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经济学-第3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产业经济学-第3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第3章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 学生了解产业组织理 论的理论框架、了解 研究企业的最新理论 发展,特别对企业理 论中比较有影响的学 派思想(产权经济学、 委托代理理论等)内 容的了解和掌握。
第五章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芝加哥学派 二、可竞争性市场理论 三、其他相关理论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一)否定了纯粹竞争存在的条 件,提出垄断竞争的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在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这两种 极端的市场形态之间,存在着广阔的“中间地 带”。 因为“产品如有任何程度的差别,即可以说该 售卖者对他自己的产品拥有绝对的垄断,但却 要或多或少地遭到不完全替代产品的竞争。这 样则每人都是垄断者,而同时也是竞争者,我 们可以称他们为‘竞争的垄断者’,而称这种 力量为‘垄断竞争’特别相宜”。
第三节 现代企业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有关论述 二、古典、新古典经济学中的有关论述 三、现代企业理论
(一)现代企业理论的形成——科斯有关论述 (二)现代企业理论的发展(产权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等)
东华大学 高长春
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始于马 歇尔的经济理论。 (二)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来源于张 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 (三)产业组织理论体系最终形成 与贝恩的系统研究。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二)提出了生产同类产品的集团问题
由于供给者的商品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因而产 生了同类产品企业间的价格、产量协调的生产 者集团。同时集团内企业因其产品的一定相互 替代性而消除不了竞争。这就产生了集团内企 业间、集团企业与非集团企业间纵横交错的竞 争关系。 张伯伦提出的集团问题,实际上是指集团内的 一个企业既受集团内其他企业,又受集团外企 业制约而决定其行为的问题。
东华大学 高长春
(四)提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进 入和退出问题
张伯伦从理论上证明,伴随着企业进入 和退出市场,集团和非集团企业也可能 在某一点达到均衡。 张伯伦指出,决定一个企业成本收益关 系的基本因素是企业“进入”该产业的 难易程度。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五)对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进 行了分类
张伯伦对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这两端的 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并且考察了不同 产业之间的联系,分析了特定产业内的 结构、价格、利润、广告和效率等相互 关系。 这些分析为以后的经济学家,尤其是梅 森和贝恩,提供了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始于马歇尔 的经济理论
说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开始于马歇尔的经济理论, 其依据是: (一)马歇尔在其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 首次把“组织”作为生产的“第四要素”,并提出 近似工业产业组织的“工业组织”概念。
“有时把组织分开来算作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似乎最为 妥当”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三)界定了“产品差别”的内 涵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一般来说产品都是有差别的。这种标准可能 是具体的,也可能是抽象的。只要它对购买者 有其重要性,使购买者喜好这种产品而不喜好 那种产品,都可能构成差别的标准”。 张伯伦的“产品差别”有三层含义:一是商品 的品质、包装等产品本身的不同之处;二是产 品销售条件、服务态度的不同之处;三是消费 者“想象”的心理差别。
2、触及了产品差别、生产条件差异以及广告费用等造成不完全 竞争市场的垄断因素问题。产品差别是同类产品不完全替代的根 本原因;生产条件差异是大企业同小企业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 广告宣传则促使人们了解产品特性,扩大心理偏好,意味着垄断 因素的增长。
3、提出了被后人称作“马歇尔冲突”的规模经济与竞争的矛盾 问题。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又阻断 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经济失去活力。
伯尔和明斯于1933年发表了《近代股份公司和私有财产》, 对股份制的发展更易使资金集中到大企业手中,造成经济 力集中、扼杀竞争、价格刚性等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取 得了为梅森和贝恩所借鉴、吸收的启发性成果: 一是贝恩的市场集中研究是在经济力集中研究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 二是贝恩衡量市场绩效的“X非效率”得益于伯尔和明斯两 权分离的股份公司内部非效率的实证研究成果; 三是明斯通过工业产品价格的实证研究,首次提出管理价 格,认为工业产品的价格往往是靠企业间的协定管理着价 格,具有刚性。这为贝恩对价格协调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有 价值的参考依据。
东华大学 高长春
当然,马歇尔的近似于产业组织的“工业组织” 的概念的表述是含糊不清的。它既涉及了产业间 组织的“各部门之间的机能”,又涉及了产业内 部组织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涉及了企业 内的组织关系。
另外,马歇尔所触及的产业组织的基本问题,只 是散见于其庞大的经济学体系中,均未作出专题 理论分析。
尽管如此,还是为后来的产业组织研究给予了很 有价值的启迪。西方学者称其为产业组织理论的 先驱。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二、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来源于张伯伦 的“垄断竞争理论”
1933年,几乎同时问世的张伯伦的《垄 断价格理论》和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 经济学》,围绕着竞争和垄断的关系问 题进行了更接近实际的全面研究,奠定 了垄断价格理论的基础。尤其张伯伦提 出的一些观点和概念成为现代产业组织 理论的重要来源。主要有:
马歇尔在考察工业组织时,首先分析了分工和机械对工业 组织的影响;其次,分析了工业组织的大规模生产的经济 性;再次,探讨了适应工业组织管理的工业家所需才能问 题。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二)马歇尔的经济理论触及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一 些基本问题。
1、触及了垄断问题,论述了所谓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的。马 歇尔指出:“实际上,如果某种商品的生产遵守着报酬递加规律, 从而给予大生产者以很大的优势,那么,这种生产很容易为少数 几家大厂所操纵”。
东华大学 高长春
是产业组织 理论的主要来源,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 中的一些实证研究的方式方法和判别标 准,却得益于20实际30年代以后的一些 西方学者实证研究的结论,其中最有影 响的主要有: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一)伯尔和明斯对经济力集 中的实证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