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省环保局关于全省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情况的通报

湖北省环保局关于全省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情况的通报

湖北省环保局关于全省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情况的通报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鄂环发[2006]3号
【发布部门】湖北省环境保护局
【发布日期】2006.01.10
【实施日期】2006.01.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湖北省环保局关于全省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情况的通报
(鄂环发[2006]3号)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环保局:
为认真落实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松花江污染事件”作出的重要指示,我省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的统一部署及要求,于2005年12月2日至22日集中力量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了环境安全大排查活动。

现将排查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一、查工作情况
全省排查工作历时20天,省、市、县三级基本做到了同步部署,同步排查,同步整治。

目前,全省环境隐患信息库基本建立,环境安全整治工作基本完成,环境安全监管及应急指挥系统初步形成。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全省各地高度重视,把环境污染隐患排查作为当前环保部门的首要任务,组建工作专班,联合开展环境安全大排查。

省局率先组成八个督查组,分别由局领导带队集中七天时间对全省15个地市的重点污染源、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和放射源单位进行了抽查,及时掌握各地排查工作进展情况。

武汉、宜昌等地接到排查通知后,紧急动员部署,抽调业务骨干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市重点污染源、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放射源监管单位进行了全面排查,基本摸清了当地环境安全隐患。

襄樊、荆州等地把学习国家环保总局和省局两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作为排查前期工作的重头戏,组织召开局党组会、环境监察工作会,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责任,增强抓好环境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意识。

黄石、黄冈等地在抓好环境隐患排查、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等各项工作的同时,能正确处理好环境安全工作与年终总结考评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统筹兼顾,科学安排,确保了排查工作与年终考评“两不误”。

(二)积极行动,认真排查。

整个排查工作,全省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7371人次,排查企业2458家,其中省级排查重点企业45家,市县两级排查重点企业2413家。

排查活动中,全省各地按照省局“五查五看”的排查要求,抽调相关部门人员,全力抓好排查工作。

黄石市在排查工作中,不等不靠,主动协调城管、公安、安全生产监督等部门联合对危化品、危险废弃物及放射源进行了清查,检查企业239家,其中纳入重点监管单位115家,下达违法行为限期整改通知书39份,及时消除了环境安全隐患。

十堰、孝感等地派出的检查组每到一处,都要与当地政府、环保部门及受检企业交接意见,明确整治要求及时限,确保了当地环境整治任务逾期完成。

潜江市把放射源监管作为排查工作的重点,对全市16枚放射源规范了申报登记和审批手续,做到了数量清楚,账物卡相符。

神农架林区还结合自身实际,将排查工作延伸到饮用水源地保护、油库和液化气站监管等方面,共查出污染隐患12处,为预防环境事故提供了可靠依据。

(三)摸清家底,规范建档。

各地结合排查情况,按照行政区域、污染源类别建立了
环境隐患信息库,对1058家重点污染源及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实行了动态管理,其中武汉市106家、黄石市115家、襄樊市100家、十堰市147家、荆州市30家、宜昌市56家、荆门市90家、鄂州市32家、黄冈市38家、孝感市84家、咸宁市78家、随州市20家、恩施州42家、仙桃市49家、潜江市18家、天门市50家、神农架林区3家。

通过排查分析,我省环境安全隐患呈现出区域型、分散型和复合型等特点。

从行业分布看,全省污染隐患主要集中在造纸、黄姜、建材、化学工业等四大行业,危险化学品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石油工业、医药工业等三大领域;从行政区域看,环境安全隐患主要分布在武汉、黄石、襄樊、宜昌、荆门、荆州、十堰等七大城市;从污染特征看,易发生环境事故的危化品主要有氨、氯、氟、硫酸、盐酸、氰化钠、苯、甲苯、硝基苯、甲醇、甲醛、二氧化氯等十二种物质。

目前,全省17个地市按照省局的要求,均建立了各自的环境污染信息台帐。

十堰市还组织专人编发了《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登记册》,建立完善了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档案,并对相关企业实行了规范化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