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语文组主编:陈彦华审稿:李锐2010年9月30日[学习目标]1、通过解读情节,把握小说的主旨。
2、理解小说中有荒诞意味的描写及其表达效果。
3、揣摩精彩语句,体会小说新奇独特的语言。
4、讨论小说中有关“旅店”的内涵,明确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学习重点]1、把握小说的主旨,明确“旅店”的象征意义。
2、理解小说中有荒诞意味的描写及其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理解小说中悖于常情而又合乎常理的荒诞意味及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知识链接]1、作者余华,浙江海盐人。
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长篇小说《活着》《在细雨中呼喊》《战栗》等。
其中《活着》获1998年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余华以其实验性极强的作品,在文坛和读者之间引起颇多的震撼和关注,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
余华的作品借鉴各种现代主义表现手法,以近乎无动于衷的冷漠的叙事态度,对人性中黑暗、丑恶、残忍的一面进行无情的暴露。
《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余华的成名作,已经显示出了一种与传统小说不同的现代特色,是后来余华先锋小说的一个基础。
2、先锋派小说所谓先锋实验小说,是指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继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和寻根文学思潮之后,兴起的一种具有现代派意味的新的文学思潮,代表作家有马原、苏童、格非、孙甘露、余华、北村等。
他们的作品打破了以往文学写实的风格,放弃传统的真实观,大胆吸取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尝试新的小说表现形式,重视叙述方式与语言的创新,为中国当代小说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十八岁出门远行》是当代先锋实验作家余华的一篇代表作品,在内容与形式等方面鲜明地体现了先锋小说的一些特点。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沮.丧(jǔ) 翘.起(qiào) 扁担.(dan) 引吭.高歌(háng)B.卸.下(xiè) 背.包(bēi) 暖和.(huo) 怙.恶不悛(hù)C.浑.身(hún) 撬.去(qiào) 刹.车(shā) 物阜.民丰(fù)D.绰.号(chuò) 抛锚.(.móo) 蹲.着(dūn) 以儆.效尤(jǐ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兴致勃勃无关紧要漫不经心天网恢恢疏而不漏B.兴高采烈遍体鳞伤脍炙人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C.委曲求全目瞪口呆人才倍出万事具备只欠东风D.奋不顾身心安理得潜移默化五十步笑百步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做事非常有主见,往往自以为是....。
B.等到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情时,已是后悔莫及....。
C.这次创业失败,有时机不成熟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有人从中作梗,因为他怨天尤人....,愤愤不已。
D.两相比较,对自己的厂子只能望眼欲穿....了二、整体感知1、概括本课的情节内容(要求: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概括小说的情节。
)2、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要求:按照小说的情节内容,给本文划分段落层次。
三、挖掘小说的主题1、要求:找出小说的“文眼”所在。
(即体现作者创作意图和作品主旨的部分)2、讨论:“旅店”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3、归纳小说的主题。
[拓展阅读]十七岁出门远行昨天送老大去机场,他要去巴黎实习两周。
老大今年十七岁,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出门远行。
我说,你还记得来过我们家的那个中国作家余华吗?他当年发表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就是《十八岁出门远行》,写的是一个十八岁少年,兴致冲冲一个人离家去闯世界,路上搭了个便车,却没想到就遇上了歹人,还被臭揍了一顿。
这是告诉年轻人,这个世界不那么美好。
离开父母,自己出门,就要自己多加小心了。
儿子第一次出门,却要给他讲这么个故事,也是无可奈何之事请。
给个警告,总比说无用的好话要好。
巴黎也不是天堂。
我担心的是他会受骗受欺负什么的,而且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天真的北欧少男少女在那里被骗的事情常有发生,因此他们带队的法语老师也提出了警告,要他们夜间不要一个人独自出去。
其实,欧洲都市街头,骗人的小贩等等到处都是,尤其是南欧。
老大上次跟我去罗马就被骗过。
那天天气热,我让他坐在树下的阴凉里,我走开去买冰淇淋给他。
这时来了个小伙子,让老大尝个什么东西,还说不喜欢不要钱,结果他就尝了一下,人家就要钱了,不给还不行。
老大身上装着一张我给的五十欧元整票,就是怕走散时急用的,他就递给人家,还以为人家会找,人家拿了钱就跑了。
其实我才离开几分钟,等我走回来,看到孩子气得脸色通红,眼泪汪汪,已经来不及了。
也好,他那时已经知道这个世界可不那么美好。
记得当时我说,谢天谢地,没把你拐走就好。
孩子迟早要出门,这是必须过的门槛。
心痛和担心都没有用。
只能这么说,他现在出门已经十七,比我当年去内蒙古插队时十六还大一岁,更不是去吃苦的地方,是花都巴黎,花花世界,两年前我们还带他去过,住了十天,所以也不是人生地不熟。
况且我们的准备工作也做得不错,比如他手里已经有了一张信用卡,在那里随时都可以从取款机取钱出来。
还有国际漫游手机,随时都在我们“控制”之下,有情况就可以来报告。
孩子倒是兴奋不已,大概也恨不得早点可以甩掉我们独立单飞。
一到机场和同学们聚集,就要赶我们回家。
我突然又有点失落感,感到自己将来在儿子的生活中,大概越来越不重要,可有可无了。
担心什么呢?也许不过是心理上还希望继续维持自己作为父亲的保护者的身份。
但是他和我这代人毕竟不同。
我们是风浪中长大的,文革也好,上山下乡也好,都经历一点磨难,因此我们有了阅历,独立性也强,还经得起折腾,可这个老大真是甜水里泡大的,到现在都没有自己洗过一次衣服,自己做过一顿饭,骤然开始独立生活,恐怕是会不习惯总要有个学习和适应过程吧。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出门自然也是好事情。
如果不把小鸟放出去,就永远学不会自己飞。
我也明白,这是不可避免的一步,也是必要的一步,该怎么办还得怎么办,不放手也不行。
他现在读的是法语高中,过去算是个私立贵族学校,如今教育改革,也有了国立高中的待遇,他考上这个学校我们也不用交学费了。
但是这个学校收的学生考分都比较高,能上这个学校多是尖子。
而且同学中门第高的人不少,能够出得起钱。
所以学校安排去巴黎实习,费用都是自己出。
几乎整个年级都去了,我们当然也不能例外。
实习也是为了提高学生法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什么类型的实习工作都有,老大是分到一个书店去做售货员。
写到这里,老大发短信来,一切都安排得挺好,今天全班已经去参观了卢浮宫。
唯一不好的是觉得巴黎买什么东西都贵得要死。
饭店吃饭要一瓶可乐可以收五个欧元(等于五十块人民币呢)。
其实上次我们在巴黎中心一家有名餐馆吃牡蛎,难得让孩子们开洋荤,一杯可乐其实还可以要到十欧元。
过去孩子们跟我们出门只管要吃要喝,可不管价钱如何,现在开始懂得贵贱之分了。
算是点进步吧。
我的回信当然不是说他可以随便花钱,咱们家还摆不起这个谱,而是说,实习生可不是游客,要喝可乐应该去超市买,那里价钱肯定低得多。
当年我十六岁离开家的时候,也是兴奋莫名,不把父母的担心放在心上。
现在自己做了父母,孩子出门远行,不过两周而已,已经牵肠挂肚,也才有点忏悔,体会到自己当年对父母真的有点无情。
想起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作为父亲,我并不图儿子任何回报,只希望儿子出门,把将来的路走好![直通高考][易错字音][易错成语][课后反思]第二课时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语文组主编:陈彦华审稿:李锐2010年9月30日[学习目标]1、理解小说中有荒诞意味的描写及其表达效果。
2、揣摩精彩语句,体会小说新奇独特的语言。
[学习重点]1、理解小说中有荒诞意味的描写及其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理解小说中悖于常情而又合乎常理的荒诞意味及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学习过程]上节课,我们理清了小说的情节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了小说的主题。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品味小说中荒诞性描写的作用,体会小说独特而新奇的语言。
一、理解小说中荒诞性描写及其作用要求:小说中有许多“不合情理”的场景描写,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荒诞色彩。
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些描写,思考“荒诞”性的发展过程。
(提示:这些“不合情理”的描写主要出现在文章的第二、三两部分。
)二、讨论:这些“荒诞”性描写,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提示:可以从对情节的发展和对主题的揭示角度思考)三、体会小说新奇独特的语言要求:这篇小说的叙事语言很有新意,揣摩文中的精彩语言,试举几例,体会其中描写的新奇之处和蕴藏的内涵。
(提示:可结合课后练习五进行)例1: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贴在海浪上。
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像一条船。
明确:把走路比作航海,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我”出门时内心的激动喜悦和几分不安,也暗示着出门远行并不会一帆风顺。
四、全文总结《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故事和主题都是很常见的,但在作者笔下却呈现出另一种面貌,这主要源于小说那些悖于常情可又合乎常理的情节,正如余华自己曾说:“人类自身的肤浅来自经验的局限和对精神本质的疏远,只有脱离常识,背弃现状世界提供的秩序和逻辑,才能自由地接近真实。
”这段阐述无疑可以作为对《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恰切注释。
而小说所剖示的“我”在青春初旅中的种种微妙的心情,则艺术地帮助小说完成了主题的揭示,小说中青春初旅的明朗欢快与荒诞人生的阴暗丑陋构成鲜明的审美反差和剧烈的碰撞,使小说具有很强的审美张力。
五、写作训练(课后完成)要求:把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出门经历和从中得到的启示写下来,文体不限。
建议:文章中应有关于人生的思索,注重对特定环境中人物心情的描写。
[拓展阅读]成长中的烦恼成长是一种令人喜悦与振奋的事,它不仅代表着生命的融通与提升,同时也是人生另一种诠释与蜕变。
正处于叛逆期的年轻朋友们,一方面觉得已经长大了,可以独立自主:一方面仍需要依赖父母生活。
在心理方面希望走向独立,又期待依附在父母亲身边。
此种进退维谷的情怀,造成身心方面的彷徨与焦虑。
年轻朋友在成长过程中最感焦虑与疑惑的事莫过于与异性相处与情感方面的问题。
例如该不该交异性朋友?交异性朋友会不会影响学业?如何与异性朋友相处?如何表达对异性朋友的爱?男女交往的尺度何在?我是不是你最心爱的人?为什么爱神总是忽略我?爱他(她)在心口难开等等。
此类问题一直困惑着年轻朋友们,造成身心不宁、寝食难安、日夜颠倒等。
因而本文的主要用意在于让父母了解青少年可能面临问题的解析与理清迷思,对于两性关系与情感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体会,更重要的是教导孩子珍惜自己、接纳他人,真心真爱过一生,作自己的主人感觉真好。
爱他(她)在心口难开──喜欢一个人要等他长大年轻朋友在面对异性时,经常会有一种情怀,就是喜欢一个人不知如何表达内心的爱恋,我该如何面对异性?我如何去表达?如何让对方知道我对他的爱,爱在心里口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