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著作读书笔记

管理学著作读书笔记

管理学著作读书笔记【篇一:管理学读书笔记】管理学经典著作读书笔记一、总纲回想大一时候,想看点经济与管理类的书,不知道看什么好,去图书馆转,拿了《资本论》与《国富论》,看了几十页,到底是晦涩难懂,看不下去,也就废止了。

在感慨自己在大一看书少的可怜的时候,时间匆匆过去,走向了大二。

大二分了专业,有了自己的导师,还有这一门“管理学经典著作选读”课程。

从此,课外阅读有了新方向,有了正确的方向。

第一节课,当老师列出书目时,着实吓了我一跳,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要阅读这么多。

于是,记下了书目,课后便去图书馆找寻。

课上,老师教我们怎么样去阅读一本书,而不仅仅是读了一本书。

就像管理学上的计划一样,不仅仅包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计划,而是一个系统、全面的过程,阅读这些经典著作也是,读了,还要记笔记,还要思考总结。

在以后的阅读中,我遵循了这一个阅读要点,确实是获益匪浅,比以前看书也更有动力与持续力了。

虽说,刚开始是作为一项任务而进行的,可是不久它已演变为一项自觉的行动而开展了。

20部经典,一时间还真是不知道先看哪一本,最后想想,还是先从管理学的思想史开始,在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谋划一个企业的竞争战略,然后在实践后的反思什么是真正的管理,探寻真正符合企业的管理思想,在用这一思想指导企业的运作,找出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断的追求卓越,创造新的辉煌。

当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拥有了一定的实力,又是在21世纪的大背景下,就得非常强调企业的创新与企业精神。

不断的实践与系统反思之后,企业要建立真正的学习型组织,来不断延续企业的学习力与竞争力,为在不断萎缩的利润空间里争取更大的控制权。

还有,面对不断狭小的利润空间和愈演愈烈的竞争,企业在这时候得开展探寻新的市场、新的利润空间,来保持自己的成长,从而创建一个伟大的企业,永葆生机。

沿着这一思路,我先后阅读了克雷诺的《管理百年》、波特的《竞争战略》、波特的《竞争优势》、德鲁克的《管理:任务、责任、实践》、《追求卓越》、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精神》、圣吉的《第五项修炼》、金、wc的《蓝海战略》和柯林斯的《基业长青》。

我想,这些经典著作以这个次序连起来就是一个伟大企业的历程吧,所以,我就以这思路、循着这条线来阅读这些经典中的经典。

二、《管理百年》这部书是管理学的思想史,沿着时间的线索叙述了从十九世纪中期到现代的管理学思想及典型例子。

这本书中叙述的管理学思想的开端是以美国的管理学讲起的,作者认为当时指导着美国的铁路企业的成长的管理思想才真正是世界管理学思想的开始。

之后介绍的是现代工商管理企业的成长与管理运动的兴起、蓬勃发展,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韦伯的组织理论,敏斯特伯格的工业心理学思想,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勒温的三种领导风格,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阿基里斯的“不成熟----成熟了”理论,西肖尔的组织效能评价标准,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费德勒的权变管理思想,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本尼斯的组织发展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波特和劳勒的期望激励理论,杜拉克的有效管理者理论,西蒙的决策管理学派,明茨伯格的经理角色学派,威廉.大内的z理论。

当然,这本书里面介绍的理论远不止我上面所陈列的,我只是把我认为重要的记下来。

当我看完这部书的时候,我不禁把它和我们的大一所学的管理学这么课的课本做做比较,后者是我们学院的老师编的。

《管理百年》这本书只是单纯介绍管理学这一路来的发展历程和它的基本的重要的思想,通过一些典型的企业的实践来做分析,因而具有历史书的生动有趣性,让人觉得不是很乏味;而后者所介绍的管理思想较前者可是大大的减少了,编书的老师们只是把最重要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来简要陈述管理理论的历史,加之进来的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些方面的更为详细的内容,这也正是我们所要学的。

两本书相辅相成,看了之后,让我对管理学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也激发了更大的好奇心与兴趣。

在过去的100年里,管理才被作为一项职业得到认识、分析、监控和传授,才有了一定的形式。

一部《管理百年》,也是管理方式方法变化的百年,从组织到硬件条件,到工作环境,给我们一个启示:管理有时效性、针对性,管理方法似乎不能一成不变,但是也要循序渐进。

管理出现的背景,人类为何需要管理,社会进步的近百年来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些什么过程才发展到今天,有何其发展的客观规律可寻,今后管理何去何从?《管理百年》这部经典可以为你解答一些疑惑。

作为真正对管理有兴趣或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都可结合自已的工作实际来思考探索。

毕竟,要深入了解一样东西,理解其历史是很有必要的。

三、《竞争战略》如前所叙,一个公司有了管理思想的指导,要想生存与发展,必须得制定自己的竞争战略,而且是与众不同的竞争战略。

诚然,迈克尔.波特的这本《竞争战略》给了我们一些具体的科学的可行的策略。

本书以一组用以对产业和竞争者进行分析的综合性方法和技巧的介绍开篇,进而逐个剖析了零散型产业、新兴产业、成熟产业、衰退产业和全球性产业中的竞争战略。

波竞争战略的基础是产业分析,他认为行业的竞争情况由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决定:进入、替代、买方的议价能力、供应方的议价能力和产业内对手的竞争强度。

要对抗这些竞争力量,企业就要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实行低成本或者产品差异化的策略,二者必居其一。

这套理论的逻辑性比较强,在实践中也被证明是有效的,尤其是运用在比较传统的行业时。

他给我们讲了进入壁垒的壁垒源:规模经济,产品差异、资本需求/、转换成本、获得的分销渠道和政府的政策。

退出壁垒有:专用性资产、退出的固定成本、内部战略联系、感情障碍和政府及社会约束。

他给出了我们辨别战略集团的特征的因素:产品系列的宽广,大量全国性广告,广泛的整合,掌握分销及服务渠道。

然后分析了战略集团与移动壁垒、战略集团与侃价实力、战略集团与替代威胁、战略集团与企业间竞争、战略集团与企业利润率的关系。

产业的演变与企业生命周期。

作者详细阐述了零散型产业的竞争战略,新兴产业中的竞争战略,产业走向成熟化的竞争战略,在衰退产业中的竞争战略,全球性产业的竞争战略。

最后介绍的是战略决策包括纵向整合的战略分析,业务能力的扩展,进入新业务领域的策略。

总的来说,这本书以一组用以对产业和竞争者进行分析的综合性方法和技巧的介绍开篇,进而逐个剖析了零散型产业、新兴产业、成熟产业、衰退产业和全球性产业中的竞争战略。

书的最后部分介绍了企业面对重大战略决策时所需的分析技巧:纵向整合、业务能力扩展、放弃通讯进入新业务领域等,有助于经理们对竞争者的突然行动、自身产业的新闯入者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化做出预测并做好准备。

对我们这些只是工商专业的学生来说,未免有点过于纯理论话了,毕竟我们都还没有管理的实践经验。

不过,了解,一些基础的知识,对我们的知识扩展和眼界的开阔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四、《竞争优势》在20世纪80年代出的书,这是一本既奇特又伟大的书。

很多具有预见性的理论与策略。

正如它的作者迈克尔波特所说,他是不可能写出管理类的畅销书的,因为他的书非常沉重,而事实上,他的著作风靡全球。

但正如一些学者所说的,这些经典著作绝不是可以躺在沙发上喝着咖啡就可以读的,而是需要静下来,在书桌上一点一滴、逐行逐字地去研读和体会的。

作为一位工商学子,我认真读了这部著作。

首先,很明显这本书的这种思想旨在将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沟通起来,使管理者制定合适的政策和确认有效地实施动作,才能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

这本书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即以产业结构——产业行为——产业绩效的scp模式为主线,讨论了企业为提高其绩效,改善其行为,在产业中获得竞争优势,该如何制定一项系统的竞争战略。

提出了认识产业与竞争者,建立全面竞争战略的一个综合分析框架。

这个框架既包括了宏观层面上的产业结构分析,也包括了微观层面上的产业行为分析,并用此框架分析了不同产业绩效下的具体的不同产业环境中竞争战略的制定,以及可行的战略决策。

这对于现代的企业经营模式是一种很好的借鉴和提醒。

当今的许多企业在经过几十年蓬勃的扩张和繁荣之后,在追求疯狂的增长和多角色经营的过程之后,迅速地衰落了。

这些企业的竞争战略之所以失败,其关键原因就在于割裂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使竞争战略无法转化为获取竞争优势的具体实施步骤。

这种情形在一定情况下是致命的,不可挽救的此书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阐述了竞争优势的类型和企业如何能够获取它们。

第二部分讨论了产业内的竞争景框及其对竞争优势的影响。

第三部分论述了相关产业的竞争景框,或者说公司战略如何对业务单元的竞争优势做出贡献。

第四部分拓展了竞争战略全面的含义,包括处理不确定性和改善或保护竞争地位的方法。

这四个方面清晰地反映出迈克尔波特对于企业以及产业和竞争优势的到位理解,以及他所想像的发现的完美结合方法,这对于管理史有着极其巨大的意义,有利于现代企业加深对现代产业的境况了解,确定自己对企业的定位,及时调整公司的发展战略,保持自身异于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

我觉得此书有两个主张非常的有现实意义,成本领先和差异化。

我们从企业的角度来谈,如果同一份产品甲企业成本要3000,而乙企业只需要2500,那么只要甲公司和乙公司工作能力相同,乙公司就肯定更有竞争优势。

有人说这道理谁都懂啊,有什么稀奇的?我们说稀奇就稀奇在为什么乙企业只要2500,而甲企业却是3000呢?只因为乙着重一切努力来降低自己的生活成本:厂房租费、伙食费、交通费、运输费等等,他就可以比甲企业要得少。

在商品市场上,乙企业就具有了成本领先优势!这也和劳动力的使用成本一样,现实生活中,各大城市的外来人员显然成本比本地人要高得多。

外来人员每月的房租就是最大的一块成本,如何降低这一块成本将决定他们是否在劳动力市场上有竞争优势的一个主要因素。

然后是关于差别化。

差别化战略是将产品或公司提供的服务差别化,树立起一些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

实现差别化战略可以有许多方式:设计名牌形象、技术上的独特、性能特点、顾客服务、商业网络及其它方面的独特性。

最理想的情况是公司在几个方面都有其差别化特点。

例如履带拖拉机公司不仅以其商业网络和优良的零配件供应服务著称,而且以其优质耐用的产品质量享有盛誉。

一种产品要做得好,卖得出去,就要和一般产品有些差别。

书中所陈述的一些策略,以当今的眼光看有些是需要加以改进的,有些则是继续发挥它的作用一些基础理论对现在还是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的。

竞争对手的理论自然和实际生活有许多联系,防御战略对应对生活中遇到的挑战也不无助益,而从竞争优势这个大题目本身也可以联想到个人优势的产生与维持。

五、《管理:任务、责任、实践》这本书太厚,现在只看了一半,要记的东西也很多,尽管书出版的时间很早,其中的思想对现在来说有些已经是常识了,不过在那时很多都是很大胆的预测与突破性的见解,而且其中讲述的一些东西,每当我把这些理论与现实社会的接茬,没想到竟然是惊奇的吻合,不能不感慨彼得.德鲁克的奇才,也不怪乎管理大师的真正称号了。

相关主题