是什么意思?预设1:猜出来了。
问:你是怎么猜到的?预设2:猜不出来。
你看,左边像一条弯弯的河,右边是什么?——船。
对啊,小船静静地停在河面上。
泊就是停的意思。
③拓展:泊船、泊车。
(三)再读古诗,注意停顿过渡:每一首诗,都是一段灵动的音乐,我们要注意诗的节奏和停顿,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律美。
1.自读体会。
2.感悟节奏。
(1)指生展示读。
预设:1.一生读得字音准确流利,节奏不明显。
师评价:孩子,你读得字音真准确。
再请一个读。
预设:2.一生读得准确,停顿明显。
老师听出了,你是这样停顿的。
(2)齐读(3)哪个小朋友还有不同的读法呢?预设1:一生读错节奏。
评:这是你的理解。
还有没有其他读法?(直到读出另一种为止)。
预设2:一生读出另一种节奏。
预设3:无人回答,师提示:我在读这首诗的时候,还这样读呢!(出示另一种节奏)想不想像老师一样读一读?(4)指名或齐读,2遍。
(5)你喜欢哪种方式就用哪种方式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吧!(四)理解诗歌,想象画面过渡:每一首风景诗都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想象画面:读一读这一句诗,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讲述画面。
预设:黄鹂、翠柳、白鹭、青天。
(2)体会“鸣”的妙用。
①哪一个字是叫的意思呢?(黄丽在做什么呀)②播放叫声,生倾听。
③听了这叫声,你想说什么呀?好听,悦耳……④让我们也来学学小黄鹂,读一读吧!指3生。
齐读。
(3)理解“青天”的含义。
①孩子们,青天是什么?青天就是蓝天。
②让我们一起像白鹭一样,飞向湛蓝的天空。
指2人读,齐读。
(4)感悟色彩美。
过渡:诗人的目光由低到高,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在这幅画中还藏着许多色彩呢.①自己读读这两句,把你找到的表示颜色的词语圈出来。
预设:黄、翠、白、青。
②让我们一边想象美景,再来读一读吧!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过渡:这是一幅多么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啊!(1)孩子们,诗人一抬头望向远处,他又看到了什么?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学生读。
(2)西岭雪山又高又陡,怎么会含在窗户里呢?预设:学生回答诗人是从窗户里看到的。
在诗人眼中,西岭雪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窗户是画框。
(3)孩子们,诗人的目光转向宽阔的江面,又看到了什么?他还看到了门口停着的——船。
(4)门外,广阔的江面上,停泊着许许多多的船,它们即将驶向遥远的东吴,多么壮观啊!所以我们说,门泊东吴——万里船。
(5)西岭山顶终年不化的积雪和门口停泊的船只组成一幅有静有动的画面,多么辽阔啊!男女分读(五)分析美景,体会心情1.分析美景。
诗人听见了婉转的鸟鸣,看到了——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齐读。
一抬头,湛蓝的天空上——出示一行白鹭上青天,齐读。
透过窗户,极目远望,看到了——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齐读。
目光转回山下,门前的江面上——出示门泊东吴万里船,齐读。
诗人的目光由低到高又由远及近,每一处,都是美不胜收的风景。
2.体会心情。
(1)孩子们,在这样的美景中,诗人的心情怎样?预设:开心,高兴,快乐……(2)明媚的春光,婉转的鸟鸣,行走在如画的风景里,诗人的心情多么悠闲快乐啊!这真是(板书)景美人乐(3)谁来带着愉快的心情,读给大家听?指2生读,齐读。
(4)教师范读。
3.引导背诵。
孩子们,这幅画有没有走进你的心里呢?你能不能试着背出来?生齐背。
(六)渗透国学,指导写字1.渗透国学。
(1)(出示竖排)。
当诗歌变成这样的时候,它也是一幅画。
在古代典籍中,诗歌都是竖排的,这是古诗特有的形式美。
(2)还有(出示书法图)当它变成一幅书法作品时,又展现了汉字独有的形态美。
我们试着读一读?生齐读。
过渡:我看得出来,你们蒙混过关的本领还真强,其实这里面许多字你们是不认识的,对不对?因为以前人们写得是繁体字。
而现在我们写的是简化了的规范字。
就像我们今天要写的这两个字。
——含和岭。
2.指导写字。
(1)如果你是小老师,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预设1:点的位置。
预设2;口字扁一些。
预设3:山字小一点。
(2)教师范写。
提示:含,人字头在上,撇捺要舒展,中间没有点,口字要写扁。
岭:山字旁要小,竖折变竖提,撇穿到下面,最后加上点。
(3)学生练写。
(提醒坐姿与握笔姿势)巡视指导。
(4)写完自评。
(七)拓展延伸,学以致用过渡:孩子们不仅诗读得美,字写得也漂亮。
其实,杜甫门前的美景不止这些,你看,他还写了还有另一首绝句呢。
1.师范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想一想: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四幅画面呢?生交流,引导想象。
3.生齐读。
(八)总结提升,布置作业1.总结:孩子们,走进古诗乐园,我们一起学习了生字,想象了画面,欣赏了美景。
2.自选作业。
(1)每一首风景诗里都藏着一幅优美的画卷。
课下请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歌,想象画面,用手中的彩笔画下来吧!(2)把今天学的两首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下二年级下册《绝句》教学设计来。
十一、板书设计绝句景美人乐十二、教学评价与反思本节课以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图文并用,借助图画将古诗形象化,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古诗,反复吟诵,培养学生的语感,感悟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中我多次创设情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古诗的对仗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使学生从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国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大量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当然,我的教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新课标指出:“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能力,语文教学有着广阔想象空间,小学阶段是进行想向力训练的良好时机。
”在教学中我不敢完全放手,束缚了学生想象的空间,没有充分利用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