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北京作家王朔说,如果我们现在把外来语和外来的语言影响——翻译体,意译及其生造词统统从汉语中剔除,我们就说不成话了。安徽省副省长蒋作君说,网络对一国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将超出任何一家传统的媒体。一些国家将通过互联网,对其他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文化的扩张。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国盛说,我们的生活当中表现非常明显:今天的青少年吃的是麦当劳,喝的是可口可乐,玩的是美国游戏,看的欧美大片,听的是欧美音乐,穿的是PIERRECAARDIN,说的是ABC。他们的脑子里没有传统神话,只有唐老鸭、变形金刚、侏罗纪、狮子王之类的文化符号。
对全球化的最严厉批评就是指责全球化可能使全世界只剩下一种文化。不过这一猜想不大可能变成现实,因大多数人可能会确立双文化同一性。此外,虽然大部分年青人会满怀热情地迎接全球化,但总会有部分人有意识地使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其中一些人采取的方式是加入某种由自我选择的文化,这种文化比全球性文化更富有意义。
此外,随着传统的权威等级制度在全球化压力之下力量日减,年青人对自己的生活有了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大多数年青人都选择晚几年结婚生子,甚至丁克家庭的出现。
举个例子,今天在中国,集体主义对青年人的影响已不如从前那样大,但同时有些青年人不能理解全球性文化中的世界观及它带来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这种新的世界观不是从中国本土文化中发展而来的,事实上它与传统的中国文化是相悖的。有学者提出了边界化( ma r g i n a l i z a t i o n )这个概念用以描述当个体在全球化影响下不再坚守本土文化,但又感到被排斥在全球性文化之外时体验到同一性混乱这样一种状态( B e r r y,1 9 9 8 )@。年青人出现的同一性混乱可以表现为沮丧的情绪、自杀、滥用药品等。自从全球性文化开始迅速渗透并改变各地的本土文化,当地青少年自杀及滥用药品的现象也随之呈迅猛上升之势,这可能是因为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体验到传统文化价值观与西方文化价值观之间的矛盾
1999年10月,北京勺海公司调查了831名京沪人,获知了他们心目中的美国文化的代表:浪漫迷离的好莱坞影片,自由豪放的西部牛仔,便捷卫生麦当劳,技术超群的Windows以及Intel.
据信息产业部预测,到2003年,我国上网人数将达6000万人,且主要是青少年,网上文化消费和管理将是一个热点难点问题。(2670字)
大约从十六七岁直到二十五六岁,其特点之一是以自我为注意中心,探索在情感、工作及世界观方面的各种可能性。另一个特点是不稳定性。处于该阶段的年青人在定居地、情感伴侣及事业方面可能发生很大变化全球化促进了经济发展,而只有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足以保证对青年劳动力的要求不那么迫切,社会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种职业以备选择。此时年青人在做出人生重大选择之前要用更多的时间来探索各种情感关系、各种受教育的机会及各种职业,从而对自己有更深的认识,确定自己的喜好及能力之所在。在今天在许多国家,中年人或老年人还保持着本土文化。这种文化建立在历史悠久的传统之上,几乎没有受到任何西方文化的影响。但是今天的年青人几乎不可能经历与长辈完全相同的体验。世界各地的年青人都受着全球化的影响,他们或多或少都会意识到在本土文化之外还存在着全球性文化,他们都知道自己的未来必定不同于祖辈们曾经历过的那样。作为全球化的后果之一,今天人们要确立的是一种多变的同一性。当全球化改变传统生活方式时,人们不得不更积极地确立和重新确立同一性。然而大多数人把握住了机会,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当人们能够自主地选择价值观、自主地决定情感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时,人们就更有可能在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选择之间找到某种适当的联系,这种联系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是极为有益的。全球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在同一性形成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与此同时,因为本土文化将全球性文化纳人本土环境之中,以及一部分人继续发展着某些与全球性文化不同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由自己选择的文化,所以文化差异还将继续存在。对个人而言伴随全球化而出现的日益复杂的双文化同一性、多文化同一性及混杂的同一性现象,这些都决定了同性的多样性将继续变大。对心理学工作者们而言,全球化给人们心理造成的影响本身就构成了一个极富挑战性的理论探讨及实证研究领域。总而言之,全球化对儿童青少年的同一性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会越来越广泛而深人,心理学工作者要面对这新的动态,推进我们的研究。(3700字)
全球化对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成长的影响
却几乎无法适应本土文化的迅速变化。在他们看来,那些属于全球性文化的价值观正在逐步侵蚀和破坏着他们对本土文化的价值所持的信念,青年期是同一性形成的关键阶段,处于青年期的人们要解决的是同一性及同一性混乱问题。作为全球化的后果之一,非西方文化的国家中越来越多的年青人不是成功地确立了同一性,而是经历着一种同一性混乱的心理状态,它是指青年在重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自我意识的混乱,突出表现为情感障碍。有同一性混乱的青年很难建立不因时间、环境或角色而变化的、一致的人格,因而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朱智贤,1 9 8 9 )以往关于同一性的研究常常忽视同一性混乱,而事实上在思考全球化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时很有必要认真研究这个现象。与过去相比,今天青少年的出生地及成长地在决定个人的知识及经历方面产生的影响要小得多。电子媒体,如电视及电子计算机,实现了对本土文化的渗透并作为人们接触异地人与事的工具。大多数年青人与本土文化的联系纽带正在减少而且变得习惯于这种状态,所以他们可能只会把这种生活方式视为理所当然,而不会感到失落或文化上受掠夺。但是某些年青人在成长过程中不能体会到文化真实感,没有人清楚地引导并告诉他们如何生活、如何理解自己的经历,所以他们会产生严重的异类感。在文化迅速改变的社会中,年青人可能会认为自己的世界观是本土文化传统中的一部分,它和自己正在接受的新的全球性文化没有关系。世界观的基础是生活方式,而在全球化影响下传统的生活方式正发生着改变。对年青人而言,传统的世界观可能不具备足够强大的情感力量和理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