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铜行业分析报告文案

铜行业分析报告文案

铜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体制、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5)1、行业主管部门 (5)(1)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5)(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5)(3)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 (5)(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6)2、行业监管体制 (6)3、行业主要法规政策 (7)二、行业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7)1、铜加工行业现状 (7)2、铜管材行业现状 (12)3、空调制冷用铜管 (14)(1)行业概况 (14)(2)行业利润水平 (17)(3)行业发展趋势 (17)(4)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 (19)三、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1)1、有利因素 (21)(1)产业政策积极支持 (21)(2)广阔的市场空间 (21)(3)行业整合速度加快 (22)(4)技术进步 (22)(5)空调能效标准强制实施,精密铜管企业面临新机遇 (23)2、不利因素 (23)(1)产业发展存在结构性矛盾 (23)(2)贸易壁垒 (24)(3)铜价格波动 (24)四、行业特点 (25)1、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25)2、行业特有经营模式 (26)3、行业周期性 (26)五、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系 (26)1、上游铜矿开采、冶炼行业概况 (27)(1)行业基本情况 (27)(2)铜价格走势 (29)2、上游行业对行业的影响 (30)(1)铜资源短缺未限制行业发展 (30)(2)铜价上涨限制了行业发展 (30)3、下游空调制造业概况 (30)(1)市场发展趋势 (32)(2)竞争趋势 (33)(3)技术发展趋势 (34)4、下游行业对行业的影响 (34)(1)行业发展 (34)(2)增强上下游企业依存关系 (35)(3)技术进步 (35)八、行业主要企业简况 (36)一、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体制、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行业主管部门(1)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的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监测分析工业、通信业运行态势,统计并发布相关信息,进行预测预警;引导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规章,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等。

(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质检总局主要负责全国质量、计量、出入境商品检验、出入境卫生检疫、出入境动植物检疫、进出口食品安全和认证认可、标准化等工作。

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的生产活动实行许可证制度,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审核、发放许可证。

(3)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的主要管理职能如下:根据国家政策法规,制定并监督执行行规行约,协调同行价格争议,维护公平竞争;通过调查研究为政府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有关法律法规,提出意见和建议;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制定、修订本行业国家标准,负责本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实施监督;根据政府主管部门的授权和委托,对基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投资与开发项目进行前期论证等等。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改委通过不定期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列明有色金属产业中鼓励、限制和淘汰类的技术和项目,对本行业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2、行业监管体制我国的铜管材行业实行许可证制度。

中国境内生产并销售铜管材产品的所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不论其性质和隶属关系如何,都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证才具有生产该产品的资格,任何企业不得生产和销售无产品生产许可证的铜管材产品。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铜管材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审核、颁发和监督管理工作,全国工业产品许可证办公室具体负责铜管材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审核、颁发和监督管理的日常工作。

3、行业主要法规政策二、行业现状及其发展前景1、铜加工行业现状铜及铜合金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耐寒、耐蚀和加工性能,尤其是铜具有良好的合金化能力,几乎可与所有元素形成各具特色的合金系列,满足现代工程对材料强度、低温韧性、弹性、耐蚀、耐磨、抗软化、切削加工等特殊性能的要求。

铜还具有其他金属所不具备的抗菌性能和再生性能,因此其不仅可作为结构材料使用,还可作为功能材料被使用。

目前广泛应用的铜及铜合金品种有256 种,形成了以管、棒、型、线、板、带、箔、条为代表的八大类、上万种规格的加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电力、汽车、建筑、电子仪器仪表、国防、交通运输、海洋工程等行业。

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铜材的需求变化主要取决于制造业的兴衰和生活质量的变化。

分析数据表明:当西方国家GDP 的增长超过2.4%时,铜材的消费量才会增加,且GDP 每变化1%则铜材的消费量变化3.24%,铜材的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经济的发展程度。

世界范围内,铜材的消费结构并不平衡。

世界人均铜材消费量3 千克,发达国家人均铜材消费量是世界人均平均水平的3~5 倍,世界80%以上的铜材消费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亚洲、欧洲、北美地区,其中经济快速发展的亚洲铜材消费量增长最快,消费比例已占到世界消费总量的49%。

但是在人均铜材消费量方面,目前中国的铜材消费水平较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我国的铜产业还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年人均铜消费量的比值如下图所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铜加工产业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铜材加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迅速提升。

特别是“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我国铜加工材产量增长了5.5 倍,年均增速达46.20%10,铜产业的进出口贸易更为活跃。

按金属量折算,2010 年我国铜加工材产量达1,009 万吨,已连续八年居世界第一,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二分之一以上,十年间的复合增长率达20.25%。

2010 年我国铜加工材的消费量为1,041 万吨,较2000 年的219 万吨增长了375%12,十年间的复合增长率为16.84%。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铜加工材制造中心,并且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铜材加工产量、消费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近年来铜加工材产量、消费量情况如下图所示:(1)我国铜加工产业不断调整的过程中,整个行业呈现出了以下特点:①我国铜加工材约有250 余种合金,近千个产品品种,是全球铜加工材品种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从传统铜加工材向高精度、高性能的现代铜加工材的产业升级过程中,我国形成了以铜管材、线棒、板带作为行业主导产品的市场格局,近年来铜管、铜板带、铜线棒产量表如下:②铜加工业地理分布比较集中,目前国内的铜加工行业多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

这些地区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运输条件便利,而且工业相对发达,因而铜材有较好的销售保障。

以江苏、浙江、广东三省的铜加工产品为例,其产量与消费量合计占到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二左右。

我国铜加工材的主要产地:③生产厂家更加规模化、专业化。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国内逐渐形成了一批规模大、专业化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经济实力强的大型企业。

④技术装备水平和研发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铜加工企业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引进、吸收、创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连铸连轧等工艺为主导的铜加工技术,同时铜加工设备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通过工艺、设备的升级和创新,铜加工材的品质也大幅提高,逐渐向高性能、高精度、环保及节能的方向发展,部分产品质量已经接近国际水平。

(2)相比行业良好的发展势头,整个行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①企业规模普遍不大,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国外年产量10 万吨的企业尚属中等企业,在我国被划定为特大型企业。

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协会统计,2010 年我国的铜加工企业达1,200 家,产量大于10 万吨的企业只有8 家。

②国内企业竞争力普遍较差,行业未能形成稳定的格局。

目前国内厂家的规模普遍较小,无序竞争现象严重,大多数的铜加工厂家并未形成品牌优势且产品质量偏低,难以在市场上长期立足。

③由于铜加工行业普遍采用“电解铜价+加工费”的定价模式,铜价持续上涨使得铜加工企业的流动资金和财务费用负担加重,对企业的资金和风险控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一些公司无法适应现状,将迅速被市场淘汰。

报告期电解铜现货价格走势情况如下图:④受制于铜资源匮乏以及铜加工产品市场需求逐年扩大的现状,我国铜矿自给率只有23%左右,巨大的铜矿市场缺口需要通过进口来解决,这种状况在短期内无法改善。

2、铜管材行业现状铜管材制造业是铜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最快的分支行业,其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部门,主要应用领域有家电、建筑、发电、交通等,其中耗用量最大的产业部门是空调、制冷、热交换行业。

管材产品按应用领域主要分为:空调与制冷用精密铜管、铜合金冷凝管、建筑用铜水(汽)管、电力工业用空芯导线管、汽车同步器齿环管、结晶器用铜管。

国内外铜及铜合金管材生产已实现了高度现代化和自动化。

近年来我国铜管材加工企业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工艺以及生产设备,并加以吸收和改进,形成了以“挤压工艺”和“连铸连轧”为主的生产工艺,达到了世界先进工艺水平。

目前全球铜管材行业主要生产国为中国、美国以及日本等国家。

中国铜管产量及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铜管贸易国,其铜管产量从2000年的15.10 万吨增至2009 年的156.51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9.67%,同时铜管材占我国铜加工材的比例不断提高,从2000 年的9.46%增至2009 年的17.62%。

此外我国铜管的出口也保持增长趋势,由2001 年1.80 万吨增至2010 年的16.57万吨,2010 年度我国已出口了16.57 万吨的铜管材,进口量为3.03 万吨16。

2003年~2009 年连续7 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根据近年来的统计数据分析,我国铜管管材在产量、消费量持续增长,但受制于2008 年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 年度铜管材产量、消费量、进口量以及出口量增幅很小;得益于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刺激政策,我国2009 年铜管材产量与消费量大幅提升,虽然出口量出现小幅下降,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铜管材的出口量在可预计的时间内将稳步提升。

3、空调制冷用铜管(1)行业概况空调制冷用铜管是铜管产品中极为重要的品种,约占铜管总量的20%,属于高精尖产品,主要应用于家用空调、中央空调、工业和商业制冷机,市场前景广阔。

空调和制冷设备用超细、超薄、高清洁度、高精度、复杂齿型、大卷重内螺纹铜管等高精密的铜管市场容量越来越大。

与普通铜管相比,高精密铜管的传热效率提高了2~3 倍,可节省铜材30%,适用于对大气臭氧层破坏系数为零的新型制冷剂,从而有利于环保、节能、节材以及空调器的小型化和高效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